任霞

性格決定命運,是每個人耳熟能詳且認同的哲理。優良的個性特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小學教育階段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要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從小就注重優良個性的培養和塑造。
同樣,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科的基本出發點是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特點,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均得到提高與發展。
多年來,為達到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我嘗試多種舉措尋找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之間的最佳契合,把握數學教學與學生個性之間的聯系,讓數學教學功能發揮得更為淋漓。
一、及時性評價“趁熱打鐵”。讓學生的自信“油然而生”
老師都喜歡聰明的學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幾個“怕學數學、學不好數學”的學生,老師要善于及時幫助他們消除失望的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對他們適當降低要求,加強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勵的方法。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點出眾的表現,就能獲得老師的贊賞,即使水平一般,仍然加以肯定,這樣學生們品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贊賞的話,那么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的時候,既要看到進步的一面,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做到長善救失,揚長避短。學生對自己的數學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將“授人以漁”貫穿教學,學生自主能力“渾然天成”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體,教師要著力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變“跟我學”到“我會學”,以主人公的姿態投入訓練。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建立自主學習活動教學結構,正確引導,巧妙疏導,積極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在思考問題的角度等方面放權讓學生獨立自主,使學習數學逐步成為學生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活動過程。這種獨立探索的成功提議,正是學生個性自主性的強大支點。
比如:我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因為學生已有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時的割補推導方法。所以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推導出了很多計算梯形面積的方法:
方法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S=ah→梯形S=(a+b)h÷2
方法2:將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梯形S=ah+(b-a)h÷2
方法3:先將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小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將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梯形S=ah+(b-a)h÷2
方法4:將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梯形S=ah÷2+bh÷2
最終,學生們選擇了最優化的第一種推導方法,得出最后的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梯形:S=(a+b)h÷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充分領會到自主獲取知識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在練習中主動尋求最佳方法,數學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方法要善于發現,精于點撥,使學生從中領悟、提高認識獲取最佳的思維方式。
三、巧設“可穿越障礙”。“滴水穿石”磨煉學生內心堅毅
堅毅性是學好知識必備的良好個性品質。學好數學單憑動機、興趣、情感是不夠的,必須具有遇到困難挫折不灰心,一旦確立一個目標,能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
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的恒心。學生在學習中能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就表現出他有堅毅性;反之,學習中有始無終,半途而廢,知難而退就表現出缺乏毅力的品質。“學貴有恒”,學習一定要有恒心。有的學生成功就自滿,有的學生失敗就灰心,有的學生對待學習三分鐘熱情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意志薄弱的表現,教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如:指導學生學習應用題時,學生必須有耐力細細觀察,認真分析各個條件間及條件與問題間的關系,才能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從中還培養了他們認真、仔細、踏實的科學態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又如:在六年級學習復雜分數應用題后,我要求學生每天編一道題,要求他們到講臺上講解,說明出題的意圖,希望考別人什么知識點,這樣的安排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若能堅持下來,對他們意志的鍛煉,堅毅性的培養是非常有用的。
堅毅性的培養是建立在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的基礎上的。教師不需要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做許多硬性規定,讓學生在解題中自己想方法克服困難,有意識地磨煉學生的意志,鼓勵他們不畏困難,用堅強的意志去排除不良的情緒干擾,提高學習質量,這是逐步培養學生良好意志的有效途徑。
四、“日積月累”成習慣,“潛移默化”鑄就內心責任
現代數學論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努力態度、學習習慣等,尤其對個體的終身來說,強烈的責任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責任心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條件,沒有這個基本點,任何事都干不成,干不好。
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如:在計算時要求學生首先要認真審題,發現技巧,在計算中,不要抄錯數,不要計算錯。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同時整個過程要寫得工工整整。在全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學生逐漸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得學習習慣,責任感的良好個性品質也在其中逐漸形成。
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教育要著眼于人一生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重視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可能無法形成完善、成熟的個性,但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對他們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以及終身的發展將產生久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