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ballet而來,用腳尖起舞,是美與雅共存的一種藝術,芭蕾舞用它優雅的舞蹈、恢弘的布局與場面加上攝人心魄的音樂帶給觀眾獨具一格的視覺享受,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這一藝術。但要營造視覺盛宴并不容易,舞蹈演員跳舞時得在平衡中尋找優美,這時肢體的動作顯得尤為重要,在肢體的動作中最為常見的是跳躍、旋轉、腿的伸展與劃圈,而這幾種基本動作的完成都離不開pile這一最基本的動作。下文先對芭蕾舞的簡介入手,再對它整個的發展歷程做簡要說明,對它的基本動作再簡要概述,最后引出主題——pile的重要性。說明對起跳、身體機能、平衡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芭蕾;肢體動作;pile
一、芭蕾的概述
1、芭蕾的簡介
由ballet而來,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和其他舞蹈不同之處為舞蹈演員用腳尖起舞,是一種用舞蹈和音樂來表述戲劇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派奧特爾·柴可夫斯基所創的《睡美人》、《天鵝湖》、《胡桃夾子》是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三部作品。芭蕾舞在恢宏舞臺上所展示的優雅與美麗,使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一舞蹈藝術。
2、芭蕾舞的發展歷程
芭蕾舞最先起源于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意大利,正是文藝復興時期,并且芭蕾舞起初都是在宮廷宴會上進行登臺表演的。隨后,芭蕾舞在法國漸漸發展流行起來,表演形式主要為宮廷芭蕾,之后受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芭蕾舞變的更加生活與情景化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芭蕾舞的中心范圍逐漸從歐洲轉至了俄羅斯,隨著新一批芭蕾舞的優秀人才的出現,例如戈爾斯金,使芭蕾舞得到了重大的改變與創新。
3、芭蕾的基本動作
芭蕾舞有五種基本的動作,無論是開始還是結束都以這五個動作為基礎——后蹲,壓腿,下蹲,前點地舞姿,吸腿擰腰,將這些基本功熟悉掌握之后即可變奏。腿部動作的總稱為:巴特芒(Battement),當然芭蕾腳步有五種基本姿勢:
(1)兩腳并立,張開180度;
(2)同第一個姿勢,只不過兩腳相距一腳左右的距離;
(3)兩腳分別一前一后緊密相連,但要求前腳在后腳中間位置;
(4)同上一姿勢類似,只不過相距一腳左右的距離;
(5)兩腳一前一后站立,前腳跟接著后腳的腳趾。
舞蹈演員在舞蹈時,手指不應僵硬,手指的動作應該是靈活的又優雅的。
二、芭蕾pile
1、芭蕾pile的概述
pile,蹲,主要為半蹲(Demi pile)和全蹲(Grand pile)。要求芭蕾演員舞蹈時身體的重心向下沉,雙膝正確的向外打開,并同時吸氣,當然整個動作中得要保持背部的挺直,這才能使芭蕾舞蹈演員起跳時更加的優美。
2、芭蕾pile的重要性
(1)對起跳
都知道的是,跳躍的前提是下蹲,因為這能給跳躍一個更好的動力與沖力,因此這也是跳躍的前提。而在芭蕾舞中,為了更好的營造跳躍優美有力和凌空的效果,那準確無誤完成pile這一動作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蹲的重心越向下,跳躍的高度也就越高,而跳躍的高度也就給了芭蕾舞蹈演員表演的時間與其空間,使其能夠更好的完成肢體上富有美感的動作。好的跳躍所帶給觀眾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升騰的和諧的持續的美感。由于跳躍這一動作是靈動的,應該展現出芭蕾區別于其他舞蹈所沒有的特點:美麗而優雅,因此對芭蕾舞蹈演員的要求十分的嚴格,需要實現pile這一規范動作,才能實現完美的跳躍,產生一種身體、音樂和舞臺的協調。
(2)對身體
芭蕾舞蹈演員在起跳完成后,在落地時會有沖力,若這時沒有緩沖則可能造成肌肉的拉傷或者演員的膝關節由于下落的沖擊力而受傷。Pile能使演員落地的壓力不直接轉移至自身關節上,而分散到腿部肌肉,值得注意的是,pile這一動作在做的時候應該保證它的正確無誤,否則無效,姿勢最好采用半蹲(Demi pile)的姿勢。此外,pile還能強化腿部的肌肉,使其更加具有反彈度,使舞蹈演員起跳后能依靠腿部肌肉的緩沖作用完美落地。在鍛煉的時候,則該循序漸進的增加pile的難度,芭蕾舞蹈演員要學會通過運用自己的呼吸來進行調整。下蹲動作的完成還能直接的保護到舞蹈演員的膝蓋,拉伸韌帶,使腿部的肌肉得到完全的拉伸,將與小腿部分連接的支關節等部分活動開來,并且不會造成過度伸展和外翻,減少沖擊力使其免受傷害。
(3)對平衡
pile這一動作能使舞蹈演員的身體重心降低,肢體運動更加的協調,能夠更好的保持平衡,因為在跳躍之后,落地時演員身體重心易不穩。由于芭蕾舞動作是連續的,單獨的動作或者動作之間的間斷便會使觀眾產生舞姿僵硬沒有靈動的感覺。此外,錯誤的下蹲,比如全蹲,并不能產生緩沖的沖力,反而還會產生反作用,而使舞蹈演員無法做出優美而又連續的動作。
【參考文獻】
[1] 孫 ?佳. 舞蹈專業芭蕾教學初探[J]. 藝術教育, 2010.
[2] 唐冠珍. 淺析芭蕾基訓中對動作規范性的培養[J]. 青年文學家, 2011(11).
【作者簡介】
胡佳凌(1979—),女,漢族,浙江人,本科學歷,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音樂藝術學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