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亭亭


【摘要】基礎外語教學中,“寫”是四項基本技能訓練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如何尋找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是教師們關注的話題。筆者在所執教的盤錦市高級中學開展了教學實驗,其中設置實驗班,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結合大量寫作實踐練習的新方法進行語感閱讀課的教學;設置對照班,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無任何寫作實踐練習的傳統的語感閱讀教學。接著,筆者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實驗班的后測的作文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班,這說明在高中英語語感閱讀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作者對本文進行了總結,闡述了其局限性并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英語語感閱讀;寫作能力;典范英語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英語書面表達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反映,高中英語教學中寫作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幾乎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新的教育理論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根據這一精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部分對寫的技能目標作了描述,要求比過去高了許多,而且更加具體,以期加強學生寫作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因此,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寫作上下功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和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上述的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詞匯方面的問題。學生在作文中主要表現為用詞缺乏多樣性,翻來覆去就是那么幾個基本詞,不知道恰當地使用同義詞、反義詞,從而使文章顯得呆板、乏味。此外,詞匯運用方面也不準確,表達不切題目,不著邊際。
2、句子方面的問題。學生作文句式單一,缺乏變化,主要以簡單句居多,不會或很少使用復合名。
3、語法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語法知識觀念淡漠,沒有強烈的語法意識,遣詞造句隨意性大,語句支離破碎,錯誤百出。受母語的影響,學生作文中很容易出現錯用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主謂不一致、時態語態混亂等錯誤。
4、篇章方面的問題。大部分的學生分段意識不強,常常通篇只有一段,或者隨意分段而不考慮文章的邏輯性。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缺乏篇章知識方面的訓練,在語篇的銜接手段的使用上也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往往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缺乏連貫性和整體性。
5、由于學生對英漢兩種語言在思維方面的差異不甚了解,因而學生常用漢語的思維方式來寫文章,結果是文章中漢式英語隨處可見,有時甚至通篇讀起來像是蹩腳的漢語翻譯。
三、教學實踐過程
1、實驗對象
本實驗的對象為筆者所在的盤錦市高級中學高一(一)班和高一(四)班兩個普通班的學生,其中高一(一)班為實驗班59人,高一(四)班為對照班57人。這些受試者按中考成績平均分配到這兩個班,屬于同層次的班級。平均年齡為17歲。他們的學習經歷基本相似。
2、實驗過程
本次實驗歷時14個月,實驗前及實驗后分別進行了測試。為了保證實驗的信度與效度,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總體教學時間安排是一樣的。此外,實驗班和對照班使用的教材相同,均為典范英語第七冊。本實驗采用自然實驗法和對比法。即在實驗班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結合大量寫作實踐練習的新方法進行語感閱讀課的教學,而對照班仍采用而傳統的無任何寫作練習的語感閱讀教學模式。對于對照班的語感閱讀課采用傳統的語感閱讀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不加入任何寫作訓練,其步驟為:1.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包括查找生詞和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等。2.逐段精讀課文,并對課文中出現的語言點和語法現象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操練。3.完成課后的相應練習。語感閱讀課完成后教師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就寫作題目與學生進行簡單的討論,讓其明白寫作要求,然后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批改講評。
3、實驗結果與分析
(1)數據收集
表1:對照班后測作文中各項平均指標數及增長幅度
表2:實驗班后測作文中各項平均指標數及增長幅度
(2)數據分析
可以明顯看出:雖然讀寫教學實驗前,被試、參照的英語寫作能力處于同一水平,但是讀寫教學實驗后,對比表1和表2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實驗班學生的作文水平遠遠好于對照班,由此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在語感閱讀教學中結合寫作練習的做法對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有促進作用的。
四、結論
本文以語感閱讀與寫作的互融性關系理論為基礎,借鑒了學術界的一些相關研究成果,論述了如何在語感閱讀教學中結合寫作練習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了驗證此教學模式的效果,筆者在所執教的盤錦市高級中學進行了教學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在經過教學實驗后,實驗班的學生作文在篇幅的長短、內容的相關性、表達多樣性、語言準確性、連貫性及結構完整性上都較實驗前有了很大的改進。因此,本模式對提高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有促進作用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跋而就的事情,因此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跋而就的事情,因此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語言理論知識,用語感閱讀與寫作的互融性關系理論作指導,改進寫作教學方法。要從單一“結果教學法”轉向對學生整個寫作過程的全面指導,從審題構思到布局謀篇乃至文章的連貫,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使學生從“畏懼寫作”變為“熱愛寫作”,使寫作變為師生共同的創造性的活動。另一方面,學生要廣泛閱讀,語感閱讀的范圍不能局限于高中英語課本,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多閱讀各種題材的高質量的英文范文;此外,學生還要多觀察、多動筆,多分析、善歸納,在寫作中既要注意字詞句的準確性,又要注重篇章的連貫性,逐步有序地長期堅持訓練,從而最終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會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并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使本課題的研究不斷得以完善。
【參考文獻】
[1] 牟金江. 國內外英語讀寫技能綜合教學與研究述評[J]. 課程·教材·教法, 2010(3).
[2] 楊保云. 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之我見[J]. 中國商界(上半月), 2010(05).
[3] 張正東. 外語教育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