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參與教學的師生觀與課程觀入手,闡述了通過參與式教學,利用“教”、“學”、“研”、“產”這一鏈條使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真正具有實用性,使項目制教學與市場接軌,以期為學生就業、創業打下更牢固的基礎。
【關鍵詞】參與式;環境設計;項目制
環境設計是蘊含綜合性、創新性、實踐性于一體的專業。基于此環境設計教學自身需要以項目為載體,以市場為目標,以項目實施為途徑,通過項目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教”、“學”、“研”、“產”緊密銜接,相互促進,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環境設計人才。然而現行的項目教學卻僅僅只具有其外殼而沒有把握住其實質。主要表現在僅僅只是將以前利用講解和練習方式完成的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內容用一個項目進行承載,而其中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態度與情感等并未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而學生也未真正的參與其中,成為設計團隊中的成員,從而與項目制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需要結合參與教學理念對環境設計專業項目制教學進行從新梳理,從而實現項目制教學的真正作用。
一、何為參與教學理念
要理解參與教學理念,首先需要理解何為參與。參與的概念發源于政治領域的社區管理,其目的在于讓社區成員參與到社區的管理之中,平等的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成為共同體的一員,從而構建出更加和諧的社區。而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引入參與的概念就是指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項目學習之中,不單單只是學習知識與技能,而是卷入整體的項目之中,以一個“設計師”的身份進行合法性的邊緣參與,并且逐漸從項目的邊緣走到項目的中心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的設計師。而在其中知識與技能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而其中蘊含著的獨特的與市場接軌的過程與方法是另一個維度,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合法性參與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對于本專業的情感、價值觀等。這三個維度共同構成了作為一個環境設計專業設計師的基本素養。
二、參與式教學的師生觀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由教師所主導的關系,強調老師將知識和技能傳遞給學生,學生則是接受教師的傳輸,而評價這組關系的優劣則在于看老師能不能有效的傳遞,同時學生掌握了多少。這種師生關系由來已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樣的教學會使得課堂環境場中僅僅充斥著知識與技能,學生所學也僅僅代表著其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技能,談不上能不能正確的應用,更談不上在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所以使得大學培養的學生與市場所需要的人才嚴重的脫節。
基于以上分析,應該改變這種師生觀,項目不僅僅只是作為知識和技能的載體,而是要在項目的環境中建立一種平等的公共參與體的關系。學生能夠在項目中與教師共同討論項目的問題,從一種合法的邊緣參與逐漸走向核心,而在這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從經驗較多的教師那里獲得關于項目的實在的技能與知識,更為關鍵的是在全程的項目參與過程中學會了操作項目的方法以及對于過程的真實性把握,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起對于專業的基本的價值理念與情感。這種身份的認同感會使得學生不在游離于課程之外,而是與教師一起共同擔起項目和課程的責任。
三、參與式教學的課程觀
傳統的課程的強調的是依據一定的教學任務來選擇相關的內容,在教師的帶領下組織學生學習的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參與式教學的課程應該是一個根據項目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著的課程,在其中知識和技能得到了相應的升華而轉變為經驗。這些經驗是直接針對完成項目所需要的素質的綜合,其中既包含顯性的完成項目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包含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由教師傳導給學生的隱性的毅力、堅持等精神屬性的素養。
那么在這樣的課程觀下就需要教師能夠應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實時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在項目中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需要相關的學生材料充當內容,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其不斷的融入到完成項目的具體行為之中,由低層次的掌握到高層次的應用、判斷和評價。而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則是在項目的進行中教師要不斷的提醒注意,并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也應該汲取學生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使其融入到項目之中。
四、參與式教學的教師組成
通過參與式教學在項目制教學中應用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藍圖是美好的,但實現的核心還在于教師。傳統的教師是按照專業進行劃分,教表現技法的是表現技法的教師,設計方法的是設計方法的教師等。人為的將項目所需要的方方面面進行了切割。依靠一個教師來完成參與式項目制教學顯然是不現實的。
另一方面將目光投向產業界,聘請成熟的設計師來進行相關的參與式項目制教學。當然業界的設計師確實具備完成項目的方方面面的經驗,但是這樣的設計師同時具有作為教師的進行相關教學的基本素養的人并不是很普遍。單純的由他們對學生進行教學可能會出現教師不知道怎么教,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觀摩的狀態,而無法從合法性邊緣參與的外圍走向核心,也就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建立由高校教師和業界設計師共同組成的教師教學團隊進行教學是一個目前比較可行的方式。由業界設計師對整個項目進行把握并與高校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高校教師則根據學生的狀態將其轉換為可操作性的課程內容,并在項目的進行中根據學生學習狀態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實時的調整,以便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同時在這個過程之中,高校教師能夠向業界的設計師學習相關完成項目的經驗,而業界設計師同時可以向高校教師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經驗,從而逐步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業務水平。
五、參與式教學的動力機制
對于學生而言,參與式項目制教學所帶來的努力和付出要比傳統教學多得多,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生理和心理的恐懼而使其能夠快樂的學習,需要教師不斷的在教學過程中制造興奮點。同時對于在實際項目中獲得很好應用的學生成果相關公司應該給與學生適當的物質獎勵以鼓勵其更好的參與到項目中,從而實現快樂的學習。
對于業界的設計師而言,要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設計師助手的作用,讓他看到只要他很好的將自己的經驗教授給學生,學生就能夠為其完成滿意的作品,從而減少其作為設計師的工作壓力,讓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教學工作。
對于高校教師而言,需要將在教學中的實際項目作為其橫向課題,能夠在高校的科研認定中得到相關的認可,使其在完成參與式項目制教學中能夠減少相應的科研工作量從而更夠有更多的經歷和時間投入。
六、總結
環境設計參與式項目制教學充分體現了“教”、“研”、“學”、“產”的結合及知識與實踐的統一。當然,環境設計參與式項目制教學是以市場為依托的教學需根據市場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推陳出新,還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與配套措施,如制定教學大綱、項目課程的設置等等。我們要充分發揮“項目制”教學的優越性,利用課程制的優勢彌補項目制教學的不足,使環境設計參與式項目制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
基金項目:本文為重慶工商大學教改項目(項目編號:201431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林存華. 試析參與教學的意義[J]. 教師之友, 2005,3.
[2] 龐 ?詩, 何晉秋. 我國研究型大學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探討[J].世紀橋, 2006,9.
[3] 常 ?暢. 藝術設計專業的產學研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產學研模式下的結合需求與結合方向分析[J]. 赤峰學院學報, 2014,21.
[4] 韓衛國. 基于校企結合的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課程探索[J]. 藝術與設計, 2010,9.
【作者簡介】
于鈳,女,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助理研究員、教務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