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平
【摘要】鋼琴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必備的專業必修課。高職學前專業鋼琴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大類,即鋼琴基本彈奏技巧以及幼兒歌曲伴奏編配。該課程是一門集音樂理論、彈奏技能、幼兒歌曲伴奏編配為一體的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具備基本的彈奏技能、邊彈邊唱幼兒歌曲技能,形成幼兒教師音樂教育職業能力。
【關鍵詞】鋼琴;音樂感知能力;音樂理解能力
眾所周知,鋼琴音樂是聽力的藝術。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都為鋼琴初學者,鋼琴課堂主要采用集體教學,小組觀摩,個別回課的形式。筆者在實際的鋼琴教學中常常發現很多學生不重視音樂的試聽與理解。以至于在鋼琴回課時,有的同學彈錯音,自己卻渾然不知;有的同學只是機械的按樂譜上的要求面無表情的彈奏,所彈出來的鋼琴音樂沒有鮮活力,談不上音樂美感。因此,筆者在這里以鋼琴教學為例,談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感知與理解音樂能力培養。
一、重視樂譜分析
很多學生一拿到新曲子,就急于著手練琴。殊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趙曉生先生十分重視樂譜的分析。他認為:樂譜是作曲家留給人類的公開信。樂譜上記載著作曲家希望傳遞給他人的全部信息。因此,拿到一首新的樂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樂譜。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弄清譜號、調號、音高、節奏、指法這些比較基礎的譜面分析,也要對樂譜進行音樂分析。從其旋律形態、節奏疏密、和聲色彩、曲式結構以及力度結構布局等方面了解作曲家的操作意圖,從而通過分析、理解、想象以及哼唱樂譜,把紙面上無聲、抽象的音符轉變成有聲、形象的音樂音響。對于幼兒歌曲,在進行伴奏編配時,要把歌詞與旋律音樂結合起來,使幼兒歌曲的彈唱能夠更加生動、活潑。同時,教師還應對作曲家生平、音樂創作風格、樂曲的重難點等進行分析講解以及示范,幫助學生能更好的彈該樂曲,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
二、掌握科學的練琴方法
要學好鋼琴,課后練琴至關重要。練琴的時間以及練琴效率直接影響到鋼琴水平的提高。因此,不僅要盡量安排充足的練琴時間,還要運用科學的練琴方法。千萬不要重頭至尾一遍一遍的練習。很多學生都在老師那里接受過練琴方法教育。諸如在曲子沒有彈熟之前,要先用單手練習,注意慢練,在重難點的地方要多加練習。可一旦開始彈熟練后,就會把科學的練琴方法拋之腦后。以至于事倍功半。樂曲彈熟后可邊彈邊體會音樂,要有感情的來彈奏。這樣的練琴不僅有效率,而且不會枯燥。
三、注意踏板的正確使用
踏板是鋼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正確使用鋼琴踏板也是一個重要課題。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認為:踏板是鋼琴的靈魂。筆者在平時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不重視踏板的使用,踏板的踩放比較隨意。更有甚者,把踏板當作演奏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用踏板來掩飾一些演奏上的缺陷或不足。因此,踏板的正確使用十分重要。什么時候踩,什么時候放?用節奏踏板還是延音踏板?連續的抖動踏板如何使用都要十分清楚。鋼琴音樂作品的性質及其具備的特有的聲音色彩決定了如何運用踏板。教師要引導學生研究踏板法,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聽覺訓練。同時對學生腳的技術訓練也不可忽視。教師可選擇一些踏板明確使用的作品讓學生來彈。如一些優美的三拍節奏的樂曲,讓學生借助踏板使音樂更具有舞蹈般的流動感,也可訓練學生用踏板來模糊和聲連接。有的樂曲沒有標注踏板,學生可能就不知在哪使用踏板。這時,教師可帶領學生根據對音樂的理解來標注踏板。
四、力求美好音色
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鋼琴不僅體積大、內部結構復雜,更主要的還是由于鋼琴優良全面的性能和廣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樂器(除為數不多的教堂、音樂廳中的管風琴外)無法與之相比擬。鋼琴豐富的音色,主要是由于觸鍵的不同而引起的。學生要想獲得理想中的鋼琴音色,不僅要運用好踏板,還要注重觸角的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感知鋼琴的觸鍵技巧。
本文認為,要做好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感知與理解音樂能力培養,除了以上四個方面外,教師還應重視選曲,要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音樂感知能力。同時要強化課堂音樂教學。教學中,不要讓理論知識的講解過于枯燥,要努力提升學生的鋼琴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或彈奏一些相關樂曲、幼兒歌曲,使學生從中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理解能力。
教無定法,藝無止境。作為一名教師,筆者將在以后的鋼琴教學道路上,繼續總結、研究,希望能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的教與學盡些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