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生態環境,但隨著經濟的騰飛,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也越發的明顯。但當今,我國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由于環境法律抽象、監督不力、自身履責認識不足等問題突出,治理效果不明顯。本文主要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并得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治理、問題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猶如蛟龍飛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等代價也是不容小覷的。殘酷的現實值得我們警醒,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強調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治理貫徹綠色理念的環節中,扮演著中央大政方針的貫徹者和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的執行者。所以地方政府的履行生態環境治理責任的情況直接影響著生態環境的治理效果。
一、地方政府生態環境的概念和理論基礎
地方政府在我國主要指相對于中央政府——國務院,省級政府、市級政府、縣級政府和鄉級政府均屬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承擔的環境責任包括三個層次:角色責任、法律層次上的責任和由于政府不履行或違背自身職責和義務所必須承擔的責任。簡而言之,生態環境責任由一種來自內心自覺,正在逐漸的被提高到法律層面上來。最終達到的以高效有力的法律來保障實施。
近年來,政府逐漸由專制政府向民主政府發展,而民主政府必然是責任政府。然而政府也會出現失靈,所以必須給予約束,即在立法層面上做到政府官員的權責統一。另一方面,作為國家機構的政府權力從本質來說更加來自于人民,目標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所以要主動承擔起環境治理的責任。
二、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治理責任履行中的問題
1、環境法有效性不足
自從1979年通過的第一部環境法律后,后續陸續頒布了20多部有關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方面的單行環境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但是這些法律的有效實施和效用的發揮都需要進一步頒布法律規定條文實施的具體細節。另一方面,地方環保法律體系的針對性不強,導致環保執法操作困難。對于地方環境立法進行專項研究的成果又少之又少,無法從給予地方環境立法可供借鑒參考的依靠。政府生態環境治理責任不完善。環境立法中政府權力多、義務少,反而普通公民和企業義務過多。
2、履責的監督問責制不健全
第一、立法機關對自身的監督權沒有足夠重視,問責中缺乏相應組織機構進行問責和問責手段較簡單等問題。第二、司法機關受案范圍較小、環境起訴主體嚴格,對行政公益訴訟未得到肯定。第三、公眾問責意識較弱,且與政府信息不對稱,監督困難。第四、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權威性不夠、雙重領導顧慮過多。
3、地方政府自身履責的思想認識不足
我國基層地方政府,包括領導在內的工作人員的環境意識薄弱,導致政府工作人員缺乏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這是地方環保履職不足的根本原因。地方政府出于政績考慮,過度追求GDP為核心的晉升制度,對污染型經濟默許。另外現有環保人員綜合素質較差,治理效果難達預期。
三、我國加強地方政府在環境治理中責任的對策措施
1、完善落實政府的環境責任
第一、完善政府環境責任的根本之舉是落實環境民主。所以積極發揮學者專家和公眾代表應當在環境立法中的作用。第二、轉變環境管理理念,強化綠色理念,適當引導社會和市場發揮作用。第三、為了健全環境立法,立法機關承擔更加深入具體地草案設定責任。與行政機關協調協商,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際性環境法律、法規。
2、健全地方政府環境治理責任的問責機制
第一、應強化作為我國權力機關對政府環境行為的監督、完善權力機關的問責機制。第二、環境行政訴訟的案件受理范圍必須適當放寬和加強構建環境行政公益訴議制度。第三、強化社會公眾的問責,一方面,政府要設立有關環境的投訴中心,為廣大群眾監督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公眾應當充分利用各大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第四,要做到改革行政機關內部原來環境管理體制、現行的行政雙重監察機制等提高行政內部監察機關的獨立性、監察效果。改用“綠色GDP”考核政績和完善“綠色GDP”的考核指標。
3、加大地方政府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力度
建立健全宣傳教育管理機制,實現政府內部之間通力合作和強化自身的生態治理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搭建宣傳和支持環境公益訴訟,發揮起維護多數人公共利益的優勢,鼓勵和極力廣大人民群眾加入到監督政府履責并投入到生態環境治理的熱潮中來。
四、總結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實現騰飛,但為了實現更好更快發展,貫徹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將生態環境治理重視起來。針對我國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的種種問題,必須及時加以解決,才能朝著責任性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轉變,最終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李俊斌, 劉恒科. 地方政府環境責任論綱[J]. 社會科學研究, 2011.
[2] 葉雯雯. 公共健康保障視角下地方政府環境治理責任研究[D]. 華中師范, 2015.
[3] 張建偉. 論政府環境責任的完善[J]. 環境法制與建設和諧社會, 2007.
[4] 張成福. 責任政府論[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0.
[5] 張 ?萍. 中國行政問責制的發展現狀及路徑選擇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7.
【作者簡介】
陳朋偉(1989—),男,河北保定人,本科學歷,單位:燕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