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地方政府職能的轉變要求其創新社會管理模式,以便更好的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服務。然而,在地方政府社會管理的現實實踐中,卻存在著社會管理理念偏差;社會管理體制不完善和社會管理目標錯位等問題。本文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以期推動地方政府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管理理念
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主題。如何更新社會管理理念、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推進社會體制改革以及拓寬社會服務領域對實現社會關系和諧和維護社會穩定運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我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過程中,雖然國家也非常注重社會控制,但并未針對社會領域的變化做出重大管理布局,這使得社會經濟領域的一些新問題仍沿用舊有的思維框架進行處理。
一、新時期地方政府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
1、地方政府社會管理理念偏差
地方政府管理理念是地方政府對管理活動和運行模式規律性和價值性的認知。作為地方政府管理的基礎,正確的政府管理念是地方政府管理成功的前提條件。因此,只有在合理正確的管理理念下,才能夠準確界定地方政府的職能與邊界。由于我國地方政府長期以來都以自身所具有的權力和權威,集中對社會各種資源進行強制掌握和控制,也就是采用管制型管理模式進行區域管理,從而形成“單中心”的管理理念。雖然該管理理念能夠將社會各種資源快速集中在一起,但是,在這種權力控制的體制下,地方政府權力逐漸出現越位、錯位、異化等現象。在傳統管理理念的誘導下,管制型地方政府無法向公民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使個別地方政府在發展、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問題上打折扣,不符合新時期政府管理的目標要求。
2、地方政府社會管理體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管理必須在滿足法制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將權力與地方資源集中管理,而地方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政府重新對權力調整和職能界定的過程。從當前地方政府管理現狀來看,我國還未形成有序的地方政府管理體制。從權力分配方面,不僅政府職能轉變的載體未被確認,而且地方社會團體組織的作用也未充分發揮。同時,受現行政府管理體制的束縛,尤其是相關法規的缺失,地方政府在結合區域發展實際進行管理體制創新上受到抑制,使地方政府在管理模式改革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影響。
3、地方政府社會管理目標錯位
地方政府管理目標是推動社會管理價值取向與行為模式發展的關鍵因素。受長期的“單中心”的管理理念引導,個別地方政府管理目標與政府管理的總體目標存在偏差。例如:地方政府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首先要發展好地方經濟,這是基本前提,也是正確選擇。問題是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過分注重效率,導致地方政府陷入經濟至上的誤區,從而使效率和公平之間的關系嚴重失衡,地方政府管理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不協調。
二、新時期地方政府社會管理創新思路
1、管理理念的創新
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堅決避免將加強社會管理簡單地等同于強化社會管控,進而片面依賴行政干預和政治控制來維系社會穩定,以管、卡、壓、罰的方式來管理社會成員的思想誤區。必須著眼于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和建立健全社會和諧和的長效機制,把加強社會管理的工作重心切實轉向創新管理理念、管理格局、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逐步探索和完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開放社會和多元文化條件下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
2、管理體制機制創新
推動社會管理工作目標從片面追求短期維穩效果向追求長治久安轉變,要防止和避免在維穩壓力的作用下對社會矛盾做出過激反應,要防止和避免片面追求短期維穩效果,停留于強制性的“擺平”或花錢息事寧人,為穩定而穩定,這種急功近利式的社會管理模式,要著力探索和構建社會和諧的長效機制。為此,有必要深化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在突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和民生問題破解的考核力度的同時,調整和完善維穩特別是信訪工作的考核機制,以扭轉維穩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傾向。
3、管理方式的創新
管理方式的創新是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內容,科學高效的管理方式是規范和明確管理發展道路的關鍵所在。當今是知識化時代和信息化社會,電子政務建設已經成為政府管理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是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創新的有效方式,也是地方政府管理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提高政府公務員對電子政務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認識;其次,要加強地方政府公務員信息化技能的培訓;第三,把電子政務建設與地方政府體制變革有機結合,對地方政府傳統的職能配置、組織結構、行政流程進行調整,使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緊跟現代化潮流。
【參考文獻】
[1] 沈廣和. 政府扁平化:概念、問題與展望[J]. 深圳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3).
[2] 鄭方輝, 陳 ?登. 基于綜合評價的廣東地級行政區劃優化[J].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1(02).
[3] 劉家真, 孫 ?剛. 我國基層政府部門辦公信息化問題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0(23).
[4] 羅繁明, 符永壽. 社會工作組織模式創新的若干思考[J]. 廣東社會科學, 2010(06).
[5] 馬 ?凱. 努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J]. 求是, 2010(20).
[6] 曾憲樞. 論服務型政府中政府回應角色定位[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7] 石 ?靜. 城市居民社區參與狀況分析[J]. 人民論壇, 2010(20).
[8] 楊寄榮, 楊玉生. 西方福利國家理論與實踐評析——作為經濟運行機制的福利國家[J]. 當代經濟研究, 2010(06).
[9] 張平芳. 基于公民參與的政府社會管理實踐[J]. 企業家天地: 理論版, 2010(05).
[10] 許 ?健. 完善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研究[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09(06).
[11] 吳逸菲. 我國地方政府社會管理現狀與創新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5(12).
[12] 練崇潮. 善治理念視野下政府社會管理的思考[J].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5(04).
[13] 張昊鵬. 行政組織法立法的缺失與完善措施研究[D]. 中國政法大學, 2010.
[14] 岳佳坤. 廣州街道辦事處職能問題研究[D]. 暨南大學, 2009.
[15] 張勁華. 街道辦事處職能發展趨勢探討[D]. 東北師范大學, 2008.
[16] 蘇 ?紅. 城市社區居委會的功能定位和實現方式[D]. 蘇州大學, 2007.
[17] 王 ?飆. 我國社區管理模式的比較與思考[D]. 上海交通大學, 2007.
[18] 周曉華. 上海社區居委會自治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7.
[19] 樊小紅. 電子政務環境下社區管理模式研究[D].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5.
【作者簡介】
路達,男,漢族,河北邢臺人,單位:邢臺市南和縣郝橋鎮人民政府,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