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貨物運輸合同是隨著貨物運輸的繁榮而不斷地發展的,其特征也受到貨物運輸方式和貨物運輸活動的影響,它具有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同時又存在自身特有的法律特性。本文通過對這些特征的揭示,來進一步深化對有關貨物運輸合同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貨物運輸合同;一般法律特征;特有的法律特性
一、貨物運輸合同概述
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運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領域,而運輸合同作為調整因運輸產生的經濟關系的重要法律手段,是組成合同法的重要部分。運輸合同,又稱運送合同,是一運輸作為目的而達成的運輸協議的合同。它不僅具有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如合同標的為運輸行為本身,是雙務、有償合同,還具有自身特殊的法律特征,比如主體特定化且具有復雜性的特點,締約強制性和主要內容法律化,貨物運輸合同一般采用格式條款合同形式,此外,它還是為第三人利益合同,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在違反運輸合同時以損害賠償為基本責任形式且實行限額責任制。
二、貨物運輸合同具有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
1、貨物運輸合同的標的為運輸行為本身
合同標的是指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即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就貨物運輸合同來說,它是一種承運人為托運人提供運輸勞務的合同,托運人的權利是利用承運人提供的運輸服務將貨物運至約定目的地,而承運人的義務則是按照約定提供運輸服務。由此可見,貨物運輸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為貨物運輸這一行為本身,而不是被運送的貨物。
2、貨物運輸合同是雙務合同
雙務合同的概念是作為單務合同的概念之存在而存在,指當事人雙方互負對待給付義務的合同。在貨物運輸合同簽訂后,,承運人負有按照約定保證安全、完整、及時地將貨物運達到目的地,交給托運人或者指定的收貨人的義務。
3、貨物運輸合同是有償合同
有償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任何一方在享受權利的同時負有以一定對等價值的給付義務的合同。貨物運輸合同作為雙務合同,意味著當事人雙方都具有相應的義務,承運人運輸貨物,那么托運人應當支付運費為對價。
三、貨物運輸合同具有自身特殊的法律特征
1、承運人主體特定化且具有復雜性的特點
貨物運輸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承運人)必定是運輸企業,由于貨物運輸行業本身公用性的特征,這就決定了它要么由國家經營,要么是由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特許方式允許私營,或者兩者兼有。貨物運輸企業還必須符合相應的專門法的規定,如航空貨物運輸企業應當滿足航空法的專門法規定。公路運輸等即使是允許民營,其經濟組織和個體戶也應當在批準的范圍內從事活動。由此可見,作為貨物運輸的承運人,必須具備相應的特定資格,并且在其他某些方面,如價格、時間、線路等方面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2、貨物運輸合同的締約強制性和主要內容法律化的特點
貨物運輸合同的締約強制性主要體現在公共運輸服務過程中?!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九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庇捎诔羞\人從事的是面向社會公眾的活動,它在進行營利的同時還扮演者為社會大眾服務的角色,如果它可以自由選擇與誰或者不與誰訂立合同,那么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則毫無安全可言。因此對其行為應當由法律嚴格加以限制。
同時,我國貨物運輸法律法規對貨物運輸合同的內容有著詳細的規定,這就意味著雙方當事人不需要對那些已有的強制性的權利義務規定(有效的保護了承運人和托運人之間的利益)進行協商,而只需要對法律未作規定或者允許當事人自己協議的事項進行約定。由于貨物運輸合同的公用性以及其他特性的存在,缺乏國家的積極干預,在一定情形下就會陷入一片混亂。因此對其內容也應當由法律嚴格加以規定。
3、貨物運輸合同一般采用格式條款合同形式
根據《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就貨物運輸合同而言,托運人一般只能就貨物數量等與承運人磋商,對于運費以及合同中的權利義務等,則已經由承運人事先擬定。國家工商行政管路局制定的中國經濟合同統一文本格式中包括運輸合同示范文本,交通部也以《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等規章的形式規定了運輸合同的主要條款,而這些規定一般均為強制性規定,也就是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的規定。采用格式條款合同形式一方面有利于節約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費用,積極地促成合同的達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國家對貨物運輸秩序進行法律控制,更好地維護運輸合同中當事人的利益。但是,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因為處于不利地位導致其合法權益遭到侵害,因此,《合同法》又對制定格式條款的一方做出了嚴格的限制義務。
4、貨物運輸合同可以是“為第三人利益合同”,突破了合同相對性
合同相對性包括主體的相對性、內容的相對性和責任的相對性。但是,在貨物運輸合同當中,托運人和收貨人往往不是同一個人,這就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是“為第三人利益合同”?!盀榈谌死婧贤币步小跋虻谌私o付之契約”,指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一方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第三人設定合同權利,使其獲得利益的合同。并且這種合同只能讓第三人獲得利益,而不能承擔義務。具體到貨物運輸合同中,合同的當事人是承運人和托運人,第三人是收貨人,運輸合同的訂立直接使第三人獲得取貨的權利(收貨人有權要求承運人直接向自己交付運輸的貨物,反之,承運人也有向收貨人交付貨物的義務)。因此說貨物運輸合同是對合同相對性的突破。
5、違反貨物運輸合同以損害賠償為基本形式且實行限額責任制
民法和經濟法中的法律責任形式多種多樣,合同法中一般以支付違約金、賠償金、實際履行為責任形式。根據各國運輸法和國際公約,對承運人的賠償責任形式規定雖然有差異,但都以損害賠償為基本特色,有除損害賠償外排除其他責任方式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承運人與托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的不對等,并且承運人面對的是社會大眾,如果采用其他責任方式將會給其造成極大負擔,這不利于運輸秩序的穩定。如《鐵路貨物運輸規程》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不保價運輸的,不按件數只按重量承運的貨物,每噸最高賠償100元,按件數和重量承運的貨物,每噸最高賠償2000元;個人托運的搬家貨物、行李每10公斤最高賠償30元,實際損失低于上述賠償限額的,按貨物實際損失的價格賠償。貨物的損失由于承運人的故意行為或重大過失造成的,不適用賠償限額的規定,按照實際損失賠償?!庇纱丝芍?,鐵路運輸中非保價運輸實行限額賠償制度,以減少鐵路運輸企業風險的賠償原則。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貨物運輸合同其本質仍然是合同,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但出于對社會公共利益的考慮,其合同自由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一般采用格式條款形式,締約強制性以及內容法律化等,因此它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獨立特征。
【參考文獻】
[1] 高媛媛. 貨物運輸合同法律特征初探[J]. 卷宗, 2013(12).
【作者簡介】
趙輝(1991—),女,漢族,四川武勝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