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宏慧+王蓉
【摘要】所謂智慧城市就是將城市各個環節都納入到信息化系統中去,通過信息和通信技術來推動城市的智能化發展。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里,智慧城市建設有著其必然性。智慧城市的發展給城市商業帶來巨大的挑戰。而要想為城市中的居民創造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結合智慧城市來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本文就智慧城市建設的商業模式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關鍵詞】智慧城市;商業模式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里,一股智慧城市建設熱潮正在崛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目標的城市已經超過100個。智慧城市建設與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密切相連,然而就現階段來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智慧城市建設的商業模式還沒形成,從而影響到了智慧城市功能的發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在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下,要想推動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建立與智慧城市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十分重要,只有建立與智慧城市相符的商業模式,才能帶給城市中的人們更好的便利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一、智慧城市的概述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心的技術對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進行綜合性管理的,從而更好地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有著重大意義。首先,智慧城市建設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里,越來越多的人融入到城市生活,使得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給城市建設與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城市問題也日益突出,如環境問題、用水緊張、交通擁堵等。而建設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地化解城市這些問題。智慧城市綜合采用了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信息技術等多種技術,可以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管理,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從而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建設智慧城市是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智慧城市的載體是技術,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將帶動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電信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等領域也將產生促進作用,全面提高綜合競爭力。
二、智慧城市建設的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專業化建設運營主體
智慧城市建設以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多種技術為依托,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而要想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就需要有一批符合智慧城市建設需求的運營主體,不僅要求運營主體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同時要必須具備專業的管理能力。然而就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商業模式來看,專業的運營主體還比較匱乏,城市商業運營主體主要為跨國企業,本土企業數量少,而本土企業在管理和服務方面還比較欠缺,不利于智慧城市的發展。
2、市場供給與民眾需求不相符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各項工作還不夠成熟,而作為市場主體之一的企業,其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種類還比較單一,沒有真正的結合市場與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產品創新在產品推銷過程中忽略產品服務,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智慧應用于服務方面還處在摸索階段,許多企業不敢進行大規模的生產,使得產品功能、價格、性能難以讓消費者接受,尤其是底層消費者,難以形成大規模市場需求,從而不利于企業盈利,如果不能盈利,企業勢必就會減少這方面的投入,從而使得城市萎縮,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智慧城市建設的商業模式構建原則
1、合作共贏的原則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利益分配是智慧城市商業模式構建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對于多個相關方和利益相關者,如果利益分配不公平,勢必影響到城市商業模式的構建。故此,在設計商業模式時,要堅持合作共贏的原則,既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又要考慮到各方的利益分配,確保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使利益相關者能夠合作共贏。
2、持續盈利原則
作為商業主體,在構建智慧城市商業模式過程中,如果不能讓商業主體持續盈利,從而促使商業主體淡出市場,使得智慧城市商業市場萎縮。故此,在構建商業模式,必須是持續盈利的,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持續贏利點,從而更好地激發企業開展商業活動。
3、市場主體原則
在以往城市商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對商業的干預力度較大,使得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難以得到合理、有效地發揮。在構建智慧城市商業模式中,要適當地將權利下放給企業,盡量淡化政府的功能和角色,避免政府壟斷市場,讓企業可以發揮自己的市場主體作用,從更好地激發企業的積極性。
四、智慧城市商業模式構建策略
1、政府職能的轉變
首先政府要提高對智慧城市的認識,學習互聯網、物聯網,積極應用互聯網,發展互聯網,以互聯網為依托來推動智慧城市的管理,構建符合智慧城市發展的商業模式;其次,政府要適當下放職能,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在參與渠道上要推進多主體參與,比如本地與外地、政府與企業、資本與技術、項目與市場等合作推進;在運營模式上,要推進多元發展模式,處理好長期與短期、局部與整體、外部與內部的關系。同時,政府要做好相關服務推廣工作。為市場主體、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咨詢服務,搭建各種平臺,從而推動智慧城市的更好發展。
2、加大企業的創新
首先,企業要爭取政府的幫助,從向政府要項目和要資金轉向為合作共同開發項目和獲取資源,從而活躍商業市場,推動城市經濟的更好發展;其次,企業要立足市場,建立時自身發展的戰略策略,要做好產品服務工作,讓消費者享受到全面的產品服務。同時,要做好價格調整,讓產品真正的為廣大消費者服務,讓消費者用得起產品,從而更好地活躍市場主體地位,促使企業更好地開展市場,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3、加大城市基礎支撐建設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城市基礎設施有著重大作用,而要想構建智慧城市商業模式,相關部門就應當加大投入,提升城市基礎支撐的將建設,以最大限度的開發整合和利用城市各類信息資源為核心,推進實體技術設施和信息設施的整合共享,從而提升城市各個領域智慧環境的充分應用。同時,要強化城市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調動政府、企業、群眾共同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來,活躍城市商業經濟,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五、結語
智慧城市建設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已經付出行動,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既看到智慧城市波瀾壯闊的一面,同時也清晰地看到了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而要想推動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構建與智慧城市相符的商業模式,將政府的智慧、企業的智慧和群眾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共進,從而更好地實現智慧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尚海.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商業模式研究[J]. 未來與發展, 2013,08:24-29.
[2] 阮重暉, 李明超, 朱文晶. 智慧城市建設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 浙江學刊, 2015,06:216-221.
[3] 徐小敏, 周洪成. 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模式分析[A]. 四川省通信學會(Sichua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四川省通信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 四川省通信學會(Sichua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2015:3.
[4] 韓天璞. 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模式研究[D]. 北京郵電大學, 2013.
[5] 徐小敏, 周洪成. 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模式分析[J]. 通信與信息技術, 2014,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