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強
摘 要: 初中音樂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音樂實踐中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音樂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當今初中的音樂課堂在教學方面面臨非常不利的處境。本文從如何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出發,指導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把自我顯現出來,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讓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 初中音樂 課堂教學 互動意識 培養方法
音樂教育對于中學生智力的啟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初中學生音樂素養是多方面的,包括識譜、演唱、欣賞、演奏等,培養中學生音樂素養有助于中學生從音樂中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提高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學習創作的熱情,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音樂知識的學習中各方面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要想有效培養中學生的音樂素養,就要有效強化中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互動意識。根據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不僅符合新課標要求,而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條捷徑。
一、音樂課堂上缺乏師生互動的原因
1.中學生處于叛逆時期,沒有認識到學習音樂的重要性。
學生進入初中后,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們的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都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們的其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具有較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在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意見,自我需要不斷擴大,需要滿足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階段,他們的情緒波動性較強,更帶有一些叛逆的情緒。如,前不久教師做的一份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道題:“你們心目中的音樂課是什么樣?”音樂課在學生們看來是“豆芽”課,是好玩的課,是他們一天緊張學習后的放松練習,他們沒有認識到音樂課的重要性,更不要說在音樂課上培養互動意識。
2.教師備課不充分,不能采用正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以達到師生互動。
現代教育倡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法,而一節音樂課的成功就在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師采用何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達到師生互動。教師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造性。
3.教師上課時沒有把情緒融入課堂,學生得不到感染。
教師在上課時如果沒有把情緒融入課堂,就不能把音樂所傳遞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學生得不到情緒的感染,課堂上就不會進行互動。例如在教授《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時,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充滿著激情,斗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策略
1.投其所好。
每個學年段的學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學生們總希望音樂課就是游戲課,初中生們總希望音樂課老師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師能不斷給他們帶來驚喜。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老師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實施教學。比如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可以在一節課快要結束時,播放一些流行音樂作為學生們表現好的獎勵,還可以組織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創編、即興表演等活動。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創編的動作或者表演的節目進行評價、總結,這樣就能實現“教”與“學”很好的互動。
2.設計課堂互動小游戲。
設計課堂互動小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變得輕松快樂,還能加強學生溝通交流,分享學習音樂的感受,讓學生樂在其中。這里有一些音樂課堂小游戲:(1)探索空間。可以用在跟學生介紹打擊樂器的時候。準備一個密封的盒子,里面裝打擊樂器,請學生伸手去摸,感覺它的形狀,并把它畫出來,猜是用什么做的??梢砸龑W生給樂器起名,再深入解釋它的名字,探索怎樣敲打才最好聽。最后用樂器為歌曲伴奏。(2)擊鼓傳樂器或者放音樂傳樂器用在創編節奏課,樂器傳到誰,誰就用該樂器編節奏。(3)隨音樂律動進出教室。(4)扮演角色,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碼頭工人之歌》,讓學生直觀感受所描述的時代背景及內容,播放課件展示。(5)分組理解作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對作品進行理解,用自己熟悉的樂器演奏喜歡的樂段。有鋼琴組、口風琴組、打擊樂組、舞蹈組等。(6)傳遞包裹。播放該堂課要學習的歌曲做背景,歌曲結束時包裹傳在誰手上就讓他摸、猜,包裹里裝了該節課要用到的打擊樂器和道具。
3.情緒飽滿,快樂學習。
一個人的情緒是極具感染性的,人們的情緒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響。在課堂上,教師的情緒應該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學情緒收到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們參加活動不積極,如果此時老師采用消極的態度,可能活動就沒法再繼續進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師主動地為大家起個好頭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能此時的課堂又是另一番景象。
4.合作性結尾優化。
小結是一節課點睛之筆,這筆怎樣“點”才能有神韻呢?可以在這段音樂的背景下結尾,也可以讓學生演唱表演,可以引導學生升華音樂主題,更可以讓學生自行把本節課進行小結,合作排成小型節目快板、小品、相聲、雙簧等;把一堂課的結尾變得生動、活躍,使學生像觀看連續劇那樣撩人心緒的懸念中盼望下周音樂課的到來。
參考文獻:
[1]李晶.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王莉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