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蘭
摘 要 “誠”是幾千年以來中華民族認可、推崇的傳統美德。程顥和程頤“天人一理”理論的核心理念就是“誠”?!罢\”是天理道德的根本,是人倫道德的核心,是立身處世的方法。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誠信道德的缺失,致使社會越來越缺乏溫情,人與人的關系越來越淡漠,道德誠信的回歸的呼聲越發受到重視。此刻,我們去審視二程“誠”的哲學思想,具有深遠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 誠 天人一理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3-0008-02
二程的“誠”思想直接導源于《中庸》??鬃釉唬骸罢\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即誠信是圣人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子思曰:“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能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庸》的“誠”是人和自然共同追求的本質屬性。作為宋明理學家的主要莫基人程顥和程頤,以《中庸》的“誠”為基石,提出“天人一理”理論,充實了“誠”的深刻內涵。
一、誠:“二程”哲學思想的基石
1.“誠”是天理道德的根本
程顥曾說:“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一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背填U又說:“無妄者至誠也,至誠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萬物,生生不窮,各正性命,乃無妄也”。“無妄者,理之正也,誠者無妄之謂”?!罢\者,理之實然,致一而不可易也。天道無勉無思,然其中其得,自然而已。圣人誠一于天,天即圣人,圣人即天。由仁義行,何思勉之有?故從容中道而不迫。誠之者,以人求天者也,思誠而復之,故明有未窮,十善必擇,誠有未至,所執必固。”誠者,實有是理也,“何為誠,何為道乎?”“自性言之為誠,自理言之為道,其實一也。”意指“誠”是“無妄”、是“理”、是“天道”。“誠者”是以人求“天道”,以人窮天理者。二程就以“誠”為媒介把“天”與“人”合一,將儒教倫理存在論上升到了哲學的最高范疇。
程顥曾指出:“道之浩浩,何處下手?惟立誠才有可居之處,有可居之處則可以修業也。”程頤的學生曾經問他“如何是格物?”他說:“格,至也,言窮至物理也?!庇謫枴叭绾慰梢愿裎铮俊彼f:“但立誠意去格物,其遲速卻在人明暗也。明者格物速,暗者格物遲?!薄罢\”怎么能決定格物窮理呢?程頤說:“不誠無物,誠者物之終始,猶俗說徹頭徹尾。不誠,更有甚物也?!薄罢\有形,誠后便有物?!薄罢\則形,誠后便有物。如立則見其參于前,在輿則見其倚于衡,如有所立卓爾,皆若有物,方見。其無形,是見何物也?形則一著,又一著見也,一著則明,是又光輝之時也。明則動,誠能動人也?!币庠趶娬{“誠”的價值,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屬性。
2.“誠”是人倫道德的核心
二程的“誠”是互利互惠。首先,作為臣民,應把“誠”當作道德認知。程顥曰:“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背填U曰:“主一者謂之敬,一者謂之誠。主則有意在。誠與敬,誠是第一性的,敬是第二性的。他們還明確指出:“仁、知、勇三者,天下之達德,所以行之者一。一則誠也?!薄靶挪蛔阋员M誠,尤愛不足以盡仁。”“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程頤說:“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试唬簩W者不可以不誠。雖然,誠者在知道本而誠之身?!薄罢\”就是“無妄”和“無邪”。人如果具備了誠德,也就具備了所有的人倫道德。二程認為“誠之之道,在乎信道篤。信道篤則行之果,行之果則導之固;仁義忠信不離乎心,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出處語默必于是。”“誠”就是百折不撓,不為任何艱難困苦所動搖。
其次,作為君主,“誠”也是實現理想的法寶。在二程看來,“誠”是維系封建人倫關系的紐帶。封建社會的有序和諧,最關鍵的是君、臣、民關系的協調。二程最重視的也就是“誠”在協調君、臣、民關系中的重要作用?!熬普\以任下,臣盡誠以事君,上下之志通,朝廷之泰也?!薄熬贾g能固而常往,在誠實而已?!本家浴罢\,則上下之志通,君民以“誠”,則上下相應。
程頤說,“人君在困時,宜念天下之困,求天下之賢,若祭禮矣,致其誠敬,則能致天下之賢,濟天下之困矣?!薄罢\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臨人則人化,無往而不得?!币庵浮罢\”是為君取信于臣君之道。這種民本主義思想,在當時君尊臣卑的封建歷史長河中,是極具遠見的。這些思想也對人們的道德規范起到積極作用。
3.“誠”是立身處世的方法
二程哲學思想的核心是“理”,而“理”為無形的東西,圣人使“理”見無形于有形。程頤曾說“圣人與理為一,故無過,無不及,中而已矣”。有人問:“圣人與天道何異?”曰:“無異”?!疤煊惺抢恚ト搜兄?,所謂道也?!币馑际钦f若要窮理,就要向圣人學習,那么學習圣人什么呢?又曰:“言學便以道為志,言人便以圣為志?!倍滩粌H坐而論道,而且起而行之。他們畢生都很注重“進學入道”“純于敬,則己與理一,無可克者,無可復”“學要在敬也、誠也”。何為敬,何為誠,二者有什么聯系?“主一者,謂之敬;一者,謂之誠;主則有意在。”何謂“主一”?“主一則既不之東,又不之西,如此則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此則是內,存此則自然天理明。”可見,“主一”是“中”、是“內”,內持中正,不偏不倚,沒有任何成見。何謂“一” ?“誠敬”是二程特別推崇的方法。二程曰:“如何一者,無他,只是整齊嚴肅,則心便一,一則自是無非僻之奸,此意但涵養久之,則天理自明”?!熬础本褪菓B度端正、精力集中;“誠”就是一,就是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的意思??傊?,二程是把“敬”作為修身明道的方法來看待。
關于“誠”與“敬”的關系,二程認為“誠”是本,“敬”是用,程顥說:“誠為統體,敬為用。敬則直內。誠合內外之道,則萬物流形,故義以方外。”“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則誠?!背填U說:“敬是閑邪之道。閑邪存其誠,雖是兩事,然亦只是一事。閑邪則誠自存矣。天下有一個善,一個惡,去惡即是善。譬如,門,不出便入,豈出入外更別有一事也?誠然后能敬,未及誠時,卻須敬而后能誠。”敬是去惡,誠是存善,惡去善自存;反之,善存則惡自去。敬是動機,誠是效果;敬是手段,誠是目的,有了敬的功夫,才能達到誠的境界。
二、誠:“天人一理”理論的人文關懷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誠信道德的缺失,致使社會越來越缺乏溫情,人與人的關系越來越淡漠,道德誠信的回歸的呼聲越發受到重視。此刻,我們去審視二程“誠”的哲學思想,具有深遠的人文關懷。
第一,“誠”是為人之本。早在《周易》就有論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笨鬃右嘣疲骸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比绻粋€人缺乏誠信,就會失去了立足之地。他甚至要求弟子“言必信,行必果”。人們常說:“心誠則靈。”“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都說明人們普遍認可誠實守信之者,鄙視言而無信之徒。
第二,“誠”是為政之道。在民主、人權越來越敏感的今日,誠實信用,以誠待民,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首先,領導干部需要做到一諾千金,信守承諾,這是取信于民之本。對于領導干部而言,誠實守信就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才能贏得民眾的信任,產生號召力。并且,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并切實有效地一一落實,人們才能增強對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的信心,才能增加對黨和國家的信任,更好地實現中國夢。
第三,“誠”是經商之寶。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指出:“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必具要素,有著真金白銀般的經濟價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競爭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建立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弊鳛槠髽I,應該以誠信帶動經濟領域信用體系的建立,這是雙方受益之舉。
第四,“誠”是和諧之本。二程曾說:“人為天地心?!薄疤斓胤侨瞬涣??!薄百澨斓刂匀硕灾谋M其性至盡物之性,然后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與天地參矣,言人盡性所造如此?!逼渲小氨M其性”就是盡自己的人性仁性。以誠待人,將心比心,就能盡人之性。除了盡人性,還要盡物性。即講“誠”。除了盡人性、盡物性,還要“參贊”天地。天地本來以生育萬物為心,為什么要人去“贊”、去“參”呢?程顥曾說,“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比藨鲃赢敯萑f物、與天地同流、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珍生. 晚周禮的文質論[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景海峰.儒家思想與現代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
[3]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