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小學數學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質,其中學習興趣尤其重要。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感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興趣為核心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下面針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樹立信心,“愉悅”學習
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功時,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責任在于相機鼓勵、誘導點撥,幫助學生學習獲得成功。當學生想獨立的去探索某個新知時,要十分注意情緒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你一定能行!”等。當學生的學習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時,要注意設“跳板”引渡,使他們成功地到達知識的彼岸。當學生的學習活動遇到困難,特別是后進生泄氣自卑時,要特別注意給予及時的點撥誘導,使他們“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這樣,各種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果,他們定會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地學習。
二、動手體驗,以做增趣
“教學做合一”與美國流行的“木匠教學法”都重視學生在學習新知過程中的動手操作體驗功能。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從而把理論、書本知識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教材通過剪、移、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因為這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在動手操作,自己在主動探究,他們對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也就領悟的更深。此時,為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教學效果,我提出“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或把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它們的周長、面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的問題,同學們面露難色,但也有部分同學躍躍欲試,為有效突破重、難點,這時,我再次讓他們展開操作:一個長方形不動,把另一個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同學們通過觀察、比較后,終于明白:(1)把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周長沒變,面積變了;(2)拉成的平行四邊形越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積就越小。這樣的操作學習安排,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也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了一舉多得之效。
三、情感感懷,以情固趣
情感是構成人格穩定而獨特的心理因素。積極的情感具有強烈的驅動力,對認知起著催化作用,是認知活動的直接誘因,并能促進學生的思維,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眾所周知,小學生存在年幼、閱歷太少的情況,這就造成其情緒狀態帶有較大的波動性,直接影響了它們的情感和學習興趣。為此,我們教師就要為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寬、和諧的成長氛圍,傾注自己的愛心,以平等、親切的姿態去理解、關愛自己的學生,既做“良師”,更做“益友”。并發揮數學學科本身的優勢,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以美育人,以情固趣,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并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保持得更長久些。
四、聯系生活,培養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就是注重數學的實用性,讓數學貼近生活,突出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的運用能力。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個特點,盡量聯系實際,利用身邊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體現數學的實用性。
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課前先讓學生和家長到超市購物,感性認識購物需要人民幣,并記住所買物品的價錢。上課時讓學生說說如何購物的,為學習人民幣做好鋪墊。課上又讓學生通過模擬購買不同價格,不同品種的物品,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從中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到人民幣的地方,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
總之,要使課堂氣氛活躍煥發生機,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科學地設計學習活動,使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學得積極主動,學得活潑,讓數學成為孩子們自覺追求的東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和知識本身的魅力,適當地調整教學過程,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時時注意激發學生沉睡的興趣,力爭做到:課開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