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蕓 肖子忠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邏輯性很強的課程,初一數學則是整個中學階段數學基礎的基礎。抓好初一數學基礎教學,就可以做到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帶著成功感穩步推進,從而達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特別是農村中學,由于新生基礎不一,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根據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從多方面、多渠道打好基礎關,才能盡量避免差距越來越大的問題。
一、 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初一新生基礎參差不齊
由于新生來自不同學校,基礎不一,這就給教師按統一標準和進度教學帶來困難,顧全三分之二的中上水平的人,就會丟掉三分之一的后進生,從而為今后造成兩頭差距越來越大的局面種下惡果,大大打消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興趣,繼而出現一批一竅不通、得過且過、摔破罐子破摔的厭學者,嚴重影響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忙于進度忽略消化
由于受 “以統考分數評定教師”制度的影響,各數學教師都忙于趕進度,以便應付頻繁的“統練”“周考”“月考”“期末考”,從而忽略了抓消化、抓基礎,課堂教學漸漸成為部分“跟得上”學生的平臺,而逐步成為部分后進學生的地獄。
二、 把好初一數學教學的基礎關
(一)抓好興趣基礎關
培養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是為新生學習數學打下第一步基礎。第一節課,教師可以不必進入新課教學,就上“吹牛課”,講有關古今中外數學家、科學家的經典故事,列舉數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事例,小到生活中的買賣活動、家庭生計劃算,大到工程測算乃至整個國家的財政預算甚至高科技的航空航天技術應用等,讓新生在故事和實例中感知數學,了解數學,認識數學,愛上數學。
(二)摸清新生小學基礎關
如,為了解新生的識圖作圖能力,可出示一個直角平面圖,再把直角分成兩個角,并標明其中一個角的度數,請問另外一個角的度數,或畫出一個平面角(直角或銳角),請學生作出該角的角平分線(保留作圖痕跡)。最后,為了解新生的讀題能力和列式計算、列方程解應用題能力,可出兩道較簡單的應用題進行考察。
通過檢測,老師對每個新生的小學數學底子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以便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對小學數學基礎極差的同學,老師還要抽時間耐心幫其補上來。
(三)把好概念定理定義教學基礎關
新生在小學階段,只知道最小的數就是0,而進入初中后卻要涉及到“負數”。教師可以通過現實生活的實例來直觀的引入“負數”的概念。如,師問:我們知道,最小的數是什么?學生可能都會答:0 。然后老師再進一步引問:大家經常看天氣預報,我國東北部冬季最低的溫度是0度嗎?學生都會答:不,還有低于0度的溫度。師:那么,低于0度的溫度播音員是怎么報道的?學生都會答:用“零下幾度”來表達。師:那么在生活中,為了方便記錄和計算,我們該用什么符號來表示低于或小于0的數呢?繼而引出用于表示負數的符號“-”,從而形象直觀地引出“負數”這一概念——小于0的數。怎么表示,在一個數前面加上一個符號“-”即可表示“負數”(0除外)。
諸如此類的概念教學,比如“絕對值”“相反數”“倒數”等等的概念教學,都要非常重視,講清,講透,講深,概念清,基礎才牢,今后學習才無障礙。
(四)把好數學語言表達基礎關
1.讀題注意抓關鍵詞。如題:3的相反數是( )。A.;B.-3;C.+3;D.-。此題目中的關鍵詞是“相反數”,有的學生不注意讀題審題就匆忙做題,甚至混淆“相反數”與“絕對值”和“倒數”的概念而把簡單的題做錯了。
2.邊讀文字表述邊用數字符號或圖形符號表示。如“代數式”和“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邊讀題邊用數字符號表示的技能。如題:小明的課外讀本是a本,小強的課外讀本是小明的課外讀本的2倍還多1本,請用代數式表示小強課外讀本的數量。當學生讀到“2倍”時,就應立即想到并寫下“2a”這一代數項,再讀到“還多1本”時就應寫下“+1”,于是,就不難得出所要的結果,即“2a+1”的代數式。
3.語言文字表述邏輯性要強。教師要教會學生由果及因的 “倒推法”,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然后再從最先的因推出最終的果,形成邏輯性很完整的語言表述。如此反復訓練,學生在學習幾何證明題時,就不會出現“幾何幾何,卡卡角角,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面。
(五)把好觀、思、變基礎關
數學不光是動手計算運算的問題,還包括培養學生動手作圖的能力問題,當然,更包括教會學生觀察、思考、變通的能力。如在講“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時,老師不能灌輸式地叫學生死背公式,而是要充分利用圖解法講清這個公式的來龍去脈,這樣學生就能在觀察思考變通中牢記公式,抽象變直觀,易于理解其意,所謂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就是這個道理。經常訓練學生觀察、思考、變通的能力,諸如“(a-b)(-a-b)=?”這類的題就能輕易解答。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