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TMP的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知識產權管理模式研究
——突破、難點及對策

2016-12-23 02:30:32珊,余
中國軟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管理研究

劉 珊,余 翔

(1. 浙江工業大學 法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華中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

基于TMP的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知識產權管理模式研究
——突破、難點及對策

劉 珊1,2,余 翔2

(1. 浙江工業大學 法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華中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面對全球共同的節能減排壓力,作為能源利用大國,正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中國和美國,迫切需要在清潔能源領域開展跨境合作、擴大共同利益面。而知識產權的合理分享和利用機制,是啟動、維護和促進兩國清潔能源研發合作的關鍵所在。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項目,是中美兩國清潔能源合作中的旗艦項目,其開創性的知識產權管理框架,為兩國開展跨境產學研聯盟合作提供了一個實現利益共享和解決分歧的途徑。文章分析了CERC知識產權框架的主要內容及其創新之處,評估其實施成效、實施難點并提出對策建議。基于此,提出適用于其它中外清潔能源合作知識產權管理的新模式。

清潔能源;中美合作;知識產權管理;技術管理計劃

中美清潔能源產學研合作,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一環,是維系和拓展中美兩國共同利益面的重要紐帶。知識產權合理分享和有效利用問題,卻是長期以來中美科技與經貿往來中最為敏感的問題,是中美兩國開展深入合作的主要障礙[1]。由于清潔能源技術的特殊性,企業和消費者均無降低碳排放的動力而導致外部環境市場失靈[2],知識作為公共物品的自然屬性所導致的市場失靈[3],加之各國的法律法規存在差異,清潔能源國際合作中溢出的知識無法獲得回報。此外,合作者之間缺乏互信,高額的專利許可費、不合理的許可條件[4],隱性知識很難從專利的公開程序中獲取[5]等因素制約了合作活動的開展。對此,現有研究提出政府應出臺積極的專利政策[6],建立專利政策與低碳產業、財稅政策及碳交易政策之間的互動機制[7],培育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8],完善技術轉移政策體系[9],以促進清潔能源國際合作創新。

產學研合作中知識產權管理的難點主要源于大學和企業不同的價值取向,大學關注新的發明和知識的長遠進步,而企業更關注新技術的短期應用和如何增加價值。除此之外,文化障礙(相互不理解)、制度障礙(不清晰的合同和政策)、運營障礙(項目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國際產學研合作中所導致的沖突更加凸顯[10]。現有研究發現,契約的完備度、組織的靈活度、合作交流的程度、合作時間的長度、中介參與度以及合作經歷對緩解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障礙有顯著的積極作用[11]。進一步,Mowery[12]分析了不同產學研合作形式中知識產權規則的制定對其合作效率的影響;Norman[13]分析了產學研聯盟不同主體適用的知識產權管理策略。

現有文獻在清潔能源技術合作創新中的障礙,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等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但極少有研究針對清潔能源國際科技合作中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的探討。本文以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U.S.-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以下簡稱CERC)項目為例,結合清潔能源技術研發合作的特殊性,探討如何運用技術管理計劃(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n, 以下簡稱TMP)構建創新性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促進合作創新、實現利益共享、鼓勵技術許可使用,為改進和完善現有跨境科技合作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提供借鑒。

一、中美清潔能源技術合作需求和面臨的挑戰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14]。在此背景下,為了實現中國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發展清潔能源成為必然選擇。清潔能源技術是一項橫跨多個學科和技術領域的復雜技術體系,具有投資數額大、風險高、預期收益不確定的特點。對于中國而言,與美國開展清潔能源合作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技術,另一方面,合作可以使中國最大程度地規避美國的綠色貿易保護主義*例如,2009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Sec.171(b)(2) of The 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of 2009 (H.R.2454), pp236),極有可能從2020年開始向中國征收碳關稅。。在此形勢之下,中國加強和美國的清潔能源合作,可以加速技術進步,增強碳減排能力,又可規避新的出口市場風險。對美國企業而言,中國是重要目標市場,同時,與中國開展技術合作、幫助中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也是美國政府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務實體現。

中美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科技合作已經成功實現多次,但也經歷過許多成本高昂的經濟損失或負面的政治影響,這經常是由于知識產權糾紛所引發的[15]。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利用和管理,對國際產學研合作的有效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是否能真正實現交叉融合、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成效。因此,建立知識產權合理分享、促進創新成果有效利用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是合作順利開展并實現既定創新目標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中美清潔能源科技合作中的重要挑戰。

二、基于TMP的中美清潔能源知識產權管理模式構建——CERC的創新性突破

(一)CERC創新性的知識產權管理框架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的建立,源于2009年4月初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倫敦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為中美科技合作的旗艦項目。CERC致力于促進兩國清潔能源關鍵技術的聯合研究,首批成立了清潔煤技術聯盟(Advanced Coal Technology Consortium,以下簡稱ACTC)、清潔汽車(Clean Vehicles Consortium,以下簡稱CVC)和建筑節能(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Consortium,以下簡稱BEE)三個技術聯盟。 2014 年11 月,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共同宣布擴展CERC的研究領域,增加了能源與水技術(Water and Energy Technologies)聯盟,2016年又增加了中載及重載卡車能效(Medium- and Heavy-Duty Trucks)聯盟。

2009年11月,中國科技部、能源局與美國能源部簽署了《關于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合作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唯一附件“知識產權”(以下簡稱IP附件)*中國科技部和能源局、美國能源部,關于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合作議定書,2009年11月17日簽署。提綱挈領地對合作研究中知識產權的范圍、權利分配等問題作了規定,要求任何合作項目啟動之前,中美雙方應共同制定并簽署《關于知識產權利用的技術管理計劃(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n Regarding the Exploitation of IP Rights)》(以下簡稱TMP),否則項目不能啟動。根據這一要求,中美雙方成立了知識產權項目組,組織經驗豐富的知識產權專家、律師、研究人員一起,經過反復研究磋商,歷經9個月,修訂28稿,完成了此項工作*本文作者分別為中方清潔煤技術聯盟知識產權項目組主要成員及項目負責人、TMP主要執筆人及談判者。。

CERC-TMP和《議定書》及IP附件、項目知識產權協議一起,構成CERC創新性的知識產權管理框架(圖1),該框架涵蓋中美兩國政府、各技術聯盟及項目參與者三個層面。在政府層面,《議定書》及IP附件,規定了CERC知識產權歸屬和權利分配基本原則。具體項目層面,參與者在項目合作協議中制訂知識產權專門條款,或單獨簽署項目知識產權協議。技術聯盟層面的TMP是CERC區別與其他國際科技合作不同的重要創新。一方面,TMP是政府層面《議定書》和IP附件的擴展和細化,為項目層面知識產權協議的制定提供依據和指導。另一方面,TMP基于技術管理的理論、從促進中美雙方知識共享、推動成果轉化的角度出發,制定了一套更為靈活的知識產權許可、利用規則,為中美雙方聯盟成員構建了一個能夠平衡利益分配、促進技術轉移的創新性的知識產權管理框架。

(二) TMP——促進知識產權分享和利用的技術管理規則

回顧以往中國對外科技合作協議,只有《中歐科技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共同體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知識產權附件,1998年12月22日發布執行。要求制定技術管理計劃(TMP),但卻遲遲未能制定。CERC知識產權管理框架中TMP的訂立和執行,是一個創新性的突破,對今后國際合作研究中知識產權管理實踐具有示范和借鑒意義。2011年,時任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高度評價稱“這個創新性的協調知識產權保護框架是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合作研究邁出的重要一步。”[16]

CERC知識產權管理框架中最為重要的創新之處是基于技術管理的理論和思想,制訂了促進知識產權分享和利用的知識產權管理規則(TMP)。技術管理指的是對技術本身和技術活動過程的管理[17]。技術管理面向的主要問題,是鼓勵發明和創新過程的成功管理[18]。CERC-TMP基于技術管理的五過程模型[19],針對技術鑒定—— 技術選擇—— 技術的獲取和消化——技術開發應用——技術的保護這五個過程中背景知識產權的界定、獲取、項目產出知識產權的保護、分配、利用等問題制定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規則(如表1所示)。

圖1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管理框架圖

表1 CERC關于知識產權利用的技術管理計劃主要規則

TMP是CERC知識產權管理實踐中的重要突破,它鼓勵分享,促進合作創新成果的轉化實施,開創了中美科技合作中成功知識產權管理的先例。TMP的創新性和優勢主要體現在:(1)界定了背景知識產權和項目知識產權,制定了明晰的權屬分配和利用規則,有效減少中美雙方合作的顧慮,維護和促進了合作創新進程。(2)建立項目研究成果匯報和披露機制,鼓勵技術和數據等信息分享,避免重復研究,促進雙方形成合力。除了規定中美雙方應定期向各自政府匯報項目所產生的研究成果并公開以外,還要求中美雙方應盡力使對方在公眾獲知之前,盡早獲得在合作活動中產生的、非商業機密的技術報告。(3)建立聯盟內的知識產權優先許可機制,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實施。TMP規定,為完成共同資助研究項目的需要,中美任何一方均可無償使用該合作活動中產生的項目知識產權;要求項目知識產權所有權人不得拒絕CERC參與者合理的許可請求,以確保合作產生的創新成果能夠順利轉化實施。隨著中美合作的進一步推進,TMP和CERC知識產權管理框架必將促進中美合作研究的實質性交融,保障創新成果的實施運用,擴大項目產出的受益面。

(三)TMP談判中的分歧和解決方案

促進數據共享和創新成果的轉化實施是CERC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目標,特別在中美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中,難能可貴。與此同時,它們也是CERC-TMP的談判中,產生分歧最多的、最敏感的問題。由于中美兩國法律法規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立場不同,導致這兩個問題的談判成為最為艱難的一部分。

1.數據共享與國家安全的沖突

在能源領域的跨國合作中,地質數據由于涉及國家安全,能共享的范圍非常有限。然而,地質數據對科學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精準的數據,即使設備和方法再先進,也只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無法產業化。談判一開始,美方就提出要求共享中國的地質數據。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國土資源類、測繪類資料、海洋及其他類一定比例尺范圍內的地質資料均為涉密信息、涉及國家安全,任何人如果違法泄漏,都會受到刑法制裁。因此,中方提出必須在各國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分享,并且提出,按照對等原則,美方也需要與中方分享地質數據。其實,根據美國《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簡稱FOIA,地質和地理信息也屬于保密范疇,申請者獲取該類信息之前需要經過資質審查,并簽訂保密協議。在征詢了律師團隊的意見后,美方研究人員不再要求。據此,TMP規定,依照各自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保密條例規定不能公開的數據,不得共享。

2.技術許可談判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問題是制約中美科技合作中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障礙,特別是在清潔能源領域,尤為敏感。因此,在TMP談判過程中,知識產權許可問題經過多次的斡旋調和才最終達成一致。雙方所持觀點及解決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CERC-TMP談判中項目知識產權許可分歧與解決方案

三、 CERC知識產權管理框架實施成效和難點

(一)增進互信、促進合作創新的知識產權管理成效

CERC知識產權管理框架實施后,成效顯著。在2012年的中期評估中,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TMP的簽署被認為“是中美科技合作中的一項重要突破,為兩國開展跨國產學研聯盟合作中的知識產權管理提供了一個實現利益共享和解決分歧的途徑”[20]。此外,美國學者在其文章中也高度評價了CERC創新性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認為“CERC構建了一種清潔能源合作研發和示范項目(RD&D)的模式,這在該領域中美合作的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而TMP最終可能對建立聯盟參與者的相互信任發揮重要作用,這將增進未來更具建設性的合作,并且成為未來雙邊合作協議的模版。”[21]

CERC知識產權管理框架增進了中美雙方互信,促進了合作和創新活動的開展。如表3所示,CERC合作的第一個五年中,中美雙方研究團隊產出了大量專利等知識產權成果,沒有產生知識產權糾紛。

表3 CERC第一個五年三大技術聯盟成員單位專利申請情況(單位:件)①

① 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CERC(清潔煤、清潔汽車和建筑節能)專利和期刊專題數據分析報告》(2015年11月)數據加工而成。

此外,根據近十年中美清潔能源領域合作論文發表數量統計,自CERC于2009年成立之后,中美清潔能源領域合作論文數量呈迅速增長之勢,清潔汽車聯盟CERC第一個五年中美合作發表的論文數量甚至超過了美方內部合作論文的數量(表4)。這表示,CERC對中美清潔能源學術合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效果明顯。

表4 CERC第一個五年合作發表論文數量(單位:篇)②

② 同上。

(二) CERC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難點

由于清潔能源技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中美兩國法律制度的差異,以及產學研聯盟中企業、高校、國家實驗室及其它科研機構研究目的的不一致性,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CERC知識產權管理活動中存在不少難點。

1.中美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用能力存在差距

和美方相比,中方參與單位在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用方面的能力明顯落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支撐。美方的大部分企業都配備了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團隊,設有知識產權部。如CERC項目中美國的通用電器、陶氏化學、豐田美國公司和本田美國公司等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能力全球領先。而中方參與單位在知識產權管理利用方面的意識和經驗都比較欠缺,絕大多數單位沒有專人處理知識產權事務,多為科研管理人員或研究人員代勞,極少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技術轉移部門,缺乏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支撐。二是知識產權運用能力不足。中方單位在選題立項時往往缺乏專利信息分析引導支撐,沒有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缺乏知識產權布局能力。如CERC項目中,出現TMP所提供的背景知識產權聲明機制未使用、合作過程中合同訂立不清晰、知識產權權利邊界不明等問題,成為今后中方在知識產權分享利用方面處于被動局面、或與美方合作者發生知識產權糾紛的重大隱患。

2.知識產權顧慮未完全消除,產業化技術缺乏深層次合作

CERC第一個五年(2011-2015)合作活動中研發人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積極性很高,基礎數據共享和人員交流活動開展頻繁,但產業化技術層面的合作則顯得顧慮重重、裹足不前。中美雙方合作產出主要為合作發表科研論文,鮮有共同申請的專利。專利保護的技術通常是具有很強實用性、大多為產業應用前景好的技術,缺乏共同申請專利的行為,意味著在產業化技術的合作上,雙方還是互信不夠,知識產權顧慮尚未完全消除,包括擔心技術秘密泄露、權利義務難以界定,害怕專利實施時受共有方約束等等。

3.跨國技術轉移艱難,技術溢出效應尚未顯現

清潔能源技術的跨國轉移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所涉及技術有不少列入兩國限制進出口甚至禁止進出口技術的清單,因此,跨國技術轉移艱難。CERC目前尚未產生中美之間的技術轉移活動,包括項目知識產權在對方國家的實施,專利/專有技術的許可、專利/專有技術的轉讓,軟件著作權的許可或轉讓等,技術溢出效應尚未顯現。

四、中美清潔能源知識產權管理對策建議

CERC是中美清潔能源合作中的旗艦項目,其創新性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為類似國際合作提供了參考,具有較強的借鑒作用。針對上述CERC知識產權管理實踐中的難點,筆者提出以下建議,并將CERC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完善、提煉成可供類似中外清潔能源合作知識產權管理參考的模式圖(圖2),以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成效,促進清潔能源合作的深入開展。

第一,搭建知識產權專業服務平臺,提升知識產權管理能力。

知識產權專業服務平臺可通過在整個中心層面設立中外聯合知識產權專家組、聯盟層面知識產權協調員、參與者層面知識產權專員形成。中外聯合知識產權專家組定期組織項目參與者參加知識產權專題培訓、制定《研究人員知識產權與技術管理指南》和《項目知識產權協議模板》、幫助參與者與優質的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對接等方式,為成員單位獲得有針對性的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提供便捷途徑,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在合作項目選題,知識產權相關協議或條款的擬定和簽署,知識產權國內外布局,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及專利運營等方面提供指導。知識產權協調員負責協助專家組完成聯盟層面的具體實施工作,并將聯盟的共性問題反饋給專家組;同時知識產權協調員是整個知識產權專業服務平臺的樞紐,負責專家組和專員之間的聯絡和溝通。知識產權專員則負責具體項目實施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開展。

第二,政府引導、專利導航,加強產業化技術的實質性合作,擴大合作創新的受益面。

圖2 中外清潔能源合作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圖

兩國政府應引導雙方參與者在產業化技術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同時通過專利導航,對參與者的專利的狀況進行實時動態更新,通過專利挖掘,為各方參與者正確選定合適的產業化技術、匹配合作伙伴、合理知識產權布局、有效許可實施等方面提供有效信息支撐。著力促成一批符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能源戰略需求、有產業化應用前景的關鍵技術合作項目,大幅提升清潔能源合作成果的顯示度和受益面。

第三,建立知識產權信息與運營平臺,推動雙方產學研聯盟內交叉許可,引導建立專利池(PATENT POOL),提升交叉許可的能力,實現雙贏合作。

搭建一個高效率、易操作、低成本的清潔能源技術共享及互惠平臺,有效整合聯盟成員的知識產權資源,促成成員單位間的溝通協作,解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技術轉移障礙。同時通過主動開展專利許可及技術秘密許可協議談判等,打消雙方知識產權顧慮。組織參與機構結成技術聯盟,引導實施專利池戰略,建立知識產權資源共享和專利交叉許可的良性機制。

[1] Lewis J I.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ross-border clean energy collaboration: The case of the U.S.-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J]. Energy Policy, 2014, 69: 546-554.

[2] Adam B J,Richard G N, Robert N S. A tale of two market failures: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R].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discussion paper, 2004.

[3] Geroski P. Markets for technology: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appropriability. In Stoneman, P.(ed.), Hand 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M] . 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5: 90- 131.

[4] Newman B, Tettman R. 專利: 可持續創新的助推器還是障礙物[J/OL]. 中國知識產權, 2009, Vol. 33(11)(網絡版). http: //www. chinaipmagazine. com/journal-show. asp?id=450.

[5] McInerney M.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with patent law: exploring clean technology transfers[J]. Fordham Intellectual Property,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2011, 21: 449-493.

[6] Nuehring K. Our generation’s sputnik moment: comparing the United States’ green technology pilot program to green patent programs abroad[J].Northwestern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11(9): 5-86.

[7] 朱雪忠,羅 敏. 以專利政策為核心的低碳政策互動機制研究——從促進低碳技術創新的視角[J]. 中國科技論壇, 2013(4): 109-115.

[8] UNEP, EPO and ICTSD. Patents and clean energy: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evidence and policy: final report[R]. 2010.

[9] 劉 華, 周 瑩. 我國技術轉移政策體系及其協同運行機制研究[J]. 科研管理,2012(3): 105-112.

[10] VAN DIERDONCK R,DEBACKERE K.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at Belgium University[J].R&D Management,1988,18(4):341-353.

[11] 董 靜, 茍燕楠, 吳曉薇. 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中的知識產權障礙——基于企業視角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29(7):20-25.

[12] Mowery D C. Collaborative R& D: How effective is it? [J].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15(1):37-44.

[13]Norman P M. Protecting knowledge in strategic alliances: Resource an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2, 13(2):177-202.

[14]BP.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5[EB].http://www.bp.com/content/dam/bp-country/zh_cn/Publications/2015SR/Statistical%20Review%20of%20World%20Energy%202015%20CN%20Final%2020150617.pdf,2015-6-17/2016-8-20.

[15]Joanna I. Lewis. Green innovation in China: China’s wind power industry and the global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16]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中心年度報告[R].2011.

[17] 陳勁主編. 技術管理[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8.

[18] Janszen F.The age of innovation: making business creativity a competence, not a coincidence[M]. London: Pearson Professional Limited, 2000.

[19] Gregory M J, Probert D R, Cowell D R. Audit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ces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6, 12(3):306-319.

[20] 中國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中期評估報告[R]. 2012.

[21]Lewis J I.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ross-border clean energy collaboration: the case of the U.S.-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J]. Energy Policy, 2014, 69(2):546-554.

(本文責編:王延芳)

TMP Bas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Model for Sino-US Clean Energy Collaboration——Breakthrough,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Shan1,2, YU Xiang2

( 1.LawSchool,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u310023,China; 2.ManagementSchool,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In the face of the global common pressur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s big energy utilization countrie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are building new patter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 powers, are urgent to carry out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clean energy, expand common interests. An appropri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aring and exploitation mechanism is crucial to the initiation, maintenance and promotion of Sino-US cooperation in clean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S-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 (CERC) project is a flagship project in Sino-US clean energy cooperation. CERC’s pioneering IP management framework provides a channel of interest sharing and disputes resolution for cross-border collaborative research between industry university consortia in two countr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CERC IP framework and innovation, evaluates its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difficul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a new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model for cross-border clean energy research cooperation.

clean energy; Sino-US cooper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n

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潔能源跨境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障礙識別及應對機制研究(16YJCZH062)”;科技部國際司委托項目“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知識產權專項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Q13G020012);浙江工業大學人文社科預研基金青年項目以及科技部科技交流中心“中外創新對話專項- CERC知識產權和跨國技術轉移機制調研”項目資助。

劉珊(1981-),女,湖北武漢人,管理學博士,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講師,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中德知識產權研究所合作研究員,研究方向:知識產權管理、技術創新管理、專利信息分析。通訊作者: 余翔。

G307

A

1002-9753(2016)11-0044-08

2016-01-06

2016-10-08

猜你喜歡
管理研究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如何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雜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福利一区在线| 日韩国产 在线| 毛片基地视频|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午夜18| 国产精品9| 青青草一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呦女精品网站| 在线色综合|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 久久网综合| 黄网站欧美内射|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亚欧美国产综合|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美国产综合|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91国内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久草热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性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她的性爱视频|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精品福利网|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a级高清毛片|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欧美国产三级|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天堂|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91毛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