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張紅巖,李春峰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梯形圖結合CBS在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教學中的應用
孫婷婷,張紅巖,李春峰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目的 評價梯形圖結合CBS在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1級臨床本科班112名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梯形圖組、CBS組及實驗組,比較各組理論考試和圖形診斷成績,并采用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各種不同教學方法的評價。結果 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圖形診斷成績和學習能力均高于其他各組。結論 梯形圖結合CBS能夠顯著提高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的教學效果。
梯形圖;CBS;心電圖;心律失常
心電圖對心律失常具有獨特的診斷價值,但由于心律失常機理復雜,心電圖學內容抽象,加之傳統教學只注重心電圖診斷結論的講解,致使學生難以理解心律失常的形成機制,從而影響教學質量。Lewis創建的梯形圖能夠形象直觀地展示心律失常的產生機制和心電圖的形成機制[1]。同時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法(case based study,CBS)又能夠加強醫學生實踐能力訓練,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2]。因此,本研究將梯形圖與CBS相結合應用于心律失常的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將我院112名2011級臨床本科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4組,即對照組、梯形圖組、CBS組及實驗組,每組各28名學生。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精心備課,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梯形圖組: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心電圖梯形圖示意講解,針對心電圖梯形圖的進程配合教材進行講授。CBS組: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編寫教案,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篩選出最適合課堂教學的臨床病例,啟發學生圍繞病例研究、討論并回答一系列問題。實驗組采用梯形圖結合CBS進行講授。各組學生均由同一教師授課,授課內容為心律失常章節的期前收縮和房室傳導阻滯內容。
1.3 評價方法
授課結束后,以閉卷形式對各組學生進行理論和圖形診斷考核(滿分均為100分)。內容為房早、室早和各型房室傳導阻滯的基本要點以及典型房早、室早、房室傳導阻滯心電圖形的識別。以理論、圖形診斷成績評價學生學習內容掌握情況。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學生對各種教學法的評價,了解學生學習體會,以總結問題和經驗。
1.4 數據統計
所有統計資料使用SPSS 16.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有顯著性。
2.1 各組學生理論和圖形診斷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各組學生理論和圖形診斷成績比較(±s,分)

表1 各組學生理論和圖形診斷成績比較(±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梯形圖組及CBS組比較,P<0.05
項目(分)理論成績圖形診斷成績對照組79.0±8.3 81.3±8.0梯形圖組 CBS組 實驗組86.7±6.4* 88.4±6.4* 81.2±9.2 82.5±9.8 82.0±8.1 83.6±7.9
由表1可見,實驗組學生理論與圖形診斷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梯形圖組和CBS組,且有顯著性差異。雖然梯形圖組和CBS組學生的理論與圖形診斷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但3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各組學生綜合能力自我評價比較(見表2)
對各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心電圖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及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提高。設定評分標準為顯著提高(5分)、一般(3分)及無效果(1分)。實驗組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程度均高于其他3組,在理解和記憶能力、自學能力方面與對照組、CBS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學習興趣方面與對照組、梯形圖組及CBS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梯形圖組及CBS組間各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心律失常的心電圖教學內容繁多,在抽象的分析過程中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心律失常的本質,而Lewis創建的體表心電圖梯形圖,通過在代表心房、心室和房室交界區的3個區域內,分別用豎線和斜線來表示房室間的關系,從而形象直觀地展示心律失常的產生機制和心電圖形成機制。CBS根據教學內容選取典型案例,圍繞案例設計并提出一系列彼此相關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基礎開展教學[3]。如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心電圖病例,了解心電圖特點,分析各自發生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再以房性早搏伴心室內差異傳導的圖例與室性早搏圖例進行比較,尋找兩者的共同點,最后分析鑒別兩者的關鍵點[4]。
表2 各組學生綜合能力自我評價比較(±s,分)

表2 各組學生綜合能力自我評價比較(±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及CBS組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梯形圖組及CBS組比較,P<0.05
項目理解和記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學習興趣對照組2.8±1.6 2.7±1.3 3.1±1.3 2.9±1.5梯形圖組 CBS組 實驗組4.0±1.4* 3.8±1.5#3.9±1.1* 4.0±1.5#3.3±1.4 2.8±1.4 3.2±1.5 3.1±1.6 3.0±1.4 3.0±1.2 3.2±1.4 2.9±1.5
本研究將梯形圖結合CBS應用于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及圖形診斷成績明顯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法、梯形圖法與CBS的學生,同時對心電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及學習興趣也有較大提高。教學中梯形圖能夠引導學生依據心臟激動的起源和傳導過程,有步驟、有層次地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梯形圖理解、想象,聯想到各種心律失常心電圖的改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同時在教師指導下,以病例為引導,以教師設置的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臨床思維。因此,在心律失常教學中應用梯形圖結合CBS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1]Johnson N P,Denes P.The ladder diagram(a 100+year history)[J].Am JCardiol,2008,101(12):1801-1804.
[2]董炳慶,左春霞,靳鳳琳,等.CBS結合PBL教學模式在心內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0):85-86.
[3]Niu W Z,Wang P L,Kong Q H.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ase-based study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clinical prosthodontics courses[J].Shanghai Kou Qiang Yi Xue,2010,19(4):439-442.
[4]陳衛文,林靖宇,周京敏.CBS結合PBL、LBL方法在心電圖帶教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8):102-103.
G421
B
1671-1246(2016)11-0063-02
注:本文系齊齊哈爾醫學院2015年教育科學研究課題(JY2015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