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秀芳+趙倩玉



民營經濟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轉變發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作用。本報告依據日前發布的2016上海民營制造業企業50強(以下簡稱民營制造業50強)和上海民營服務業企業50強(民營服務業50強)的2015年度經營業績數據,通過對兩類企業的經濟總量指標、平均指標、集中度指標、人均效益和資本效益指標進行橫向比較,并與2014年的數據作縱向比較,研究分析各類指標反映的制造業50強與服務業50強在2015年的總體發展狀況與基本特征。
一、民營制造業50強與民營服務業50強總量指標對比分析
主要經濟指標包括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凈利潤、納稅總額、研發費用總額、從業人數、專利等幾個方面(見表1)。
1.營業收入
2015年民營制造業50強的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6家企業,比2014年多2家;營業收入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3家企業,與2014年持平。民營服務業50強的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11家企業,比2014年多1家;營業收入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4家企業,比2014年少1家。
2.資產總額
2015年民營制造業50強資產總額的平均值為79.39億元,其中有1家企業的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即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1777.88億元。資產總額在100-1000億元之間的有4家企業,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2家企業。
民營服務業50強資產總額的平均值為98.87億元,其中有1家超過1000億元,即上海紅星美凱龍投資有限公司,為1177.42億元;資產總額在100-1000億元之間的有10家企業,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2家企業。
民營服務業50強的資產總額指標與平均指標都高于民營制造業50強。
3.凈利潤
2015年民營制造業50強的凈利潤總額的平均值為4.12億元,其中凈利潤總額在10-100億元之間的有3家企業,在1-10億元之間的有22家企業。
民營服務業50強凈利潤總額的平均值為4.11億元。其中凈利潤總額在10-50億元之間的有5家企業,在1-10億元之間的有17家企業。
從凈利潤總額來看,制造業50強略強于服務業50強。
4.納稅總額
2015年民營制造業50強的平均納稅額為2.90億元,其中納稅總額在10-100億元之間的有2家企業,在1-10億元之間的有20家企業。
民營服務業50強的平均納稅額為2.35億元,其中納稅總額大于20億元的有2家企業,在10-20億元之間的有1家企業。
5.研發費用總額
2015年民營制造業50強中的45家企業的研發費用平均值為0.8579億元(5家企業沒有數據),其中研發費用總額在1-10億元之間的有9家企業,在5000萬-1億元之間的有14家,排名民營制造業50強研發費用第一的是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6.70億元。
民營服務業50強中僅25家企業填報該項指標,平均值為0.5434億元。其中研發費用總額超過1億元的有3家企業,在5000萬元-1億元的有3家企業,在1000-5000萬元之間的有11家企業,其余在1000萬元以下。排名民營服務業50強研發費用第一的是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其研發費用為2.94億元。制造業企業平均研發費用是服務業的1.58倍,服務業整體研發投入略低于制造業。
6.從業人數
2015年民營制造業50強平均每家企業吸納就業2963人,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業人數5.58萬人),從業人數在1000-10000人的企業有27家。
民營服務業50強中平均每家企業吸納就業2866人(其中1家沒有數據),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數18492人),就業人數在10000-20000有6家,1000-10000人的企業有16家。數據顯示民營制造業50強的從業人數的平均規模略大于民營服務業50強。
7.專利
2015年民營制造業50強平均每家企業擁有149.3項專利(45家企業數據);其中發明專利1224項(44家企業數據)。擁有專利排名第一是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擁有專利815項),發明專利排名第一是上海金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明專利376項)。
民營服務業50強擁有專利總量386 項(24家企業數據),發明專利157項(21家企業數據)。擁有專利排名第一的是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專利86項),發明專利排名第一是上海雅運紡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明專利50項)。數據反映出,由于行業特點等因素,制造業50強的擁有專利數和發明專利數都遠大于服務業50強。
二、民營制造業50強與民營服務業50強成長性對比分析
1.增長狀況分析
將反映企業成長性的5類指標與上年進行比較,民營制造業50強各項指標都處于增長態勢,其中凈利潤指標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為48.44%,其余指標都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長幅度。民營服務業50強的各項指標也都處于增長態勢,其中: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納稅總額的增長幅度明顯大于制造企業50強(見表2)。
從營業收入增長率來看,民營制造業50強中有1家企業增幅超過40%,即上海鑫冶銅業有限公司46.39%,有4家企業增幅在30%-40%,其中營業收入增長率下降幅度最大為26.39%;民營服務業50強中則有1家企業增幅在1000%以上,即上海漢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1509.87%,1家企業增幅在800%-1000%,營業收入增長率下降幅度最大為30.75%。數據反映兩類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個體差距都較大,服務企業尤甚。
從總資產增長率來看,民營制造業50強中有1家增幅超過100%,即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08.33%,處于負增長的有12家企業。民營服務業50強中有1家企業增幅超過500%,即上海悅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658.87%;增長率在100%-500%的企業有3家,處于負增長的有9家企業,其中最大降幅為37.96%。
從凈利潤增長率看,民營制造業50強有1家企業增幅超過300%,即上海五星銅材股份有限公司,增長311.68%;2家企業增長幅度在100%-300%,有14家企業出現凈利潤下降。其中,有2家企業凈利潤下降超過100%,并有1家企業虧損。民營服務業50強有3家企業增幅超過500%,另有10家企業的增長率在100%-500%之間,但同時服務企業也有多達17家出現凈利潤的負增長,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為-5575.68%,并有3家企業虧損。
就納稅增長情況而言,民營制造業50強有1家企業增幅超過400%,即上海南亞覆銅箔板有限公司,增長率為411.14%%;有2家企業增長幅度在100%-400%,有10家企業的納稅額出現負增長,其中降幅最大為73.45%。民營服務業50強,有1家企業納稅額幅度超過1000%,即上海漢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1459.97%;增長幅度在100%-1000%的企業有6家;有8家企業納稅額是下降的,其中降幅最大為51.02%。
就從業人數看,民營制造業50強,有26家企業是增加的,只有一家增長幅度超過50%,即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97.45%,其余均在50%以下;另外有21家企業從業人數是下降的,降幅最大為35.94%。民營服務業50強,有34家企業是增長的,增幅最大的是上海悅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增長272.22%;其余增長幅度均在100%以下;另外有13家企業從業人數是減少的,降幅最大的為39.27%。
2.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的數量及其相對規模的分布結構,反映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本文采用排名前五位CR5和前十位CR10的企業各項經濟指標占50強企業各項經濟指標的比率作為集中度指標值進行分析。就CR5企業而言,民營制造業50強2015年與2014年除了納稅總額有所降低外,其余指標的集中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上升;而服務業50強除了從業人數的集中度小幅上升外,其余指標都轉向分散趨勢。就CR10企業而言,民營制造業50強2015年與2014年除了資產總額、納稅總額有略微發散趨勢外,其余指標都處于集中態勢;服務業50強凈利潤、資產總額和從業人數指標的集中度都有所提高,其余三項指標均處于分散趨勢。
總體情況看,2016年民營制造業50強企業比服務業50強企業集中度高,其中CR5企業之間的差距更大一些,而CR10企業差距較小。這說明,上海民企中制造企業的差異懸殊較大,反之也說明服務企業中特別是凈利潤和納稅總額較為相當。但是服務業企業的研發費用指標只有25家企業的數據,其CR5企業與制造業50強企業集中度相差不大,這也體現出較高集中的結果(詳細數據見表3)。
3.人均效率、資產效益和企業效益差距指標分析
人均產出指標和單位資產產出指標反映企業的實際經濟效益。制造業50強人均指標中的人均營業收入、人均納稅指標優于服務業企業,但人均凈利潤、人均總資產指標則低于服務業50強。在單位資產產出指標上,服務業50強的總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資產比率和凈資產利潤率比制造業高,而資產負債率略低于制造業50強,制造業50強和服務業50強的人均產出指標大都比上年有所增長,而單位產出指標則大都有所降低。
(1)人均指標
從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凈利潤、人均總資產和人均納稅指標看,服務業50強的指標除了人均凈利潤增長率低于制造業50強外,其余三個指標都高于制造業50強;制造業50強的人均指標也都呈現出增長趨勢,并且其凈利潤指標較上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增長幅度超過了40%(詳細數據見表4)。
(2)單位資產的產出
從總資產收益率方面看,服務業50強和制造業50強均略有上升,相比上年的下降趨勢有所回暖。其中,制造業50強的總資產收益率上升幅度略高于服務業50強企業,達1.14%。這也體現了2015年制造業50強企業資產運用效率更高些。
從凈資產收益率方面看,制造業50強下降幅度達19.21個百分點,而服務業50強的凈資產收益率則上升了1.19個百分點。這說明相比制造業50強企業,服務業50強企業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更高,其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更強些。
從總資產周轉率方面來看,制造業50強企業總資產周轉率相比服務業50強更高些,達100.78%。,說明其營運能力更強些。但也可以看到,制造業50強總資產周轉率相比上年有所下降,而服務業50強與上年相比則呈現出上升趨勢。
從資產負債率方面來看,制造業50強和服務業50強相比上年都有所降低,其中制造業50強的下降幅度較大,達4.08%。但服務業50強相比制造業50強資產負債率更高些(詳細數據見表5)。
(3)企業之間經濟效益的差距
就入圍50強的企業2015年指標整體而言,企業的經濟效益差距較大,以凈資產利潤率指標為例,制造業50強企業中最高的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88.71%,與最低相差85.88個百分點;而服務業50強企業凈資產利潤率最高的上海悅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44.36%,與最低相差53.56個百分點。
三、民營制造業50強與服務業50強主要發展特征與發展建議
1.主要發展特征
(1)2015年上海民營經濟表現出溫和回升跡象。根據2015年數據,制造業5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凈利潤、納稅總額和從業人數指標都是上升的,其中凈利潤指標增幅最大,增長率達48.44%;服務業50強企業的這五項指標也都是上升的,其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幅較大,分別達到32.64%和38.88%。從總體看,民營服務業50強在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和納稅總額方面增長勢頭強于民營制造業50強。
(2)從集中度角度來看,企業發展不均衡的狀況仍然存在,尤其是制造業50強企業,大企業的指標份額仍然較大,并且其集中度指標相比上年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而服務業50強CR5企業集中度與CR10企業集中度差距相比制造業50強更明顯,且其大部分指標略低于制造業50強企業的指標。
(3)制造業50強和服務業50強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指標均有所下降,且制造業企業下降幅度較大,為4.08%,服務業企業略有下降,為1.19%。反映兩類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的安全系數都有所提高,但總體來說都處于70%左右的較高水平,尤其是服務業50強企業較高,達66.42%。
(4)由于行業特點所決定,制造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依然優于服務業企業,其平均研發費用是服務業的1.58倍,但相比上年的1.98倍,差距逐漸縮小。制造業50強企業擁有平均專利數是服務業企業的9.28倍。總體來看,服務業企業的整體研發費用水平較2014年有明顯提升,可以看出服務業企業對自身轉型升級和創新能力的培育發展的重視在不斷提高。
總體來看,由于過剩的傳統行業積極的調整產業結構,去產能、去庫存活動加快,供需關系趨向改善,2015年市場民營經濟表現出溫和回升跡象,上海市民營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運行態勢較為良好,特別是服務業繼續發揮著對經濟發展的穩定器作用,為2016年經濟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 發展建議
(1)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民營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呈現出融合互動、相互依存態勢,這種融合趨勢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民營企業加快體制改革和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由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由制造化向服務化、數字化、現代化的生產體系轉型。
(2)大力提高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尤其是民營服務企業,應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專利等對企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民營服務業的綜合競爭力。
(3)進一步推進“營改增”政策在民營企業中有效實施。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積極發揮其在減輕企業稅負、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分工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從而增強民營企業經濟運行效率,增強民營企業活力。
(4)構建民營經濟服務體系。
積極扶持民間中介機構,培育和發展多層次、多方位滿足中小企業需求的社會中介組織,加強政策、服務、信息的整合、鏈接、共享工作,為民營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總之,民營企業未來的發展除了積極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轉型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外,其成長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只有在二者合力作用下,民營經濟才會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