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


2016年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期,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黨委及所屬企業黨組織以“產業轉型”和“管理改進年”為抓手,著力推進企業黨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強化黨建工作的精準性,企業黨建實現了“倍增效應”。
“雙重管理”解“兩難”
隨著企業近年來“走出去”戰略的相繼落地,如何讓“走出去”企業的黨建也能同步跟進?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的一份《上海日立“走出去”企業黨建工作調研報告》揭示,“雙重管理模式”不僅得到了包括海立本部在內的南昌海立、綿陽海立和海立印度“四地”黨組織的贊成,也為南昌海立員工解決了乘車子和住房子“兩難”問題。“定下這樣的黨建思路,是基于多年的實踐并結合去年下半年對‘走出去工廠多層面調研。所謂雙重管理,即屬資方與屬地方的黨組織共同擔負起工廠黨組織的建設管理工作。”海立集團黨委副書記李黎說,南昌海立是海立集團在2007年第一個“走出去”的企業,初期的黨組織是上海日立黨委直屬的一個基層黨支部。2009年12月,上海日立黨委與南昌經開區企業黨委,就南昌海立黨組織屬地化管理和黨委建制、干部推薦等事宜進行磋商,提出了在南昌海立黨組織干部的選拔、任用和黨員發展工作上,由上海日立黨委提出推薦人員名單,報開發區企業黨委審批的工作思路。2010年2月,根據上海日立黨委的提名,經南昌經開區企業黨委批準,南昌海立成立了第一屆黨委、紀委機構,形成接受“雙重管理”的工作格局。
在這之前,南昌海立工廠離最近的公交站點有兩公里,員工上下班有諸多不便,甚至有員工因此跳槽。海立集團及上海日立黨委一起向南昌經開區黨委“求助”,經多方協調,這才有了如今223路公交終點站——“海立站”。而隨著工廠業務量的不斷擴大,南昌海立的員工數量從最初的幾百人至現在的1700多人,在這些員工中已婚比例高達57%,且大部分都有住房困難問題,為了盡可能的解決員工的實際困難,上海日立黨政領導研究后,在當地購置了136套安居房,3年累計安置113戶,400名員工住上了“海立房”。
聚焦“餐桌身邊事”
“朋友,上周是你們黨支部上‘電視,這周輪到我們了,怎么樣,我們的故事比你們精彩吧?”“得了吧,依我看各有各的精彩。”在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每到午餐時間,在上海三菱新食堂里,不少員工圍繞“電視情節”邊吃邊“爭論”。
2016年初,上海三菱黨委為進一步加強員工思想建設和活躍企業文化,組織開展了以“‘聚焦你我——來自我們身邊的故事”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活動采用了視頻宣傳的方式,每一個黨支部的視頻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上海三菱16個黨支部按照黨群工作部制訂的“排片表”在員工食堂集中展映。2016年3月初,各黨支部在接到制作任務后,竭力挖掘能引起共鳴、接地氣的人物故事。如公司辦公室黨支部圍繞食堂、安保和衛生工作,展示了員工平日里看不見的一面。技術條線的4個黨支部通過高科技電腦合成手段,視頻充滿現代感。兩個車間黨支部的視頻,通過一線員工的典型事跡,展示了新一代工人的“工匠精神”。營業本部黨支部的視頻則是通過若干小故事,展示了銷售工作中的閃光點。根據“排片”計劃,每個黨支部的宣傳時間為一周,7個黨支部分別亮相。極具黨支部特色的視頻在廣大員工中引起強烈共鳴,視頻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視頻制作的質量效果,已經成為上海三菱員工關注的焦點新聞。為了使該活動能夠讓全國80家分公司近8000名員工也能同步參與,上海三菱黨委在公司門戶網站上開設了“聚焦你我”視頻展播專欄,聚焦“餐桌、身邊事”引發了更廣泛的社會共鳴。
領一份“實事清單”
“‘實事清單是上海電氣風電工程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黨建工作創新的一個新項目,公司7個黨小組在風電集團黨委開展的黨內主題活動中,鼓勵各個黨小組認領‘實事清單,著力為風場一線黨員辦實事。”風電工程服務公司黨支部書記說,公司現有48名黨員,四分之三的黨員分散在全國各地風場,這些黨員都是風電的“優質資源”,黨支部鼓勵黨員更好地為企業的中心工作發揮作用。黨支部提出,每個黨小組與一個風場項目結對,每一名黨員與所在區域風場結對,每一名黨支委、分公司行政領導選擇一個項目進出保難度較大、問題較多或業主滿意度低的風場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盯住風場的急難事以及久拖未決的事,認領這樣的一份“實事清單”,就要落實好“實事清單”,做到實事實辦、實事即辦。
各個黨小組重點聚焦進出質保、海上風場現場管理和工作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實事清單”,如華東黨小組組織風電技術部對偏航和變槳策略進行優化,在2016年7月完成了中電投賈汪項目進質保預驗收。針對影響華中區域河南泌陽項目出保進度的技術問題,華中黨小組在現場解決葉片修補、變槳電池更換等認領任務,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出質保工作。國華蘇尼特項目的葉片軸承潤滑故障長時間未得到有效解決,華北黨小組此次牽頭技術骨干,制定解決方案,2016年7月完成了方案的執行。海上項目黨小組則結合“安全生產”的主題,將在所有海上項目上開展為期9個月的安全教育活動,通過黨員帶頭開展知識宣講、現場隱患排查、鞏固安全成果等手段,提高海上項目執行能力。西北黨小組針對當地干、寒等環境特點,把項目現場員工提供的加濕器、取暖器等生活用品作為實事來做。黨支部委員則把關心大病員工作為結對實事來落實,發起了捐款倡議活動。
“精準發力”繪生活
黨建工作要講設計,黨員組織活動也要“精準發力”繪生活。上海汽輪機廠有限公司黨委將“黨員組織生活創新日”作為2016年企業黨建工作的一項重點項目來組織設計,并有序推進和實施。“創新日活動啟動早,動靜大,對活動進行前期‘會診這是第一次。”汽輪機廠黨委副書記王冰說,今年3月,汽輪機廠“組織生活創新日”系列活動正式啟動,17個黨支部紛紛拿出自己的設計稿,在“繪”字上動作腦筋,黨組織作用“精準發力”在黨員生活上,形成強大的組織戰斗力。
汽輪機廠2016年的排產當量超3700萬千瓦,為歷史新高。如何才能消化掉這塊來之不易的“大蛋糕”?今年6月,廠黨辦、組織部、宣傳部、工會和團委等相關部門成立了3個調研小組,對持續開展多年的“組織生活創新日”活動進行“會診”,尋找和確定了以打破生產瓶頸、滿足黨員需求為牽引,圍繞企業中心工作“精準發力”為“話題”。
項目黨支部和閥門供應商聯合開展的創新組織生活日,以辯論賽為形式,雙方黨員圍繞閥門生產、交付、收款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唇槍舌戰”,瞄準“短板”,敢于捅破問題。工藝聯合黨支部和汽輪機車間黨支部“創新日”活動,緊扣業務主線,重點推進工藝標準化進程,提升技術管理能力。工藝處黨支部“創新日”活動分享了該處工程師和車間大車、立車、鏜銑床操作師傅的工藝標準化推進實施成果與經驗。安保生產聯合黨支部“創新日”活動,在全廠一線崗位中創建“青年安全示范崗”。葉片車間黨支部舉辦“專家論壇”,邀請工廠黨建工作“老法師”為黨員解讀《準則》和《條例》。燃氣輪機車間黨支部“創新日”活動出乎黨員意料,組織觀看《倫敦光化學煙霧事件》紀錄片,讓黨員通過“大片”來認識清潔燃機、高效火電在環保領域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工作的使命感。
人人爭當“牽牛手”
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黨委在開展黨內主題活動中善于尋找影響產業轉型和管理改進的“牛鼻子”,把當好一名促進企業“提質增效”的“牽牛手”作為2016年企業黨建工作的主題。“‘提質增效就是持續推進質量提升和降本增效,基層黨支部的黨建工作圍繞部門與工廠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對年度考核結果進行分析,主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明確工作推進的重點和目標,通過廠黨委總體布置、黨支部落實推進、黨員崗位行動,形成上下互動、橫向聯動的主題實踐活動方案。”廠黨委副書記熊小華說,18個黨支部紛紛提交了“作業計劃”,每個黨員提出了一份當好一名“牽牛手”的目標方案。管子車間黨支部與工廠集箱、工程服務和質量保證3個部門結對,通過建立通暢的溝通反饋渠道,少走冤枉路、少做無用功來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管子車間承制的鴛鴦湖項目在技術上與集箱車間相互支撐,共同完成,以往幾天也解決不了的問題,當場就能給出方案,一線的老師傅稱現在“舒服度”更好了。
技術部黨支部將主題活動對接超超臨界煤粉鍋爐產品5年技術降本規劃,以項目為導向,以當好一名“牽牛手”為黨員責任區的具體要求,與生產、工藝條線等黨支部進行聯動,實現綜合降本。黨員責任區擁現出一個個特別能干的“牽牛手”,梳理塔式爐和Π型爐類似系統配置有了“牽牛手”,研究機配件互換使用有了“牽牛手”,進一步縮短產品供貨周期也有了“牽牛手”,在一個個活動節點上,企業增效、崗位增值,企業降成本和崗位降差錯的“牽牛手”擂臺紛紛登場,促進了企業的“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