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明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企的獨特優勢。這為今后國企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已取得很大的成就。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有110家,居世界第二,其中83家是國企。國企平均稅負遠高于外企。近年央企上繳稅收每年增長約20%。從2006年開始,央企逐步建立上繳紅利制度。隨著國企上繳紅利比例的提高,今后國企必將為國家財政貢獻更多的收入。《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顯示:國企社會責任指數領先于民企和外企,而央企社會責任指數每年增幅最大。再次,國企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主體。截至2011年,僅國資委主管的央企,有1200多萬職工、700多萬農民工、600多萬的離退休工人。國企不僅自身吸納了大量的就業,而且還拉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企堅持不裁員、不減薪。
應該指出的是,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國企如何發展、如何走向市場,認識上并不一致。有的認為,國企走向市場,主要精力抓經濟、抓市場了;有的認為,國企主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有的認為,黨的領導可有可無。以致在一些國企中,黨建工作排不上號。有的黨組織從不研究黨建工作;有的黨務干部“兼職化”“業余化”問題嚴重;甚至還認為加強黨建,與現代企業制度不符,會造成“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等。個別國企把黨管干部原則拋到一邊,研究干部召開黨政聯席會,甚至以董事會取代黨委會;還有的企業領導把自己混同于“老板”,行事風格與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宗旨風馬牛不相及。
國企之所以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固然很多,最根本的就是這些國企黨的領導被削弱,黨的建設被虛化,黨的觀念被淡漠。其實,國企不僅是企業,它根本的屬性是屬于“人民”。如果說以董事會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了國企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那么黨的領導則賦予了國企的靈魂,國企必須最大程度地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保證人民軍隊成為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國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才能確保國企更好地履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同樣需要一步一步走、一點一滴加強。首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用制度形式明確。國企發展必須明確黨組織的“法定地位”,可以有效地將黨建工作納入國有企業章程。比如,規定董事會決議要報黨組織審議,黨組織具有公司最終決策權,包括人事安排和公司重要決策。事實上,在國有企事業單位里,“三重一大”由黨組織最終拍板,已成為一種制度安排。同時,國企必須將黨組織的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任務納入企業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工作規范,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以及與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黨組織從而成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在哪里,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也要明確國企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這是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補充。把黨的領導內嵌到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之中,這是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的具體體現,既加強黨對國企的領導,又適應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國企發展關鍵在于守住“根”、護好“魂”。堅持黨對國企的領導不動搖,不斷提升國企的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從而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國企就能發揮更大作用,我們黨就會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