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詩萌 黃雪松

【摘要】現階段中國農村金融組織已經不能適應農村經濟要求,農村金融體系如果不尋求改變與農村經濟現實相適應就會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本文對此問題的研究從現實出發,以現實問題作為切入點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對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提出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銀行;金融服務
1 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現狀
如圖1所示,中國的農村金融組織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以及村鎮銀行等正規金融組織,還包括隨著農村金融需求多樣性孕育而出的非正規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合作基金會、小部分當鋪等。正規金融組織是中國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力量,也是推動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供給的主要力量。
2 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中國初步形成了以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為主,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并存的農村金融體系,但是由于現有的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致使農村金融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越來越不適應新農村建設和“三農”經濟發展的需要。
2.1農村金融產品種類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目前,大多數農村金融部門仍沿用傳統金融服務手段,以基本的存、貸、匯服務為主。中間業務產品服務較少,只有結算、代收代付等少量銀行中間業務。城市中普遍使用的信用卡、票據業務在農村很少運用,至于投資顧問、金融咨詢、評估、項目理財、網上銀行等業務則更為缺乏。證券、信托、基金等投資銀行業務,還有保險業務都基本屬于空白。
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對外經濟聯系的加強以及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民收入渠道呈多元化趨勢。收入增長的主要源泉轉向農業之外,如外出就業、經營企業等,農戶的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其金融需求亦日趨復雜。所以如何使農村群眾充分享受到先進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帶來的各種實惠和便利,滿足農村居民和企業的需求,是當前農村金融體系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2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不佳加劇農村金融風險
我國金融法制水平低,發展晚。我國金融法制建設應包括健全和完善城市及農村兩大金融體系。我國金融體系本身還不完備,當前,我國宏觀調控法、政策性銀行法尚未出臺,網絡銀行方面的立法還處于醞釀階段;而現行金融法律體系中,行政規章所占比例大,法律效力層次還比較低。由于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造成了執法效率低下、司法執行難、執行周期長,并且缺乏違信處罰機制。對拖選債務人的處罰難以落到實處,導致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挫傷農村機構的服務熱情。
現代信用形式,從創造主體來劃分,只要包括企業、銀行、政府和民間信用等四種。在信用領域,存在著事實上的城鄉金融二元結構。在農村,存在基礎設施差,文教衛社會事業發展落后,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滯后等現象。例如在城市已開展多年的網絡金融服務,對廣大農民來說卻還是很陌生的事物。而且從農民本身來說,傳統的農村文化、落后的生產關系、簡單的生活方式及農民普遍素質低的情況下,是農民不可能有好的金融意識,法律意識。
3 完善和健全中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因此,加快完善和健全中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自然也就成為中國新一輪金融改革的重心所在。
3.1深化信用社改革并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
農信社要以“立足社區,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在改革中求發展。一是積極探索大額農貸的管理發放辦法,大力扶植農村種養加大戶,發展農莊經濟,加大對特色農業、高效農業、農產品精加工的投入力度,把資源優勢、區域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二是探索農用生產資料貸款和農民工打工創業貸款,發放大型農業機械貸款、農民經紀人流動資金貸款、私營企業貸款等,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三是組織金融機構聯合發放支農銀團貸款,共同培植當地大型的農業產業集群,在支持農業產業化進程、拉長產業鏈條中尋求新突破。實施“公司+農戶+市場”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支持有特色、有銷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構建大規模的產業帶,使農民從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訂單農業轉化,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換代。
3.2完善農村金融相關政策及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首先,大力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實現經濟金融的良性互動。針對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建議由當地政府牽頭,進一步把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優化工作推向深入,并將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納入縣區綜合指標考核體系,建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長效機制。其次,對農村金融機構實行稅收支持。可對農村金融機構實行3%的營業稅,部分金融機構,如小額信貸公司和農業保險公司,可考慮免征營業稅,對于其他金融機構發放的涉農貸款利息收入,也可在營業稅和所得稅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最后,建立農村小額貸款擔保基金,擔保基金的資金來源于財政扶貧資金,可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比例擔保。
3.3積極推進農村金融創新
創新是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動力,是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農村金融機構要更新金融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注重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效率和質量。積極推進機制創新,適應金融業務綜合化、金融交易電子化、金融產品多樣化和金融服務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競爭力。
作者簡介:
高詩萌(1988.12-),女,遼寧沈陽人,經濟學碩士,中國建設銀行沈陽鐵路支行,現就讀于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黃雪松(1986.2-),男,遼寧沈陽人,中國建設銀行沈陽鐵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