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意
【摘要】自2005年中部崛起戰略正式實施以來,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中部崛起戰略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在分析現有政策的基礎展開,并聚焦到區域產業政策,通過客觀分析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在產業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中部地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從而為促進中部地區的崛起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中部崛起;產業政策
1 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部地區為全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部地區增長速度較為緩慢,經濟發展相對水平出現下降。直到2004年,中央政府提出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來加快中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上述狀況才開始有所改觀。
在上述背景下,以國家在中部經濟區實施的“中部崛起”區域政策為研究對象,對區域政策進行分析評價,是區域政策效率提高的保證,也是能否制訂出行之有效的后續區域發展政策的基礎。
2 實施的區域政策內容
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繼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之后,2004年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先提出“促進中部崛起”;3月,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將“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作為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明確將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2006年2月,溫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問題;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提出將中部地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能源原材料、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5月,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關于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若干意見有關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了56條具體落實意見。至此,中部崛起戰略開始正式實施。
根據近年來的政策,按區域政策的分類,將“中部崛起”戰略的區域產業政策進行歸類,主要內容包括:對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和扶助、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和鼓勵、產業振興規劃、建立加工區、開發區、經濟區等。
3 區域產業政策取得的主要成效
中部崛起戰略提出后,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2013年中部地區三次產業結構為11.8:52.1:36.1,與2004年相比,第一產業占比下降6.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比分別上升5.6個百分點和0.9個百分點,工業結構明顯優化。2012年中部地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1萬億元,與2004年相比增幅高達1537.82%;現代農業規模壯大,2013年實現糧食產量2.08億噸,比2004年提高了42.7%;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13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59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08%,比2004年提高了3.37個百分點。(數據來源于20042013《中國統計年鑒》)
4 產業政策實施后存在的問題
盡管目前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4.1眾多區域性意見和規劃導致區域政策的泛化
近年來,國務院為支持有關省市區和特定地區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區域性意見、規劃和試驗區方案,例如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等。由于各種區域性意見、規劃和方案較多,帶來了中央區域政策的泛化問題,即對現有的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以及各種類型區政策形成沖擊,也給今后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政策帶來了難度。
4.2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任務艱巨
在產業結構上,傳統種植業份額較大,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滯后;工業發展大而不強,傳統產業份額依然較大,高新技術產業名義上比重提高較快,但多集中于價值鏈低端;服務業發展較為緩慢,尤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在要素投入結構上,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能源的大量投入,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4.3中部六省之間缺乏緊密的產業聯系
目前,中部各地之間的利益難以協調,產業結構趨同現象普遍,導致地區間的比較優勢難以發揮,直接制約著中部地區的整體發展。區域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區域惡性競爭不斷加劇,區域同構、產業同質現象較為突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部地區仍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
4.4“三農”問題依然突出
雖然近年來,中部地區的“三農”問題有所緩解,但從目前實際來看,“三農”問題依然突出。而且,隨著中部地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原有的“三農”問題又衍生出諸如“失地農民、農民工、空心村”“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農地”等“新三農”問題,給中部崛起帶來了極大挑戰。
5 未來區域產業政策的重點方向
5.1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
未來一個時期,中部地區應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首先,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外需聯動和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其次,通過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多種舉措,使經濟增長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
5.2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第一驅動力。因此,要把構建自主創新體系放在全局位置,以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為主導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5.3重視區域協調發展
把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一體發展作為工作重點,通過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建立區域協調結構、強化區域功能分工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等系列措施,著力推進城鄉間、區域間的協同發展,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
5.4重點關注“三農”問題
中部地區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首先,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優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現代化水平。其次,著力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再次,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不斷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和收入水平,積極創造條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參考文獻:
[1]晏濤.促進中部崛起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2]王業強,高春亮.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反思及調整方向[J].區域經濟評論,2014,(2)
[3]鄭一凡.我國中部地區發展的區域政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