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霞+++董秀
摘 要: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保證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創造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創業型中小企業作為處在創業階段的企業遇到了很多困難,面臨著很多的財務風險。文章在分析了創業型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的基礎上,對于創業型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一些控制其財務風險的舉措,以期能幫助創業型中小企業降低其面臨的財務風險。
關鍵詞:創業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一、創業型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
創業型中小企業是指處于創業階段,在面臨高風險的同時依靠其本身具有的某種優勢如特殊的技術領域優勢、資源壟斷等可能在將來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具有高成長性、收獲高投資回報的創新開拓型企業。
創業型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它在經營方面有以下特點:
1.經營決策靈活
創業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員工的人數比較少,組織結構較簡單,因此在經營決策上有更大的靈活性。
2.能迅速適應市場變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提出來后,中小企業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創業型中小企業的經營范圍比較廣,經營的項目也很豐富,一旦當市場經濟發生波動時,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能緊跟時代步伐,迅速適應市場的變化,比管理層次多、組織結構復雜的大型企業更具快速調整優勢。
3.存活率較低
首先,創業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很多資金,但是它的籌資比較困難,面臨的資金壓力很大。其次,很多的創業型中小企業并沒有清楚的調查和分析目前市場行情,可能會存在盲目跟風的投資行為。最后,我國目前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創業型中小企業與“船大好頂浪”的大型企業相比,競爭力比較弱,容易破產倒閉。
二、創業型中小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創業型中小企業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企業內部自身的人力、科技、資源等因素會導致企業面臨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從而影響企業的有序發展。創業型中小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
1.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需要獲取大量的資金,而融資困難卻是目前創業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創業型中小企業規模比較小,在創業階段還未被市場所熟知,企業的發展前景對外界來說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創業型中小企業在創業的最初階段能夠獲得天使投資的資金支持。除此之外,創業型中小企業要想上市發行股票籌資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且由于受債券額度小和政策等原因也很難發行企業債券來籌集資金;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吋,銀行等金融機構往往會要求企業提供擔保或以企業的廠房、設備作為抵押物。所以大部分創業型中小企業采取的融資方式是自籌,通過創業團隊成員自身出資,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很大。如果創業型中小企業資金不足或者籌資的渠道不恰當,那將會給企業帶來資金短缺的財務風險。
2.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投資決策不科學
首先,大部分創業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生產經營決策權集中,企業的所有者一般就是企業的決策者。當這些決策者對外進行投資時,由于自身沒有財務、金融等投資方面的知識或者主觀決策判斷失誤沒有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系統、周密的分析和研究,導致企業的投資失敗。
其次,創業型中小企業的資金相對來說比較緊張,通常可利用的剩余資金不是很多,所以企業的每一次投資對企業以后的生存發展都至關重要。但是有些企業在進行投資時通常不做市場調查,或者調查的方法不正確,導致沒有獲取充分可靠的信息,進而盲目的進行投資,給企業造成了損失。
3.創業型中小企業的資金回收不及時
在企業的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資金回收。
創業型中小企業處在創業階段,由于經驗較少,對于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很好的判斷,導致存貨的積壓。而創業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大量舉借短期債務的情況,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因此對存貨變現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創業型中小企業為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常會采取賒銷的方式銷售商品,以此來招攬顧客,這就給企業帶來了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一些創業型中小企業盲目的為了增加銷售、打出自己的品牌而給予顧客過高的信用額度,導致企業日后面臨較大的應收賬款壞賬風險。
4.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
在進行收益分配時,一方面如果企業把大量的收益留存在企業內部,用于企業的市場開拓或者日常開支,而不用于向投資者或者企業員工分配,會挫傷投資者或者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創業中小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如果把大量的資金用于向投資者或者員工分配則會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創業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策略
1.多樣化企業的融資方式
創業型中小企業要科學的對比和分析在不同融資方式以及融資組合下的財務成本和潛在財務風險的大小,并且考慮本企業的特點和現狀來采取合適的融資方式。注意保持企業現金流出與流入的匹配、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的搭配,正確的使用和控制企業的資金,在創業型企業需要現金的關鍵時期而能夠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企業的后續發展。
2.科學進行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
創業型中小企業做出投資決策時應該加強可行性研究,要選取適合本企業、且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項目,不能好高騖遠、盲目投資。在投資后,還要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管理,及時掌握投資項目的經營狀況、盈利水平和發展前景等,進行定期的分析,以便及時的了解企業可能會面臨的財務風險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加強對營運資金的管理
創業型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和節約營運資金,首先,創業型中小企業應加強對存貨的管理,控制存貨的規模及周轉速度,避免因存貨占用大量資金而給企業帶來營運資金壓力。其次,為了提高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創業型中小企業應該根據客戶的信用情況分別制定不同的信用標準和信用條件,并且及時催收款項,保證應收賬款的及時收回。
4.合理分配企業收益
擴大企業的規模,保證企業的持續經營和向投資者或者員工分配收益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的管理層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經營情況,合理調整兩者的關系,確保企業的收益能夠合理的分配下去。
參考文獻:
[1]蔣璐.創業企業財務風險動態控制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2.
[2]邰敏.創業型中小企業戰略管理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6.
[3]劉杰.創新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4]張譯超.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
作者簡介:譚霞(1986.10- ),女,山東省臨朐縣,碩士,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