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娜
摘 要 國家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對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如何有效地提高醫院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加強醫院財務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既要不斷地穩定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還要更好地落實貫徹實施國家的醫改制度,這對醫院的財務管理者們來說真的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在新形勢下,財務管理者憑借他們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經驗,研究出一套新醫改制度下的新的財務管理體系,可以幫助醫院更好地解決問題和困難。
關鍵詞 醫改 預算 總會計師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確定2016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讓醫改紅利惠及更多的人民群眾。會議指出,新一輪醫改取得積極成效,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高。會議確定了2016年深化醫改重點:一是將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由100個擴大到200個。二是在全國70%左右的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開展公立醫院在職或退休主治以上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試點。三是健全補償機制,新增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嚴控不合理的檢查、檢驗費用。四是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推行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使中間環節加價透明化。五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制度,鼓勵試點城市制訂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建立與崗位職責和業績相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凸顯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六是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提高基本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標準。從總理的會議精神我們可以很深刻地感悟到,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降低看病貴的問題,醫療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新醫改是以破除公立醫院趨利性,回歸公益性為主。那么,醫院隨著全面醫保制度建立的紅利將逐步消失,如何更好地迎接這次大規模的醫療改革,在改革大浪中還能不斷提高醫院經濟效益,這就需要醫院主管經濟的財務人員發揮專業管理能力,同時對醫院財務人員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因此,在醫改制度下,如何建立健全的醫院財務管理制度,對醫院的未來發展尤為重要。
首先,要全面推行醫院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全面預算管理真正正式以明文規定走進國內各大醫院,肇始于2010年12月28日由國家財政部和原衛生部印發的新版《醫院財務制度》。其中,第十條規定:“醫院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包括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調整、決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新政一度被認為是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向企業財務制度靠近的一次大膽嘗試。時至今日,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國推行的新政已走過近5年的探索之路。目前,由于各地意識、水平及能力層級不一,全面預算管理進度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現象。盡管國內確實存在一些醫院在執行全面預算管理時流于形式、玩“數字游戲”,但仍不乏積極探索者。上海便是其中之一。因為有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推動,上海市級醫院早在2006年即開始“有組織、有紀律”地探索全面預算管理。經過10年摸索實踐,現在已實現“三個轉變”:從部門預算到醫院所有收支的全面預算;從預算備案制到預算審核制;從關注預算編制質量到注重預決算執行,由此將醫院經營活動納入預算管理軌道。
全面預算管理其實是一個全院工程,并不是動動嘴就可以,還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申康醫院采取的方式便是將全面預算管理結果和院長績效考核掛鉤。在院長績效考核項目中增設縱向資源整合、全面預算管理附加分,以此促成醫院決策層有動力去推動全面預算管理。并且,應將全面預算管理的理念應融入醫院每一位員工的內心,積極調動各部門間的協同,明晰責權利邊界,這樣做才能更好地實施和推動全面預算制度的落實和發展。
其次,推動三級公立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國辦發〔2015〕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強化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加強醫院財務會計管理,強化成本核算與控制,落實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國辦發〔2016〕26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對公立醫院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推動三級公立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
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全面預算管理并非只在醫院原有管理的基礎上憑空“扣上一頂帽子”草草了事,因需設崗成為當務之急。新版《醫院財務制度》明確要求,全國三級醫院須設置總會計師。從此往后,一個“懂經濟、懂管理、懂財務”的關鍵角色出場,而且越來越被各大醫院熟悉。公開資料顯示,總會計師主要有“設置”和“委派”兩種模式,前者主要針對國有企事業單位內部的領導制度,總會計師定位為單位行政負責人的助手,對行政主要領導負責,屬于內部人;后者是基于法人治理機構的安排,總會計師是出資人或出資人代表派出的產權代表,功能定位于保證出資人的資產安全和提高資產效率。
通俗來講,總會計師不再是簡單地保證醫院財務工作高效執行、落地,更重要的是要結合醫院的短中長期規劃實行有步驟且合理的預算管理,需要參加領導班子的決策會議,從源頭上進行風險防控、發揮好“剎車”作用,即完成從“賬房先生、管家婆”到“財富創造者、價值管理者”的角色轉變。“國內多數醫院院長學醫出身,在考慮事情時常以‘好不好來衡量一件事,而總會計師則要考慮‘值不值。” 因此,整體來看,總會計師到崗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全面預算管理進展。
最后,要提高財務人員全面的綜合素質。醫院設立總會計師成為必然,是公立醫院加強經濟財務管理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選擇。伴隨著總會計師制度的推行,醫院財務人員的地位提升,財務的重要性得到空前的認可,但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必將越來越高,要求財務人員不但會算賬,還要懂財務,更需要會管理。
從整體方面來分析,當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主要是因為這些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及業務能力無法跟進不斷變化的時代要求。由于一些財務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再加上創新意識不強,這樣就導致其工作質量以及工作效率普遍不高。此外,有些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編制非常不合理,從而就加劇了人才的流動,致使醫院出現了人少業務忙的情況。由于財務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從而加強醫院財務管理對提高醫院競爭力具有關鍵的作用。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到醫院財務工作的開展。因此,重視對財務人員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從而就要求重視對財務人員專業知識以及業務技能的培訓。此外,拓展財務人員在經濟管理相關領域的知識培訓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牢固樹立財務人員終身學習的意識,以便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使自身具備與所承擔的財務管理工作相匹配的能力與素質。
總而言之,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對于醫院來講同樣如此。要想提高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是很重要的,同時也是提高醫院在市場上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再加上新醫院財務制度的實施,醫院的發展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因此,加強醫院財務管理迫在眉睫。應該正確認識當前醫院財務管理的現狀,通過建立健全醫院財務會計核算體系、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建立起科學的財務評價體系來強化醫院財務管理,以便提高醫院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實現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促進醫院在市場經濟中的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沈陽市眾意愿大藥房)
參考文獻
[1] 桂克全.申康維新[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