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開順++唐晨飛++侯孝波++王禹軒++曲開順


德國政府和化工協會非常重視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對于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監管和應急響應能力尤為看重,其TUIS互助網絡更是有著成熟的經驗。
德國身處歐洲大陸中心地帶,工業發達,化工產品的產量和出口貿易額在整個歐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國政府和化工協會非常重視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對于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監管和應急響應能力尤為看重。
德國TUIS互助網絡
1982年,在德國化工協會(VCI)帶領下,130多家化工企業聯合聯邦政府的相關機構,共同建立了TUIS(運輸事故信息支持)網絡。該網絡覆蓋德國全境,并延伸到周邊德語系國家,依靠分布在全國范圍內的化工企業消防隊、相關專家(化學專家、毒理專家、生態學專家等)和應急資源,向德國全境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化學品運輸事故提供援助。
當發生化學事故時,應警察、消防隊和公眾的請求,TUIS網絡會積極提供救援支持,包括遠程信息支持、派專家現場指導和救援隊伍支援等活動。
TUIS網絡應急響應服務
TUIS網絡提供的應急響應服務分為三個級別:一級,電話咨詢服務,又細分為一級a,提供當地語言的電話服務,一級b,提供專業化學品信息技術支持的電話服務;二級,赴現場指導和建議;三級,現場技術支持和協助。
TUIS網絡的一級服務,可針對專業問題提供解答和建議,如:事故現場如何處置,如何控制事故,怎樣打撈儲罐,產品對環境有何影響,產品對人和動物有何影響等。
當TUIS提供二、三級現場服務時,TUIS的應急響應人員作為現場的專家和顧問,在事故現場代表德國化工協會履行職責。TUIS通常都會與政府公共應急服務等多部門共同合作,來應對事故現場的救援、處置和清理工作。
TUIS網絡不但提供化學運輸事故援助,還提供一般化學事故信息支持,可為運輸(鐵路、公路、航道)、生產設施或倉庫中的危險物料的事故和意外事故提供協助。
TUIS向公共應急服務部門提供免費的支持和協助,而對于因到現場指導或救援隊伍出動所產生的消耗和費用,將由事故責任方的保險公司承擔。
巴斯夫與TUIS網絡
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SE)(以下簡稱“巴斯夫”)是德國最大的化工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廠之一。巴斯夫產品涵蓋化學品、塑料、特性產品、作物保護產品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等。巴斯夫總部位于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建有世界上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產品基地。
巴斯夫作為德國化工行業的領軍巨頭,具有化學品應急救援的豐富經驗,其分支公司和救援隊伍遍布德國各地,救援網絡成熟,裝備精良,因此TUIS網絡主要依托于該公司的救援網絡。
巴斯夫總部應急響應中心
巴斯夫總部應急響應中心,即TUIS的核心運行機構,承擔TUIS的日常運行、應急指令下達和信息傳遞等重要任務。巴斯夫總部應急響應中心位于德國萊茵河畔路德維希港的廠區消防隊內,承擔著巴斯夫整個路德維希港化工區的消防應急、安全保衛和環境監控等多項任務。該消防隊同時也是巴斯夫在德國最大的消防隊,配有各種類別和級別的消防、救護和特勤車輛,裝備先進,管理高效。
該應急響應中心作為德國化學品運輸事故TUIS互助網絡的運行中樞,每天24 h接聽和處理來自國內以及歐洲ICE計劃(即“國際化學品環境”計劃)成員國的應急電話,全年無休。
通常情況下,應急響應中心會根據事故發生地和企業國別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流程來處理這些電話(見表1)。
應急響應中心匯集了TUIS網絡的各種應急資源,包括:化學品安全信息數據庫、救援隊伍、救援裝備、應急物資、地圖數據庫、建筑和管線數據庫、專家庫、各種類型事故的應急預案以及公共應急服務等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聯系方式,另外還有ICE計劃各成員國應急中心的聯系方式,以便于隨時應對緊急事故的發生。
應急中心的應急響應人員都是經過嚴格培訓,有著豐富的接處警經驗,具備德語和英語能力的職員,擅長應對各類化學品運輸事故,熟知各種化學品特性和應急處置方法,并且能夠很好地引導來電者如何在事故現場進行有效應對。對于每一個事故電話,應急中心都會有全程的錄音和詳細文檔記錄。
歐洲ICE計劃
德國TUIS互助網絡計劃周密,運行高效,為歐洲各國樹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帶動了整個歐洲化學品安全管理的發展。1991年,歐洲化工企業聯盟(CEFIC)啟動了 “ICE計劃”,旨在聯合歐洲各國化工企業,制定統一的化學品安全監管規則,建立整個歐洲的運輸事故應急救援網絡,并規范歐洲各國的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和應急響應標準。
ICE計劃由歐洲各成員國的國家ICE計劃彼此聯合起來組成,在整個歐洲為跨越國境的化學品運輸提供應急協助。目前,已經有18個國家加入了ICE計劃并建立了對應的應急互助網絡。
ICE計劃主要目標是:針對化工公司進行應急預案的培訓;在各成員國內建立類似德國TUIS系統,由本國的化工企業聯合救援隊伍、專家和裝備形成的覆蓋全國的應急救援互助網絡;在各成員國內建立國家級的應急響應中心,提供有人值守的每周7天24小時服務,員工能夠說當地語言和英語,至少提供一級電話咨詢應急服務;編寫應急響應處置卡。
應急響應處置卡(ERIC)作為ICE各成員國通用的信息卡,由歐洲化學工業和社會公共應急服務機構的專家組編寫,有多語言版本,包括: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荷蘭語、瑞典語等,給受過專業培訓的應急響應人員提供事故現場30 min內的應急處置信息。在化學事故現場,應急人員能夠通過應急響應處置卡上的UN編號(聯合國危險貨物編號)、HIN編號(危險品識別碼)、EAC代碼(應急行動代碼)和產品名稱等字段快速、準確地識別化學品信息,并告知應急響應中心。
對我國的啟示
德國的TUIS互助網絡和歐洲的ICE計劃,經歷了幾十年的運行,已經十分規范和成熟。它們為德國和整個歐洲的化學品運輸安全保駕護航,在各個國家內部以及歐洲的國與國之間的應急互助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國有著與整個歐洲大陸相似的國土面積,化工企業眾多,盡管不存在像歐洲ICE那樣有跨國界溝通的語言問題,但是在化學品運輸應急領域,尚沒有類似的網絡來保障整個國家的化學品運輸安全。我國在跨區域間的管理協調、救援裝備以及人員的專業化程度等許多方面,都需要認真學習和借鑒。
建議結合國情和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建設規劃,確保能夠真正建設成高效、快捷的應急救援網絡,以保障我國化工行業的安全發展和化學品運輸領域的安全。
編輯 秦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