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莎莎
\【摘要】進入初中后,不少數學“學優生”變成了“學困生”,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調查,希望找到原因以幫助他們。
【關鍵詞】學優生;學困生
小M來自于本市一所重點小學,小學時在班上的各科成績名列前茅,數學更是班上的第一名,幾乎次次滿分。這個男孩子性格略微內向,但是學習相當用功。這樣的學生居然在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中數學剛剛及格,事實上,全年級像小M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是什么樣的原因讓這些小學的數學“學優生”變成了初中的“學困生”了呢?我覺得有必要對像小M這樣的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并分析。
為了全面了解小M的情況,我從其課堂學習、課外作業、同學關系、家庭生活等方面入手進行調查,最后還與小M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對話,試圖找出他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
第一,課堂表現與課外作業情況。
在課堂上,小M表現的相當認真,認真聽課,認真記筆記,認真做練習,不做一切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課后作業做的也還可以,雖不是次次全對,但是正確率也挺高,只是速度較慢,耗時較長,作業訂正也比較及時,只是有些題目訂正后正確,有些訂正還是錯的。
第二,同學關系。
小M的同學關系還不錯,雖然這個男生有點內向,但是這并不影響他與同學的相處,并且他能夠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第三,小M的家長反映的情況。
小M的家長認為小M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生,而且小學數學老師非常喜歡他,對他也非常照顧,經常面批作業,指出他的錯誤,還會額外給他任務。同時,小M也會經常請教老師問題。因此,小學時小M的數學是在班上首屈一指的。
第四,和小M的對話。
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了解和觀察后,我找了個時間與小M對話。由于之前有過幾次接觸,因此他并不排斥和我聊天。我問了他幾個我事先準備好的問題:一,是否適應初中學習生活,跟小學比有差異嗎?二,是否適應初中老師,跟小學比有差異嗎?三,現在是如何進行數學學習的,小學又是如何學習的?四,現在對數學學習還有興趣與信心嗎?五,以后打算怎么學習數學……
小M認真回答了我的問題,并且還主動談了談他對初中數學的感受。大體意思是,他以前覺得初中生活應該是很美好的,結果沒想到并不是這樣的。初中的教材有些難度,無法通過預習完全弄懂;課堂容量比小學大,無法跟上進度完全吸收;作業太多,無法應對;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也沒有小學老師那么多等等。對于數學來說,已經沒有了小學時的驕傲和自豪,剩下的只有挫敗感和無奈,現在看到數學書就沒有興趣,遇到考試就緊張害怕,對數學失去了信心。
由前面的調查可以看出,像小M這樣的“學困生”并非是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綜合造成的結果,具體分析,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的原因。
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不同,初中數學比小學多,理論性較強,表達略為抽象,題型也比小學多,對于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確實難度有些大,而小學數學則不同,其內容相對較少,并且淺顯易懂,教材也較有趣,練習的難度和考試要求也不高,只要是認真的學生學好數學并不困難。
第二,教師的原因。
大多數的初中教師并沒有教過小學,因而無法體會初一新生的感受,甚至教師往往還會覺得“為什么這么容易的知識點就是教不會?”他們不知道這些學生的知識、思維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另外,他們對小學的教學內容很陌生,還停留在以前的老版教材上。
第三,教學方式的原因。
小學課堂由于容量少,因而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多,學生以練為主,大多都能在課堂上掌握當天的知識點。但是初中則不同,一節課的容量比以前大,因而基本上是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練習的時間相對較少,這樣就容易造成小M課聽懂了,但是題目卻不完全會做的現象。其實,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小M并沒有完全掌握,而僅僅是在頭腦中留下了點兒印象,但是由于沒有經過訓練,思維還沒有形成調理,因此還無法將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第四,學習方法的原因。
在小學,大多是老師“趕”著學生走,一是因為學生年齡小,自覺性較差,二是因為那時候學習內容相對較少,只要能盯著學生學習,大多數學生是不會有太大偏差的。可是,初中老師則做不到這些,那是由于初中教學內容較多,教學速度也快,因此學生必須要開始有自主學習的意識。
第五,主觀和客觀的原因。
當一個學生處于領先位置的時候,往往心理上會更加想好,這時候自我效能感會發揮強大的作用,相反,當他處于一個落后的位置時,剛開始也許會努力改變,但是當他發現努力也不會促使這種情況改變的話,會產生極大的落差,對待學習會有消極態度。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像小M這樣的學生主要是由于對環境的不適應而導致了數學成績的下降,當然,這里不僅有小M的主觀原因,如心態、學習方法等,也有客觀原因,如教材、老師的教法等。顯而易見的是必須盡快關注和引導和小M一樣的學生,否則他們可能就會成為真正的數學學困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