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安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
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差異性研究
張君安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文章意在通過體育休閑與海島居民參與度的差異性研究,考察影響海島居民參與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措施與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與現場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響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五個因素,并探究了多因素合力下海島居民參與體育休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此提出相關意見及策略。研究表明: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的差異,不僅僅單方面局限于單一因素誘導,而是多因素合力的結果。
體育休閑;海島居民;差異性;多因素
休閑作為社會發展趨勢下的產物,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特征。隨著我國居民節假日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現代休閑體系中,體育運動的不同形式與方式逐漸滲透、融合到休閑活動當中,體育類旅游、體育類娛樂競技活動、戶外運動、毅行等運動方式日益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休閑項目的重要成員“體育休閑”以其健康的活動方式應運而生,逐步深入人心,成為現下休閑新熱潮。
根據2016年《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規劃提到了 “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力爭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同時,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推進,群眾體育發展達到新水平,培育運動項目文化,把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理念融入到體育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為精神文明建設增添力量。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強調大力倡導群眾體育休閑活動,激發全民參與熱情,正式將體育運動、全民健身、體育休閑等項目落實確定。鑒于此,可以看出2016年是中國體育發展的關鍵之年,體育消費與體育文化旅游的休閑方式新常態將得到深化與推進。作為政策導向下的新興休閑模式,體育休閑將在居民的閑暇時光中自由體現,發揮積極作用,為居民健康帶來益處。受益于此,舟山市近年來日益重視居民體育活動,舟山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頻率日益提高,著眼研究海島新區居民體育休閑活動的差異性,將進一步助力政府落實國家體育發展的相關戰略政策。
體育休閑是人們在閑暇的時間里進行自愿的、自由的、愉悅身心的體育活動,有氧運動的同時,帶給自身愉悅與放松。日本休閑振興協會認為:休閑運動、運動休閑、余暇體育等不管什么體育項目,只要其可以達到使人身心愉悅、心情開朗、消除疲勞等目的,即為一種最佳的體育休閑。西方學者則認為絕大多數的休閑活動都是體育類的或者具有體育意義的,體育生而具有成為休閑手段的特質。在國內外體育休閑的相關研究中,大多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探究。一部分研究基于居民認知角度。李墨瑆[1]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居民對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有了一定的改觀,認為競技體育難適應居民日常需求,居民越來越關注可以放松、娛樂身心、循序發展的非競技類體育項目。高紅艷和姜小平[2]基于休閑與生活質量關系的社會心理學概念模式,認為居民體育休閑機會認知上的差異性一定程度上影響體育休閑的發展。徐波[3]等基于參與動機理論,探究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動機,認為需要是人存在的根本動因,居民體育休閑認知的轉變根源于對健康的需要。一部分研究著眼于社會階層的角度。陳欽和蘭偉強[4]從社會分層的視角出發,認為社會結構的變遷和社會分層的客觀存在,導致各階層進行體育休閑的方式有明顯的階層結構特性,以此闡述了我國不同社會階層群體的體育休閑模式。馬志軍和石紅[5]基于湖南城市不同階層居民體育休閑消費差異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階層居民在體育休閑消費上的態度與動機。最后一部分研究基于體育休閑消費意向的角度。劉培[6]基于城市居民體育休閑消費意向,通過實證分析,論述了性別、年齡等因素對體育休閑的消費力的影響。李相如等研究了影響農民工參與體育休閑的消費意向,認為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休閑意識、經濟能力阻礙了農民工體育休閑的消費。孫高峰和劉燕[7]從經濟學視角分析了中產階層,認為消費觀念、消費欲望、收入水平、閑暇時間從主觀上影響著體育休閑的發展進程。
從上述不同角度的研究趨勢看,體育休閑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僅僅單方面局限于認知或是社會階層等單方面的因素誘導,影響體育休閑發展的要素是多因素合力的結果。因此體育休閑的單因素研究是學者們研究的主要方向。鑒于此,本文結合海島新區居民的日常體育休閑特征,針對居民體育休閑活動的差異性,從認知差異、消費差異、性別差異、階層差異、城市差異角度入手分析,合力探究影響海島新區居民體育休閑的主要因子,期以對海島新區體育休閑文化建設提供相關建議。
1.1 研究對象
文中所提及的海島居民是指在舟山市市區范圍內長住城鎮人口、持舟山市居住證來我市工作、定居的其他城市人口。鑒于研究的真實性,問卷發放回收的可操作性,本文將隨機選取舟山市竹山社區、海濱社區、臨城新區的部分居民進行調查研究,以隨機抽樣的經典研究方法,分析海島新區居民體育休閑活動的差異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實地考查。該研究根據海島新區的地域特色和居民生活健身習慣,抽選合適的調研樣本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掌握真實有效數據。
1.2.2 現場訪談。實地調查過程中,通過走訪社區居民委員會,獲悉社區開展居民體育休閑活動的情況。通過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走訪社區代表性居民,獲取居民自身參與體育休閑的真實情況。
1.2.3 問卷調查法。該研究針對樣本社區進行了問卷調查,考慮到海島居民的年齡、性別、婚姻、月收入、地域等方面的平衡關系,共發放問卷1 800份,回收1 566份,去除信息缺失問卷93份,回收率為81.8%,為了保證調查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調查問卷的設計、樣本的選取都進行了詳細的準備與分析。
目前,樣本社區擁有一定數量的公共健身器材供社區居民日常體育休閑活動使用,路過社區健身器材活動區域,經常能看到三三兩兩的居民圍繞著部分健身器材活動。除此之外,小區周邊的廣場、公園,亦是樣本居民健身的主要場所,清晨,這些區域以年老者晨練居多,傍晚,以中年婦女聚集跳舞為主,形成以中老年人群為主的休閑氛圍。較目前城市化發展進程,社區周邊商業綜合體規劃并投運,其內部體育休閑項目類型的健身房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部分青少年投入其中。形成不同年齡層次的多樣化體育休閑運動模式。

表1 海島居民體育休閑參與者調查情況分布
2.1 認知差異
根據調查分布表1顯示,日常參與體育休閑的海島居民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年齡分布于50-70歲之間,大約占回收樣本總數的80%左右。通過實地調查與現場走訪,分析得知中老年人因離退休、養老等因素閑賦在家,其生活目的在于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自身能力、生活獨立,這些都成為他們最大的愿望,另一方面,退休后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時間十分充足,加之子女忙于工作,老人缺少陪伴、寂寞,出去走走,運動一下,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找到同伴,進行交流與溝通。相反,年輕人由于工作占據大部分時間、工作壓力大、下班晚等因素,導致其日常參與體育休閑時間受限,他們認為在他們的年齡階段,不需要過多的運動,就能維持本身的健康狀態。
2.2 消費差異
根據調查問卷中參與體育休閑的消費意愿與投入分析,消費觀念的差異主要基于職業和文化背后的經濟基礎。經濟能力決定了體育休閑參與者是否愿意花費一定成本改進身體狀態。首先,海島居民自發投入體育休閑消費的意愿不強,大多期望參與簡單的公共體育休閑項目。其次,年齡層次不同,對消費意識的認知差異也很顯著。年輕人認為在工作之余,如若必要,投入一定成本改善身體平衡是可以接受的,體育休閑消費中帶來的專業指導及量身服務,可以快速有效達到預期效果,節省時間成本。而中老年人認知與此恰恰相反。
2.3 性別差異
調查樣本日常參與體育休閑習慣的人群中,女性人數占主導地位,其原因可能是中老年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而且女性之間比較容易溝通,夜間以廣場為主要運動方式休閑健身的人員也大多以女性為主。相反,調查樣本中以消費方式健身的反而以年輕男性為主,這一群體因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角色分工,導致其時間成本高昂,通過消費方式參與體育休閑,維持身體健康是他們的主要目的。
2.4 階層差異
社會階層的不同,在參與體育休閑的認知、投入上都是不同的。調查發現,海島新區居民從事白領行業的群體,在休閑健身上的投入遠大于藍領群體。不難理解,階層較高的人群,往往更加關注除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諸如健康、休閑的品質,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金在上述幾個方面,讓身體維持更加健康的狀態;相反,體力勞動群體則不太會有如此的經濟基礎和思想意識讓他們參與休閑體育的活動。
2.5 城市差異
一個城市越發達,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也就越高,體育休閑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其受重視甚至是追捧的程度自然也有較大的差異。在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無論從配合體育休閑的基礎設施的數量方面,設備的先進程度方面,還是居民對體育休閑的認知以及實踐方面,都要領先于其他等級的城市。因此,體育休閑的參與和普及程度還受到一個城市發展情況的影響。
3.1 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的年齡結構比例失衡,中老年人考慮到自身健康狀態,自發投入公共體育休閑活動;年輕人在認知上忽視休閑健身,結合工作時間長,社會應酬多,精神壓力較大,家庭經濟情況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導致體育休閑健身主動性降低。
3.2 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的性別比例失衡,中老年群體以女性居多,年輕人群體以男性居多,形成群體運動性別不協調的問題。
3.3 消費、階層、城市的差異,分化了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方式,海島新區居民投身體育休閑多以自發性組織形式為主,體系化程度不高。由于自發運動形式,導致運動方式不科學,現有公共體育運動設施無法發揮其真實有效的效果。
3.4 海島新區公共體育休閑場所規劃不足,社區活動中心缺乏,公共健身活動項目建設預留空間不足,無法形成公共體育休閑引導。
3.5 海島新區傳統社區現有公共健身場所及設施缺乏維護和保養,存在諸多不安全隱患,同時,由于社區缺乏室內運動場館,社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受到氣候條件的制約,如刮風、下雨、下雪等,導致居民主動參與休閑運動頻率降低。
4.1 加強體育休閑的宣傳引導,結合本土文化以提高體育活動的親民性
海島新區可以通過體育服務通道,如宣傳冊、廣播電臺、宣傳欄、報刊欄等途徑對海島居民進行體育休閑工程的宣傳。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加強對社區居民的體育文化傳播,擴大全民健身活動的社會影響,提高社區居民的體育休閑意識,逐步改善居民對“健康投資”的觀念。
4.2 加大投入, 完善適宜體育休閑的公共場所及設施的建設
場地設施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必備條件之一,現有的場地設施大多陳舊落后,這也是居民參與體育休閑多以健步走、散步、慢跑為主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議政府加大社區健身設施、場地的建設,加強維護,或通過集資、融資、吸引贊助等方式加大健身場館設施的建設,以滿足社區居民投入體育休閑所需的必備物質條件。
4.3 結合“十三五”規劃,擴大社會體育休閑指導隊伍建設
挖掘海島新區人力資源,動員各項專業人員參與社會體育休閑指導組織,培育具有一定水平的志愿者團隊,指導海島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社區及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應制定社區全民健身、體育休閑活動的長遠規劃,結合《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制訂符合我市居民參與的體育休閑活動計劃,完善社區的體育建設和體育管理制度,形成帶動引導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海島新區居民參與體育休閑的差異性分析,從認知差異、消費差異、性別差異、階層差異、城市差異角度入手分析,合力探究影響海島新區居民體育休閑的成因,發現海島新區在推動居民體育休閑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建議對策,以其對海島新區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一定的指導意見。本文雖然探究了五因素合力下海島居民參與體育休閑的主觀差異性,但體育休閑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客觀特征,今后的研究將主要著手體育休閑認知的客觀性做進一步探究與考察。
[1] 李墨瑆.北京市休閑體育運動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2] 高紅艷,姜小平.城鎮居民體育休閑機會認知的人口學特征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4,36(5):1-6.
[3] 徐波,向家俊,劉黎明,等.體育休閑主體的需要與參與動機論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26(4):76-82.
[4] 陳欽,蘭偉強.對我國體育休閑方式形成階層差異的因素探析[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2009,24(1):12-15.
[5] 馬志軍,石紅.湖南城市不同階層居民體育休閑消費差異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2010,31(3):112-114.
[6] 劉培.城市居民體育休閑消費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5.
[7] 孫高峰,劉燕.多維視角下的合肥市中間階層群體體育休閑的特征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1(6):54-59.
[8] 余純璐.對社區全民健身活動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1,9(3).
[9] 丁建嵐.西安市社區全民健身工程實施現狀調查報告[J].科技向導,2011(12).
[10] 洪志華,李紅.景德鎮市社區全民健身運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社會體育學,2015(5):186-187.
[11] 趙麗瓊.城鎮社區全民健身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體育時空,2015(1):23-25.
[12] 潘雪梅,王國志.論當代體育休閑的文化屬性及其特征[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5):39-42.
[13] 張小燕,張徽,高立克.關于體育休閑運動與創新社區建設的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3,31(3):130-132.
The Differences of Island District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Leisure Activities
ZHANG Jun-an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 316021, China)
This articl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in island residents through the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island residents in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and targeted measures and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he paper analyzes fiv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sidents in new island distric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leisure activitie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survey and field interviews. It finds problems influenced by some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ports leisure, and al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views and strategi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island residents in sports leisure activities is not just confined to single factor, but the result of combined action of many factors.
sports leisure activities; island residents;differences;multivariation
2016-09-12
張君安(1965-),男,浙江舟山人,副教授.
G812.4
A
1004-3624(2016)06-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