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程琳 柯 杏
?
四成分教學設計模式在低年資手術室護士培訓中的應用
梁程琳 柯 杏
目的:分析四成分教學模式在培訓低年資手術室護士中所產生的效果。方法:選擇我科2013年7月~2015年2月低年資護士40名隨機等分成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三基”模式培訓,而試驗組則引入四成分教學模式進行培訓,比較兩組護士理論考核、操作考核與業務考核等方面的情況。結果:對照組的護士在理論考核、操作考核指標和考核指標方面比較明顯低于試驗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4C模式可以促進低年資護士快速健康成長,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四成分教學模式;低年資;手術室;護士;培訓
四成分教學設計模型(4C)主要分析的是怎樣把教學理論運用在比較復雜化的多媒體環境學習中,目的在于構建起多種知識、技能和態度多元化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讓學習者能夠有效地整合多種基本技能,同時能夠把所學到的內容運用在常態的生活或工作中[1]。四成分模型的原理是根據實際的任務,將其視為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設計出較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環境是根據實際生活所展開的, 而針對性與內驅力是復雜性學習環境設計系統內最為關鍵性的)是最主要的因素[2]。其他的3個因子依次為分任務練習、支持性信息與程序性信息等。雖然四成分模型并非為特意替多媒體環境學習的設計所研發,但就其混合學習或是所挑選出的適宜媒體對象以及借助于媒體所展示的信息與安排練習和反饋而言,均能夠產生關鍵性的啟迪作用[3]。我科將4C模式運用在低年資手術室護士培訓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3年7月~2015年2月低年資的手術室護士40名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27歲,平均年齡為(25.01±3.41)歲。護士從事臨床護理的工齡為3年以內,且能自愿地配合項目進行研究。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護士在年齡、工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三基”培訓方法,也就是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知識主要指的是手術室搶救技巧與護理、手術器械的管理與應用以及通常可見病癥的手術配合等方面。確定骨干護師擔當起現實操作示教和現場的指引工作,一般通過2~3名有一定的責任心與經驗的主管護師進行示范性操作,并加以一定的技術引導,培訓的頻率為1次/周,2課時/次。
1.2.2 試驗組則是在對照組所采用的“三基”方法的前提下,引入4C培訓方法,組成成員為護士長、護理組組長與低年資的護士等群體,一同參加探討培訓規劃、培訓目的與考核方法的確定,進而制作出詳實的貫徹方案,再基于此方案細化管理的目標,落實到不同的有關職位,對低年資的護士進行科學的培訓。培訓之前,須進行早期的分析,其步驟主要有以下3點:(1)分析手術室的需求。其中對培訓需求的分析主要能夠被看作手術室護理相關工作準確而又立體化的解構。(2)分析學習者的特點。學習者的特點主要研究的對象為參加培訓者。在具體培訓時,需考慮到學習者的工作經驗與學歷等層面的信息特點,同時也應確保培訓與學習者的認知特征及其風格相吻合。(3)分析技術。因為手術室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的前提為臨床手術護理工作情況,從而可以讓這部分群體迅捷地獲取臨床工作相關的技術,包括培訓所需的時間、成本、人員組成等情況,據此綜合性地制定出培訓計劃。
1.3 評價方法 評價的標準主要有理論考核、操作考核與業務考核等3個板塊,其中,操作考核的評價標準主要是通過隨機性地抽取操作展開評估,業務考核則主要是通過審核組評估低年資護士手術室的工作情況,并以量化加以評價,每項指標的滿分均為10分。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1.0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護士考核的結果比較(分,±s)
護士對4C模式的認知與態度,確定了護理工作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因為個體在學歷、文化認知、專業性知識能力以及對護理專業所秉持的態度理念、臨床觀念、溝通能力與適應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著不小的區別,這對于低年資的護士而言更為顯著[4]。低年資護士無論在專業性理論基礎知識與操作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須對她們進行科室組織的統一化培訓,因為培訓也是學習與鍛煉的機會。傳統的“三基”培訓方法較為地單一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培訓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即主要的教學模式比較地單調、機械,而引入4C模式之后,則更具有多向性的立體化特點[5]。同時,也更具有針對性,即基于每位護士不同身心特點基礎上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模式,這樣的培訓效果顯然更為顯著。
4C模式主要指的是有規律性地分析手術護士所必需的技能素養,研究技能的組成成分與有關的知識內容,確定教學方略與組合培訓方略等不同等4個方面。(1)就項目負責小組而言,他們須先解構手術室所需必備的技術與技能,即主要指的是護理科研及帶教、臨床護理與護理管理等3個指標,然后再解構具體的內容。在臨床護理所涵蓋的對象是不同規模的手術配合、手術室護理的基礎知識、手術體位的放置以及麻醉準備與配合等;獲取手術方法、器械與敷料配備方面的特別性;掌控新型的手術技巧,掌握如何配合搶救手術的關鍵點,形成應急性的搶救能力;手術室出現事故時須做好防范工作等。臨床護理工作培訓須歸屬成反復性的運用技術與技巧,更應該強化于低年資護士的培訓強度。在手術室管理、護理科研與帶教培訓領域,須在低年資護士群體中考慮到一定經驗的前提下考慮到個體興趣與能力的維度上進行,此時須被當做一類無法反復運用的技能[6]。此技能須依據問題情境的變化需求加以靈活地調整與改變。(2)負責小組須深入地研究各類技能內具體的成分與有關的知識內容,比如,就手術室器械管理情況而言,須使低年資護士在培訓的過程中,了解有關儀器的應用原理、消毒及其注意的內容,如何保養器械并加以管理等,在有關手術的配合方面須先獲取無菌技術的有關操作,從而讓低年資護士規避非正規化因子的干擾;在有關器械與巡回護士的培養方面須基于手術種類展開歸類,主要包括普外手術護理組、手術護理組與神經外科手術護理組等[7]。(3)至于不同護理組須獲取儀器設施的正確使用技巧與有關的知識,并展開相關的培訓,從而讓低年資護士可以了解自身的缺陷。(4)就手術室護理科研與帶教情況而言,須讓低年資護士學會文獻檢索的相關途徑、科學寫作護理論文的技巧、護理有關科研立項等條件等,從而明確具體的培訓目標與相應的技能與技巧,并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合有關的技能技巧與知識內容,而培訓負責的小組須挑選出恰當的教學方略展開組合,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包括專題講座、有關學習的視頻與書本、儀器企業的培訓項目、網絡課件、案例庫與操作練習設計等培養的方略,從而能夠讓低年資護士經由數方面的途徑獲取豐富的知識與技能,能夠讓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有序化的開展。結果顯示,采用4C模式的低年資護士在理論考核、操作考核與業務考核等方面都遠優于對照組。
4C模式進行低年資護士培訓,可以促進低年資護士快速健康成長,且在低年資手術室護士培訓中取得良好效果,同時通過考核之后,試驗組的考核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4C模式對于手術室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與手術室護理的深入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值得臨床教學進一步推廣。
[1] 閔蘭琳,邵洪娟.淺談低年資護士職業風險[J].實用醫學雜志,2008,10(25):1273.
[2] Robert D Tennyson,S Dijkstra.Instructional Design:International Perspecfives[M].Mahwah:L_Erlbaum Associates,2013.
[3] 錢月梅,馬軍瑛.影響手術室護士與臨床醫生溝通協作因素與對策[J].醫學信息,2011,24(6):1668-1669.
[4] 毛慧萍,黃 芳,陳 芳,等.全方位個體化控制和清理管理模式在實習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6):54-55.
[5] 高俊芳.淺談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醫學信息,2012,25(5):342.
[6] Jeroen JG.Van Merri-nboer & Liesbeth Kester.盛群力,徐瑞譯.四成分教學設計模型——面向復雜學習環境的多媒體原理[J].遠程教育雜志,2013,5(3):89-91.
[7] 崔玉順,金紅梅,吳美福,等.淺談護士培訓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5):374-376.
(本文編輯 劉學英)
Application of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 in the training for junior operating room nurses
LIANG Cheng-lin,KE Xing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Maoming 525000)
Objective:To analyze effects of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mode in the training for junior operating room nurses.Methods:Selected 40 junior nurses of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3 to February 2015, and divided them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qually.Control group nurses were trained under "three-basic" mode,while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mode was introduced in the training for experimental group nurses. Nurses betwee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performances in theoretical check,operational check and professional check.Results:Control group nurses had obviously lower scores in theoretical check, operational check and professional check than experimental group nurses (P<0.05).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Conclusion:Under the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mode, junior nurses can rapidly and healthily improve their abilities,so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mode;Junior nurses;Operation room;Nurse;Training
525000 茂名市 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梁程琳: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5-11-27)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