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欣 馬惠麗 赫曉慈 袁素亞 路 玲 田素齋
?
石家莊市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分析
李國欣 馬惠麗 赫曉慈 袁素亞 路 玲 田素齋
目的:了解社區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方法:2014年3~6月調查石家莊市5個行政區域的社區老年人400名,分析其養老服務需求。結果:400名社區老年人主要需求依次為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旅游休閑;400名社區老年人中,期望居家養老者有287名(67.00%),期望社區養老者為79名(18.00%),期望機構養老者為60名(15.00%); 社區老年人選擇養老方式最為看重的前3個主要因素為服務質量、收費標準、住宿條件及生活設施;不同的居住狀況、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對養老模式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社區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我國應加大力度完善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
老年人;養老需求;調查
2014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統計顯示,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12億,占總人口的15.5%,中國老齡化形式日趨嚴峻[1]。隨著家庭結構的日趨小型化、核心化,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趨增長的養老需求,我國正逐步形成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2]。本研究對社區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進行了解和評估,旨在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并為政府制定養老決策提供借鑒。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14年3~6月我市5個區域的社區老年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年齡≥65 歲。(2)意識清楚。(3)能夠正常交流。(4)經研究者說明調查目的后,自愿參與調查的老年人。排除標準:(1)認知功能障礙。(2)交流存在困難者。共發放調查問卷450份,收回426份,回收率為94.67%。其中有效問卷400份,有效率為93.90%。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工具 在參閱相關文獻[3-4]的基礎上并聽取專家意見自行設計“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問卷”,包括一般情況、養老服務需求、養老模式的選擇、選擇養老方式看重哪些因素等12項情況調查表。
1.2.2 資料收集方法 本課題小組成員共4名,在調查前對其進行統一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調查表的內容和填表說明、收集資料的具體步驟,并為其介紹研究的背景、意義、目的、方法等,培訓后請各調查員就整個調查內容、方法的不明之處或意見建議和研究者進行討論,確保調查的質量。調查時采用一對一調查,由調查員協助填寫,每個研究對象調查時間為15~20 min。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Epidata進行數據錄入,并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百分率進行統計描述,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400名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情況分析(表1)

表1 400名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情況分析
2.2 社區老年人養老模式的選擇 400名社區老年人中,期望居家養老者有268名(67.00%),期望社區養老者為72名(18.00%),期望機構養老者為60名(15.00%)。
2.3 社區老年人選擇養老方式看重的因素(表2)

表2 社區老年人選擇養老模式看重的因素分析
2.4 影響養老模式選擇的單因素分析(表3)

表3 影響養老模式選擇的單因素分析(名)
3.1 構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十分必要 (1)調查結果顯示,社區老年人的主要需求依次為生活照料(89.00%)、醫療護理(88.00%)、文化娛樂(64.00%)、精神慰藉(47.00%)、旅游體閑(14.00%)。由此可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養老護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提供護理對象基本生活護理的同時,還需要關注護理對象的心理需求,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思想,提供身、心、社交及精神的全面關照,也證實了劉瑾鳳等[5]的研究。這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吻合即當低層次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便開始對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娛樂學習進行探索與追求[6]。(2)調查結果還顯示,社區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需求被滿足后,對醫療服務需求最高(88.00%),這與季紅莉等[7]的研究相似。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和壽命延長,老年人發病率高,且多患有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大[8];另一方面還可能因為經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高,對自身健康需求也較為關注,因此家屬及老人更加看重檢具“醫養結合”功能的專業服務[9]。傳統的養老機構服務主要集中在老人的生活照料上,服務項目單一。而“醫養一體化”下養老服務是以基本養老服務為基礎、醫療服務為重點的服務模式,服務模式延伸到了醫療、護理、預防保健、康復、心理等領域[10]。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有機結合,逐步探索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管理機制與模式,因此推動醫養結合這一新的養老模式已成為養老發展新趨勢。這種養老功能與醫療功能相結合的醫養結合新模式 ,能夠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日常照料 ,促進老年人身體 、心理 、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促進老年人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各項活動 ,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從而有利于實現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
3.2 加大力度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調查結果顯示,67.0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18.00%的老年人選擇社區養老,15.00%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這表明隨著家庭結構的日趨小型化、核心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不能滿足于日益嚴峻的養老需求,我國正逐漸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支撐,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這提示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正面臨真正嚴峻的挑戰,但受傳統文化養老觀念的影響,我國現代文明中仍然延續著子女贍養父母的傳統慣性[11]。調查結果還顯示,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服務時,最為看重的是服務質量(90.00%)。因此,養老服務重在改進服務質量,加強養老服務專業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影響養老模式選擇的單因素分析表明,居住狀況、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影響老年人養老模式的選擇,這就需要政府充分保障養老事業的資金、政策投人,提高老年人的工資水平,改善居住條件,加強對老年人的文化培訓,同時加強對養老服務行業的規范和監督,促進機構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
[1] 謝 紅,王志穩,侯淑肖,等.我國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其長期護理服務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4-16.
[2] 袁 暢,代亞麗,趙洪軍.養老機構老年人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5):1816-1818.
[3] 代亞麗,袁 暢,趙洪軍.烏魯木齊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需求調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4):245-246.
[4] 郭莎莎,陳雪萍,李俊花.杭州某社區603名老年人居家養老及日間照料服務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5(7):72-75.
[5] 劉瑾鳳,魏秀紅,吳炳義.山東省機構養老社會化服務需求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2):86-88.
[6] 賈云華,蔣心怡,劉瑤櫻,等.基于馬斯洛理論的老年院老人生理需求的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 ,2015(19):1809-1811.
[7] 季紅莉,路孝琴.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狀況與衛生服務需求調查[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1):1763-1764.
[8] 吳 悠,李 洋,羅 曼,等.長春市朝陽區老年人社區護理需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785-786.
[9] 馬瑞華,高 云,王志品.二級醫院轉型對養老服務模式及其發展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2013,19(2):231-233.
[10]封 蔚,馮愛成,單雪晴,等.療養院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探索[J].療養院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探索,2013,7(5):353-354.
[11]柏涌海,張 躍,張 欣,等.對我國養老服務業中健康主題的思考[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5,5(2):59-64.
(本文編輯 劉學英)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needs for elderly care of community elders in Shijiazhuang city
LI Guo-xin,TIAN Su-zhai,LU Ling,et al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
HE Xiao-ci,YUAN Su-ya
(Master College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
Objective:To know about needs for elderly care of community elders and provide them with better services. Methods:Investigated 400 community elders from 5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Shijiazhuang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14, and analyzed their elderly service needs.Results:Major needs of these 400 community elders were living care, medical nursing, entertainment, spiritual consolation and travel and leisure; among 400 community elders, 287 expected home-based care (67.00%),79 expected community-based care(18.00%), 60 expected institution-based care (15.00%);the top 3 factors considered by community elders when choosing ways of elderly care were service quality, charging standards and accommodation conditions and living facilities; differences between elders of varied living conditions, education levels and income levels in choosing ways of elderly car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0.05).Conclusion:As needs for elderly care of community elder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e, China should vigorously improve elderly care system for community elders.
Elderly;Elderly care needs;Investigation
050000 石家莊市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新區辦公室(李國欣,田素齋,路玲,馬惠麗),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赫曉慈,袁素亞)
李國欣:男,本科
田素齋
河北省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計劃(20150687)
2015-10-21)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