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焦清海 王俊莉 葛海江 張雪梅 申利娟 馬 蘭 王 帥 王 芳
?
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分析與預防
王 健 焦清海 王俊莉 葛海江 張雪梅 申利娟 馬 蘭 王 帥 王 芳
目的:探討我院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的相關因素,提出預防措施。方法:對我院ICU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62例患者使用中心靜脈導管的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感染發生與各項因素之間的關系。結果:中心靜脈置管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與有無合并基礎疾病無相關性(P>0.05),而患者來源科別、導管留置時間、固定方式、穿刺部位及患者年齡與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顯著相關(P<0.05)。結論:合并基礎疾病、外科來源的患者、留置導管時間過長、縫線固定、非鎖骨下置管、年齡偏高等因素可能是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相關醫護人員需要依據這些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而提高患者在中心靜脈置管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ICU;中心靜脈置管;血流相關性感染
在綜合ICU及專科重癥監護單元內,中心靜脈導管作為一種介入性措施,已在當前的臨床危重癥患者診療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1]。但是此類經中心靜脈的置管操作具有合并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風險,且血流感染情況一旦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菌血癥、膿毒癥等,最終導致患者病情惡化,甚或死亡[2]。為有效地防止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對我院ICU以往所收治并進行中心靜脈置管的562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并對所有患者的發病情況以及危險因素進行分析,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感染預防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綜合ICU并使用中心靜脈導管的562例患者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其中發生血流相關性感染的患者有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齡19~84歲,平均(44.5±25.6)歲。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式,分析綜合ICU保留中心靜脈導管的患者圍置管期的常規記錄資料、臨床輔助檢查結果及血流感染并發癥的發生率情況。分析感染發生與基礎疾病、來源科別、導管留置時間、固定方式、穿刺部位及年齡之間的關系。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中心靜脈置管患者感染發生與各項因素之間的關系(例)

中心靜脈置管在各類監護病房使用廣泛,是臨床提高治療效率的重要途徑,是目前臨床必不可少的治療工具。 在本次回顧性分析當中,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病率為4.80%。
入住綜合ICU的患者多數為中年或老年患者,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高齡患者往往合并多項基礎疾病,且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機體抗打擊及損傷后再修復能力亦不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超過50歲患者使用中心靜脈置管更易罹患導管相關性血型感染,而患者是否合并基礎疾病或合并多項基礎疾病,對導管相關性血流并無顯著影響。這可能與患者發病種類有關。
ICU患者病情多屬危重,一般于入院后即留置中心靜脈置管,直至轉科或出院。中心靜脈導管留置較長時間,勢必增加血流感染發生的風險,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需長時間保留中心靜脈導管時,建議無感染證據時使用7~10 d,然后更換至另一側重新留置。綜合ICU病種多樣,外科患者比例逐年上升,因此類患者多數合并組織創傷,為血行感染提供了機會。近年來,導管固定貼已經在很多ICU推廣,完全避免了對患者置管局部皮膚的損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少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綜合ICU多數推廣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但是有一部分醫護人員認為經頸內靜脈途徑的中心靜脈或股靜脈置管更易操作,而數項研究均顯示非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更易發生血流相關性感染,這可能與此部位解剖結構及護理難易度相關[2-3]。
針對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改進預防措施。加強無菌操作和手衛生至關重要,最大化無菌屏障的規范化要求必不可少。不定期舉辦控制感染的相關理論講座。務必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治療手段需求、導管的主要用途、患者實際血管情況、留置管時間及安全性等而選擇當前最佳的置管部位。使用新型固定貼固定導管,以減少損傷。患者帶入導管予以立即拔除,重新置管。每日更換透明敷貼,遇到污染或滲出隨時更換。每日評估導管留置必要性,無留置必要時,立即拔除。加強外科患者創傷部位護理,減少全身性感染發生的機會。對于感染危害性較高、創傷面積較廣、感染可能性高的患者必須要實行隔離護理。對于中心靜脈置管患者而言,在治療相關疾病的同時,還需要注重患者身體的監控力度,尤其是危重患者,必須要注重提升并保護患者的身體各項免疫力,減少因為各種原因接觸致病菌所導致的置管感染可能性[4-6]。
中心靜脈置管導管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血流相關性感染是較普遍的并發癥,如何通過干預可控的危險因素,從而最大限度減少血流相關性感染的發生,仍是重癥醫護人員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1] 韓 麗.ICU中心置管術后并發癥因素分析及護理探討[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2014,9(10):975-976.
[2] 張紅瑾,安愛芹,金文波.中心靜脈置管術后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華醫學感染學雜志,2013,23(14):3357-3361.
[3] 宋 茵,朱健華.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預防及護理行為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5):39-41.
[4] 姜 華.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3,3(1):54-57.
[5] 王法欣.N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1788-1789.
[6] 許燕卿,羅盛鴻,李綺慈,等.綜合干預措施對綜合ICU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4):757-758.
(本文編輯 崔蘭英)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related with ICU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ANG Jian,JIAO Qing-hai,WANG Jun-li,et al
(Handan First Hospital,Handan 056002)
Objective:To discuss associated factor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related with ICU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our hospital,and to provide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conditions of 562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our ICU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5.Relations between infections and all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Occurrence rate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relat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had no correlations with complicated basic disease (P>0.05),but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patient original departments, indwelling times, fixation modes and puncture parts of catheter, and patient ages (P<0.05).Conclusion:Possible high risk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clude complicated basic disease, surgery department origin,excessiv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suture fixation, puncture part other than the subclavian and old age. Related doctors and nurses should adopt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se risk factors, so as to improve security during the us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tensive care unit;Central venous catheter;Bloodstream infections related
056002 邯鄲市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
王健: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邯鄲市科技局項目(1323108089-6)
2015-10-2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