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審計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夠迅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來,進而提高審計類課程的教學水平。本文系統地闡述了案例教學法在審計類課程中的應用路徑,旨在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審計學 應用研究
作為會計類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審計學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說非常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審計類課程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生興趣不高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理論講授課程教學方式,將案例教學法與審計類課程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
一、案例教學法的相關概念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融入各種案例進行教學。從本質上來說,案例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案例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在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進一步拉動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打破了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強調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機制,為廣大學生營造了特定情景的案例教學。
二、審計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的選擇與設計存在問題
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必須從課堂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出發,一方面要符合審計學科目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還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現階段市場上出版的審計案例教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難以滿足教學活動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多數案例以國外公司作為背景,與我國審計環境不相適應。換句話說,審計教學案例與我國審計課堂不相符合,導致審計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案例的時候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上文可知,我們在獲取案例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導致教師很難在基礎管理上實現創新型設計,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可能會阻礙學生的學習發展。
(二)教學形式落后,案例實施混亂
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審計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首先講授方法的創新。然而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審計類課程的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與案例教學法對于講授方式的需求相違背。雖然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創新,但僅僅是讓學生分析和討論案例,使得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沒有融合在一起。筆者認為,這兩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都難以發揮案例教學法的真正作用,廣大教師應當深刻地意識到,案例教學法并不是單純的案例教學,而是應當將案例與具體的教學活動結合在一起,如果將二者分離開來,就很難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除此之外,案例教學組織混亂也是案例教學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應用的主要困難。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教師都應當將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全程把控,然而由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前準備不足,使得課堂上難以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生在課后也難以對課程進行反饋。
(三)教師素質不高
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是制約案例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的阻礙,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審計類課程的教師都是在畢業后就進入到學校進行授課的,因此教師缺乏必要的審計實務經驗,難以解決實際是審計問題,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完善審計案例教學的對策
(一)建立審計案例教學庫
教學庫的建立,有利于豐富審計案例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在建立案例教學庫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以教學需求為導向,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運用互聯網絡來實現案例的收集。案例中可以包括報刊和雜志以及互聯網上的資源,教師在進行案例收集之后,必須對案例進行加工和處理,使得案例與審計理論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收集到的案例實現虛擬條件案例的創新,啟發學生思考,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
(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審計類課程當中,可以使教學方式變得多樣化,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當以教學目的和教學需求為導向,將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包括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對案例的分析以及課下反饋等。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案例之后,還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案例分析討論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案例教學法預期的教學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也作為考試內容,這里的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上表現情況以及課后案例的分析情況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融入到案例教學活動中來。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如果想靈活地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運用案例的能力,還應當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素養。這兩方面的能力對于教師來說是缺一不可的,專業理論素養是提高自身運用案例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走出去,多參與校外的培訓活動,或是到企業進行參觀和實習,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并與同校教師進行廣泛的溝通和交流,實現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審計課程學習方法的改革、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和老師綜合素質的提升。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審計案例不以獲取、教學形式單一與案例實施混亂、以及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相應地,需要建立審計案例教學庫、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生考核形式以及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等途徑,通過老師、學生和學校共同的努力來推進案例法在審計教學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扎桑.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4:249-250
[2]張琳琳.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
[3]萬誠.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18:202
[4]李曉琳.“案例教學法”在《版面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分析[A].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C],2015:15
作者簡介:張樂(1988年2月),女,四川達州,碩士研究生,助教,審計、國際會計方向,專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