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胡文娟
【摘要】伴隨著全球信息化的到來,公司面臨的外部風險不斷增加,中國的企業經歷了內控從無到有,從不成熟到相對完善的過程。然而,許多企業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后,留下的只是一紙空文,并沒有將內控融入日常運營中去,內控工作更是困難重重。本文就我國企業面臨的問題及現狀,提出了一些建設性建議,防范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
【關鍵詞】企業管理;內部控制;對策
一、企業內部控制的背景及發展意義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中國企業的做大做強,企業對于內外部的風險就需要更系統有力的控制,而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在中國就顯得愈發重要。內部控制要求企業將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在單位經營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戰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造長久價值的策略選擇;它要求結合自身所處的特定經營、行業和經濟環境通過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不斷提高營運活動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內部控制制定、執行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實現戰略目標。
企業內部控制的目的是在于保證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的長遠戰略的發展。由于各環節、各崗位之間都有可能出現管理混亂、工作不銜接和貪污舞弊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較完善的約束機制和財務內部牽制制度。
二、企業內部控制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一)內控制度規范不合理
企業在初期未建立完整、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錯誤的將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內部控制體系的唯一目標;企業在發展中逐步建立制度,導致對未來的風險考慮不足;或者伴隨新情況的出現,原有的制度不能適應卻沒有及時修改,使得制度具有不可操作性;內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較多,流程圖和配套表單較少,流程是如天書不易看懂,降低了員工的工作效率。
(二)崗位設置不合規,人員配置無效率
職位不相容分離原則是內部控制的一個基本原理,包括授權與執行、執行與審核、執行俞記錄、保管與記錄,即通俗的“管錢不管帳,管賬不管錢”就是這個道理。一些企業中往往為了節約人力成本,忽視了相互監督、制衡的重要性,實際安排一人多崗,而不少管理者價值觀低下,無法以身作則,不能帶頭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濫用職權,為企業埋下了財務欺詐、傳統舞弊、違法違紀等風險;招聘員工時只注重筆試和面試的考察,忽視了人員綜合素質的考察。
(三)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激勵機制
一些單位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既沒有檢查監督,又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企業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差錯事故和違規行為,沒有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屢查屢犯、屢糾屢錯。同時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使得員工對工作沒有積極性,對公司沒有忠誠度,給公司和個人帶來了雙向的負面影響。
三、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應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來保證制度的正確實施,并保證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圍繞內部環境、風險與評估、信息與溝通、控制活動、內部監督,最大程度地以風險防范、控制和提高效率為目標,使內控制度成為促進企業全面發展的動力。企業可以圍繞預算控制、授權控制兩個方面來重點建設內控制度。
1.預算控制。在決策時人為判斷可能出現錯誤和因人為失誤而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當管理者的權利范圍被放大,控制可能由于兩個或更多的人員串通或管理層不當地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而被僭越,因此預算作為對未來活動發生的有效預測,能敏感的度量出實際情況與目標指標的差別,做出進一步排查和防范工作,可以更好的規避可能帶來的風險。
2.授權控制。即關注崗位設置是否合規合理:企業最高管理層必須通過合理授權的方式,使各中間管理層和員工以所授權力作為開展工作的依據。首先,財務部門應按照崗位不相容原則設置財務崗位,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保證組織架構清晰。其次,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過程中,要注意注意授權的范圍、授權的層次與責任,避免內控制度重疊現象,防止出現責任不明、環節太多,人人有責卻又人人都不負責的問題,做到既能保證經營決策有效運作、管理制度有效貫徹,又能保證權力制衡得到落實。最后,企業在招聘、培訓、考核晉升、薪酬分配、項目組分工委派等環節嚴格把關,強化隊伍建設,建立專業全面的人員聘用機制和監督部門。
(二)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考評體系
考核考評、獎勵與懲罰,是保證內部制度運行的有效手段。因此,應當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列入考評范圍。通過利用內部審計、財務監督,有針對性地對內部工作流程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及時了解內部信息,及時查出內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隱患,并針對風險隱患或內部控制執行中的薄弱環節,有效及時的修正,對于重大問題還要進行連續、系統、深入的核查。同時考核結果還要與部門、人員的獎懲掛鉤,制定內部牽制制度監督檢查機制,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違規必罰,以罰促糾。企業可從文化激勵、工作激勵、薪酬激勵、目標激勵四個方面著手,切實加強對各項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和整改落實,加大對蓄意造假者的懲罰力度,激勵和鞭策有關部門及員工盡心盡力地做好內部控制工作,警示后來者不敢重蹈覆轍,有效促進內控案防執行力的不斷提高。
(三)建立風險評估體系
風險評估,是企業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風險評估體系。對于內部控制的研究,企業進行風險評估一般須經歷風險辨別、分析、管理、控制等過程。首先要結合其賴以存在的環境及企業內外部各種風險因素,辨別其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從環境及其風險的分析入手,對內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長處與短處,對外分析外界的機會和威脅,把握自己的生存機遇,突出風險點的防控治理。同時,企業的風險管理要以預防為主,即通過不斷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從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增加、補充或規范各內部控制環節來減輕可能面臨的風險。其次要建立內部監督機構,對企業高風險區域經常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已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最后,要善于轉嫁風險,如購買保險等。總之,不僅企業在日常的內部控制過程中這樣做,風險管理必須貫穿并滲透于企業控制的全過程,才能將內部控制目標達不成的風險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熊凌.淺析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J].財經界,2016(20)
[2]程明霞.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經營者,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