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利率市場化為背景,探討了商業銀行FTP機制中銀行內部關于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與負債業務的成本管理問題。研究發現,在資產業務中通過合理的資金定價與收益共享契約,可以解決現有的風險分配不均,提高整個系統的盈利能力,另外還發現,銀行可以通過同業合作中的業務創新在不降低原利潤水平的情況下減小風險的波動程度;針對我國商業銀行在負債業務的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也給出了優化方法,改進后的系統績效達到最優。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FTP;風險管理;成本管理;決策優化
一、 引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大多已經建立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即FTP),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通過實踐證明,FTP機制是實現全額資金管理模式的有效工具(許一覽,2012)。此外,FTP機制的運用范圍與調節范圍也非常廣,Kawano(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FTP的柔性機制可以為所有類型的商業銀行所使用;王平和肖軍(2012)分析了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機制設計和內部收益率曲線建設的影響;在模式上,吳沭林(2016)則總結了我國商業銀行運用FTP的現狀,對比分析商業銀行對于FTP管理系統運用的現狀及不足,探索提出適用于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的商業銀行FTP模式,此外針對FTP模式的研究還有Dimitriu(2010)和Pendse(2012)。針對FTP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現有研究已經非常豐富,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我國商業銀行資產業務中的風險共擔與負債業務中的成本管理兩個具體的問題,現有研究較少,且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以上述兩個問題為切入點,探討其在實踐過程中決策優化的可行性與具體途徑。
二、 背景描述與參數假設
在本文的分析過程中涉及到一些參數,解釋如下:rd>0表示存款利率,是關于存款期限的非減函數,現階段商業銀行在制定存款利率時多以存款期限為主要依據,沒有與存款額度掛鉤,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完成,市場的競爭加劇,由于大額存款的議價能力較強,根據存款期限與額度制定存款利率是一種市場趨勢。rl>0表示貸款利率。貸款利率不但與期限、額度相關,還與風險相關,同時考慮三種因素的貸款利率差別定價是一種未來趨勢。針對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大小關系,我們有以下考慮,雖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存款利率高于貸款利率,但本文研究的背景為長周期利率市場均衡化的狀態,由于利差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設rl>rd。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差別定價雖然給予了商業銀行很多自主定價權,但是,閆肅仙(2009)通過對日本銀行業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資金定價的經驗進行了總結,發現經過長期的價格博弈,利率會回歸,最終達到一種均衡態,在此情形下,存貸款利率主要決定因素是市場外生的。這是因為過于激烈競爭對所有競爭者的成本壓力都會很大,是一個不可持續的競爭狀態。在本文中,為了更好的聚焦研究問題,我們認為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均是由市場決定的,是一種經過長期市場競爭達到均衡狀態的外生變量。此外,ri>0表示同業拆借利率。用pd>0表示存款業務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pl>0表示貸款業務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在本文中我們假設銀行總行制定具體的FTP機制,在此機制下,總行與分行根據自己的決策變量追求各自利潤最大化,文中以符號?仔h表示總行的期望利潤,符號?仔b表示分行的期望利潤。
為了便于理解,本文繪制了一個銀行資產負債流程簡圖(見圖1),圖中紅色線條構成的部分為銀行的負債業務流程,綠色線條為資產業務流程。此外,我們認為,銀行總行可以通過同業拆借業務來調節其資金池的盈余與缺口。
三、 FTP中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
2013年7月20日起,我國全面放開了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管制,貸款利率由金融機構自行確定。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國超出基準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貸款為非法借貸,不受法律保護。在高度監管的銀行業,基本上不可能超出該范圍,也就意味著銀行業的貸款利率已經實現了現實意義上的完全自由化。自由化的同時也伴隨著更多的風險,所以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針對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問題,張璞(2014)圍繞FTP三種定價模式對利率風險的不同防范效果進行了比較分析,深入剖析了FTP體系在利率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運作原理,而本文則從數理模型入手,即對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內部資產業務風險管理問題進行運作優化研究,Levey(2008)雖提出基于FTP系統數據的決策優化分析框架,但并沒有針對風險管理展開研究。如上文所述,經過長時間市場的充分競爭會使貸款利率達到一個均衡水平,對外部資金價格進行錨定后,我們將重點關注商業銀行如何做好風險共擔與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關系的問題,該問題在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中非常突出,亟需尋求解決的途徑。在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資產管理(本文主要指貸款)中,銀行內部由于總行與分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總行將風險主要轉移給更接近一線業務的分行進行管理與承擔,以此角度來考慮,沒有做到總行與分行的風險共擔,而這有可能會損害整個系統的盈利績效。
本節中,我們所分析的具體資產業務流程簡述為: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貸款)市場出現資金需求,分行根據具體需求的額度并以總行制定的資產轉移支付價格rl向總行申請購買貸款,若總行不同意放貸,該過程結束;若總行同意放貸,則進行資金劃撥并收取資金使用費,貸款到期,無論出現不良與否,分行均按原購買貸款額度進行還款,至此整個過程結束。其中,分行向總行完成的轉移支付包括資金使用費和一定比例的收益(部分利潤上繳)。我們用T表示該筆貸款的額度;R表示該筆貸款的損失風險,即該筆貸款損失的可能性,其中?滋=E[R]為風險均值,?啄=D[R]為風險方差;?姿l表示該筆資產業務中分行所獲息差盈利的自留比例,具體的經濟內涵為總行對分行的薪酬激勵,0<?姿l<1。
四、 FTP中負債業務的成本管理
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存款利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勢必會加劇商業銀行在吸儲端的競爭,考慮到吸儲對商業銀行的重要性,這會給資產負債管理不善的銀行造成極大的挑戰,甚至會引發一系列銀行業的倒閉兼并潮。因此,在負債端合理的制定定價機制與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在未來商業銀行的運作中顯得格外重要。
本文通過回顧已經完成利率市場化的發達國家的銀行業發展歷程發現,價格戰只是在存款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階段特別突出,由于價格戰會導致成本的上升,是一個不可持續的競爭手段,通過長期的市場平衡,存款利率(價格)會穩定在某一水平,此時各個銀行之間的存款利率水平差異較小,不再是吸儲競爭的主要工具。在此背景下,個性化服務是銀行在吸儲競爭中的必要手段。劉蜀曦(2011)在其研究中指出,在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競爭中,客戶的轉換成本是造成該類伯川德悖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加大客戶的轉換成本,針對資金方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是提高競爭力的取勝之匙。然而,在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過程中,同時也會加大商業銀行的成本投入,且投入成本的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合理的控制成本,平衡好成本與負債額度之間的關系,是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的關鍵。
不難得出此時的最優吸儲額度q*=q0=c′-1q(ri-rd),整個內部系統在分散決策情況下達到最優狀態,轉移支付的上下游實現協調。另外,因為總行具有決策權,所以可以通過調節?準d值的大小決定系統整體利潤的具體分配。在分配過程中,如果保證?準d的取值合理,那么這將是對原有情形的一個帕累托最優改進,改進后雙方的利潤均有提升,所以雙方都有意愿進行合作改進。
五、 小結
隨著銀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管理工具的運用越來越重要與必要,本文基于決策優化的思想對我國商業銀行的FTP機制中存在的風險分配與成本分配不均兩個現實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發現通過收益共享契約可以使銀行系統內部的整體績效得到了改善。文章的結論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價值,但尚有諸多問題留待未來研究解決。
現實中,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止是金融政策的變化,還有經濟環境、產業結構等諸多方面的變化,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其他行業對銀行業的跨行業業務滲透,面對這些變化,銀行業不但要改進系統的內部經營環境,還要從外部環境著手,主動求變,在監管范圍內,進行小范圍小規模試點型的業務創新,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且在實踐中聯系理論,積極探索我國商業銀行的思變之路。
參考文獻:
[1] 蔣海,朱滔,李東輝.監管,多重代理與商業銀行治理的最優激勵契約設計[J].經濟研究,2010,45(4): 40-53.
[2] 黃金老.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J].經濟研究,2001,1(5).
[3] 劉蜀曦.基于市場結構的銀行存款利率定價策略研究[J].新金融,2011,(11):37-43.
[4] 彭純.優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J].新金融,2014,(5):4-8.
[5] 吳沭林.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及應用研究[J].經濟問題,2016,(3):60-66.
作者簡介:朱賈昂(1987-),男,漢族,安徽省宿州市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博士,交通銀行博士后工作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文化金融、博弈論。
收稿日期: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