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迪 黃菲
【摘要】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狀動脈(冠脈)綜合征的臨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治療, 研究組采用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顯效31例, 占51.7%, 有效26例, 占43.3%, 無效3例, 占5.0%, 總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顯效27例, 占45.0%, 有效22例, 占36.7%, 無效11例, 占18.3%, 總有效率為81.7%。研究組治療總有效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采用阿司匹林與替格瑞洛聯合治療, 效果顯著, 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臨床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94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由斑塊破裂所導致的畸形血栓, 血小板活化與其存在密切聯系[1-3]。其中, 不穩定型心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均屬于該范疇。臨床上, 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治療藥物[4, 5]。為探究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效果, 本院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為對象, 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 取得了一定成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男34例, 女26例;年齡43~67歲, 平均年齡(53.40±8.93)歲。研究組男31例, 女29例, 年齡41~68歲, 平均年齡(52.60±8.5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標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批號:BJ16067)口服治療, 以100 mg為標準, 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替格瑞洛(AstraZeneca, 批號:TAAG)治療, 90 mg/次, 2次/d。所有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 3 療效評定標準[6, 7] 顯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心電圖恢復至正常狀態, 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率>80%;有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 心電圖有所改善, 且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率50%~80%。無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 甚至出現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顯效31例, 占51.7%, 有效26例, 占43.3%, 無效3例, 占5.0%, 總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顯效27例, 占45.0%, 有效22例, 占36.7%, 無效11例, 占18.3%, 總有效率為81.7%。研究組治療總有效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屬于心血管急癥, 在臨床上極為常見,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易導致患者死亡[8-12]。ACS患者血小板聚集是形成血栓與發生心肌缺血的關鍵所在[13, 14]。目前, 阿司匹林和噻吩并吡啶類、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和非噻吩并吡啶類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 其中, 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屬于噻吩并吡啶類, 替羅非班屬于非噻吩并吡啶類, 而依替巴肽屬于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15-17]。臨床上雙聯抗血小板是常采用的治療方案, 其中, 包括阿司匹林與替格瑞洛[18, 19]。
阿司匹林是一種抗血小板常用藥物, 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可避免形成血栓。其是基于選擇性條件下, 對環氧化酶1(COX-1)進行抑制, 以達到防止血栓素A2形成的目的。替格瑞洛屬于新型P2Y12受體抑制劑, 是一種非噻吩吡啶類藥物, 對P2Y12受體的抑制作用, 且具有可逆性, 吸收速度快。其通過對二磷酸腺苷(ADP)制血栓作用的抑制, 達到控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目的。其中, 安全、快速、全面等是其基本特點[20, 21]。因替格瑞洛與P2Y12受體結合具有可逆性, 停藥后72 h, 血小板功能較好, 針對急行外科手術或改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有助于降低術中出血風險[22]。由于替格瑞洛本身具有活性, 無需轉化, 藥理作用見效快。替格瑞洛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基礎上, 具有阻斷血管平滑肌的P2Y12受體的作用, 擴張血管平滑肌。同時, ACS患者可釋放腺苷酸, 以達到增加冠脈血流、抗炎的目的, 預防猝死[23]。
本次研究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為對象,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通過阿司匹林治療, 研究組阿司匹林與替格瑞洛聯合治療。研究組顯效31例, 占51.7%, 有效26例, 占43.3%, 無效3例, 占5.0%, 總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顯效27例, 占45.0%, 有效22例, 占36.7%, 無效11例, 占18.3%, 總有效率為81.7%。研究組治療總有效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阿司匹林與替格瑞洛聯合治療效果顯著, 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熔, 孫健, 孫喆瑩.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觀察. 中國臨床研究, 2010, 23(12):1105.
[2] 張冬青, 田鳳軍. 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1):154-155.
[3] 劉小熊, 夏豪, 張琰, 等. 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4, 6(4):396-399.
[4] 孟令詩. 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21):149-150.
[5] 王莉, 陳靜, 賈艷梅, 等. 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護理觀察. 中國醫藥導刊, 2014, 16(8):1243-1244, 1246.
[6] 楊旭然. 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對比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16):3174.
[7] 李晶晶, 陳逸倫, 馬永東, 等. 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脈動脈介入術后血小板抑制效果的比較.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5, 15(18):3462-3465.
[8] 趙子粼, 覃善都, 黃梁艷, 等. 替格瑞洛對比氯吡格雷在PCI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臨床療效觀察. 吉林醫學, 2015, 36(15):3213-3215.
[9] 徐廣. 經皮冠脈介入聯合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心肌梗死34例臨床觀察. 安徽醫藥, 2015, 19(11):2203-2205.
[10] 郭勝紅, 曾彬. 替格瑞洛治療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療效分析.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5, 13(9):803-806.
[11] 張源萍, 宋明寶, 晉軍, 等. 經皮冠脈介入法圍術期替格瑞洛聯合替羅非班抗血小板出血風險臨床觀察.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5, 30(2):140-143.
[12] 高鵬, 仲寧, 暢君毅. 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血小板功能和炎癥因子的影響.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5, 7(6):763-766, 769.
[13] 朱洪坤. CYP2C19基因多態性對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療效的影響. 血栓與止血學, 2016, 22(1):1-6.
[14] 張穎, 汪蔚青, 楊偉.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療伴缺血性腦梗死史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比較.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6, 31(4):449-453.
[15] 王鐵. 替格瑞洛對比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黑龍江醫藥, 2016, 29(1):78-79.
[16] 許浩, 李久芬, 楊漢東, 等. 替格瑞洛聯合通心絡膠囊治療老年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觀察. 現代醫學, 2016(5):
693-696.
[17] 陳建玲, 談曉俠, 劉會玲. 替格瑞洛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預后效果的影響. 中國藥業, 2016, 25(2):32-34.
[18] 梁茜, 張健瑜, 楊希立, 等. 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經皮冠脈介入術后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6, 45(2):145-149.
[19] 朱華強.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5):5-6.
[20] 夏志琦, 王小慶, 孫曉紅, 等.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替格瑞洛治療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5):192-193.
[21] 高榮華, 任長杰. 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在冠脈介入術后治療中的對比性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1):156-157.
[22] 梁茜, 楊希立, 張健瑜, 等. 替格瑞洛對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6, 19(7):799-802.
[23] 王朋, 李東文, 呂陽, 等. 高齡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治療進展.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6(4):335-338.
[收稿日期: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