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真真
摘 要: 自主性課外閱讀的特征是學生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化“為考試而學”的單一學習為提高綜合素質的全面學習,化學會為會學、樂學和善學。培養初中生的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有利于跳出“為考試而學”的怪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中學語文 課外閱讀 自主性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拓展和延伸。進行廣泛的自主性課外閱讀,不僅可讓初中生突破語文課堂的限制,拓寬視野,更對他們獲取多元信息,不斷完善自我,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為了使初中語文教學踏準時代節拍,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培養呢?筆者認為應抓好激發興趣、選擇材料、講究方法和養成習慣四個環節。
一、激發興趣
多數學生認為,要學好語文,只要把課本讀透嚼爛即可,因而對課外閱讀幾乎放棄,毫無興趣。幸好,興趣是可以被激發的,那么教師要怎樣激發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1.巧用課堂激趣。激發初中生自主性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堂施教藝術是關鍵。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用課內閱讀的“例題”解課外的“方程”,再用課外的營養滋潤課內的內容,實現由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的延伸。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先敘述魯迅小時候“早”的故事,介紹他一生剛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和不輟筆耕、不懈探索救國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學生對這位偉人的崇敬之情,進而引導學生閱讀《朝花夕拾》等。在妙趣橫生的課堂講授中,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自然地把學生從課堂引向課外,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
2.利用課外活動激趣。語文教學可圍繞課外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會、課本劇表演、自辦手抄報等。此外,還可以評選故事大王、讀書小標兵、讀書小能手等,讓一次次豐富多彩的活動轉化為一股股催動學生多讀、好讀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通過長期引導,使學生認識“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為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邁出扎實的第一步。
二、選擇材料
興趣的激發為自主性課外閱讀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但因可供讀物十分廣泛,而初中生的世界觀還未完全定型,理解水平不高,辨別能力較弱,教師必須幫助他們選擇讀物。哪些讀物適合初中生閱讀呢?
1.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初中語文課本節選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如《水滸傳》《西游記》《儒林外史》《日出》《吶喊》《普希金詩集》等。閱讀這些除課文節選外的讀物,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節選課文內涵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2.具有時代性、信息化的讀物。《讀者》、《青年博覽》、《青年文摘》、《小說選刊》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優秀報刊,既切合初中生生活實際,又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能擴大其視野,助其踏準時代節奏,是“與時俱進”的好讀物。
讀物的選擇為初中生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語文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收集信息,根據學生實際適當推薦優秀讀物,使學生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
三、講究方法
自主性課外閱讀要規范、高效,必須講究閱讀方法。目前,絕大多數初中生對如何“讀”的問題并不很明確,往往費時卻不見實效。為讓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會讀,更必須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是初中生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
科學的閱讀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把書分為五類,認為“有當讀之書,有熟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再三細看之書,有當備以查考之書”。因此,課外閱讀方法眾多,有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應指導學生根據讀物的不同體裁選用不同閱讀法,如長篇小說宜用跳讀法、速讀法;短篇小說用精讀法;散文、詩歌等宜用有聲誦讀法等。此外,還可用材料剪輯法、文摘卡片法、列表比較法等,供學生課外閱讀時靈活應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靈活掌握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擔負起初中生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重任。
四、養成習慣
課外閱讀貴在堅持,才能顯成效,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必然收效甚微。尤其初中生,閱讀能力弱,閱讀習慣差,更應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根本保證。
1.養成“每天讀一點”的習慣。要使自主性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種自覺行動,必須養成“每天讀一點”的習慣。初中生雖學習任務重,考試壓力大,也要擠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即使考試階段也不放棄。當然,節假日是學生自主性課外閱讀的最佳時機,可安排更多的時間閱讀。每天讀一點,習慣成自然,慢慢地,你會覺得一天沒讀書,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東西。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和及時“收倉入庫”的習慣。課外閱讀要發揮最佳成效,還要引導并督促學生養成閱讀時選用“圈點批注”,分門摘錄,提綱挈領,寫簡要的心得體會等方法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并適時把所讀內容及時篩選、收藏、貯存,及時“收倉入庫”的習慣。可分兩步:(1)及時收集、整理、歸類。把閱讀所記筆記、卡片,所剪輯材料及時收集,通過分門別類的整理,有序歸類“入庫”。如描寫可分人物、環境庫等。人物庫又可分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等小庫,肖像又根據年齡分老、中、青、少四庫。做好目錄索引,以便隨時查看。(2)朗讀、背誦、理解。優秀讀物不僅要收集,更要朗讀、背誦、理解。這樣才能把材料直接攝入大腦,收藏于“大腦庫”,這是較完善的“收倉入庫”。當然,基礎好的學生還可以把所讀內容有機地與自己的思想融合,寫寫小論文,這是閱讀的最高成就,也是最有成效的“收倉入庫”。自主性課外閱讀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長期堅持。習慣一旦養成就終身受益。所以,良好習慣的養成為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培養提供了根本保證。
參考文獻:
[1]廖國國.閱讀悅讀——淺談初中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3.36.
[2]楊彩霞,楊志明.試論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1.2.
[3]應德領.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