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敏
【摘要】: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對于促進我國的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等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促進資源合理利用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對于我國的經濟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現實中,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很大。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水利工程 ; 工程管理 ; 生態環境
人類要生存發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惡性的動態式的生態平衡,使其從“惡”變“良”;同樣,也正是因為人類要發展,還需要“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態平衡,讓其向著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發展,而其中的代價,則正是我們在建設過程中所應充分注意的對環境保護問題。
1 水利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
1.1水利工程對于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大多數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破壞了河流長期演化成的生態環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態均一化和非連續化,從而改變了河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會改變河流的自然形態,引起局部河斷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變化,進而影響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發生變化。而水文、泥沙的改變是影響河流生態環境變化的原動力。進而影響到河流的水溫、水質、地質環境以及局部地區的氣候。
1.2水利工程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最顯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過程及運行過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過程中往往會破壞大量的林地、草叢、農田等植被。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運行期內,也會導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庫建設)所破壞。在河流區域周圍,植被種類多樣,而破壞這些植被使得這些植被生存環境喪失,造成物種群居減少,使得該區域的植物與動物之間的結構發生變化。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運行也使該區域的濕度增大,導致棲息于低于該區域濕度的鳥、獸的生活范圍遭到破壞,被迫向其他地區遷移。而且水利工程的建成也會阻礙動物的遷移,大大影響了動物的生活習性。
1.3水利工程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對社會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對淹沒區和工程范圍內土地占用和居民遷移安置,工礦交通等基本設施的拆遷重建,以及文物古跡的保護和遷移等的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往往都是以犧牲該區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鎮、工廠甚至文物古跡等,給該區域造成很大的損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該區域水位上升,該區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響,使耕地鹽堿化,甚至可能成為沼澤地。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該區域的氣候發生變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傳播,影響人群的身體健康。
2解決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影響的主要難題
2.1不可避免的環境影響。如水庫誘發強烈地震、大面積庫岸崩塌、瀕危珍稀動植物滅種等。
2.2以避免、減輕的環境影響。一般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和施工,加強管理等多種手段可以避免、減輕、或通過自然因素自身的調整又可建立起新的生態平衡。
2.3介于兩者之間的環境影響。主要是過大的淹沒損失而引起的社會問題和造成生態環境大面積惡化,修庫地下水位抬高造成的大面積的土地鹽堿化,如果治理不好則付出的代價將是極大的。所以,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已成為我國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這也是水利工作者在從事水利事業的同時要考慮的問題。
3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影響的對策
在我們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水利工程對于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正確處理水利工程與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二者和諧發展。
3.1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在某地區進行可能影響環境的工程建設,在規劃或其他活動之前,對其活動可能造成的周圍地區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并提出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以及制定相應方案。在進行水利工程時,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實現經濟建設、水利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項目不但要進行經濟評價,而且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科學地分析開發建設活動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并提出防治措施。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為水利工程項目合理選址提供依據,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給環境帶來難以消除的損害。在進行水利工程前,首先要進行環境狀況調查,對當地的氣候環境、水文、水質、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進行調查。其次就是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環境影響預測,對擬建水利工程可能對當地的環境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并預測造成影響的程度。最后對擬建水利工程進行綜合評價,對水利工程進行綜合評價就是通過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從整體上評價擬建工程的各要素和過程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及改變程度,為比較選擇方案提供依據。
3.2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水利工程中,我們要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設計階段,我們應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同時為魚類產卵提供條件以及為鳥類和水禽提供棲息地和避難所。在工程的建設階段,應優先考慮采用環保的技術措施,在水利工程時,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動物成長的環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階段,應建立水利工程環境影響監測和反饋機制,及時進行環境跟蹤評價,發現有明顯不良影響的,應及時采取改進措施,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3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為防止和緩解水利工程對該區域的經濟及生態平衡的破壞,應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對該區域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而且依靠當地自身的能力很難使生態得到平衡、經濟得到發展。因此,在水利工程方面,應實行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損害,誰補償”的原則,明確生態補償的主體及補償的范圍。在進行水利工程時,應在水利工程資金中提留一部分資金,用于對當地的生態進行補償,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的生態平衡。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利工程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它往往破壞大量的生態環境導致生態環境平衡。因此,衡量一個水利工程的成敗不僅要看它的工程技術解決的如何合理,還要看它在建設中對環境的影響是否得要重視和有具體的、完善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宋國光. 大型水利工程對生態影響的芻議[J ] . 國土經濟, 199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