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群
隨作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村住戶逐步減少,農村小學在校學生人數急劇減少,加之隨父母進城和擇校風的影響,西北農村有些學校成了空巢學校。有些學校學生數只有一位數。這就給長期習慣于大班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挑戰,也為實行小班化教學創造了機遇。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農村學生的福音。農村學校本來就條件差,教師少,師資力量薄弱。小班化教學能使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傳統的教學模式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尖子生“吃不飽”、中等生“難提高”、低級生“吃不消”。而小班化分層教學可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自我提升。因此,教師要重新學習,重新探索,更新教學理念,用新的教學方法來適應新的形勢。筆者結合自身的小班化教學實踐,結合西部農村學校的實際,提出小班化教學應進行分層教學的方法和同行探討商榷。
個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一種價值,世界的豐富多彩,人類的千姿百態也正源于此。對性格、愛好、習慣差異的學生實行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是很不公平的。只有實行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才能使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發展。那么如何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學習風格上的差異進行教學亦即分類推進呢?筆者通過分層教學的實踐認為應做好如下工作:
分層教學是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智力或學業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簡單的說就是對學習優秀的學生要求相對高,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求相對低,這種教學在實施中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加大了教師的壓力和工作量,因為分層教學要求教師不能再一個教案用到底,而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精心的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也就是為同一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一套教案,雖然教師的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因為班額小,學生少了,老師的負擔并不是很重,而教學質量一定會大幅度提高。
一、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分層教學分類推進
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采取學生自報和教師建議的方式,針對學生學習可能達到的水平,將學生分為相對穩定的甲、乙、丙三個層次。以上層次只是相對穩定,并非一成不變的,只要學生有進步,就會及時做出調整,以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向上一個層次靠攏。使不同學生在不同程度得到提高。
二、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分層次開展課堂教學
分層教學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要靠教師的精心設計、精心啟發,因勢利導。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備課時,要針對各類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制定出個性化方案。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收獲,主要是獲得知識的成功感,從而使一些落后的學生不再自卑,重拾信心。
1、教學目標有深有淺。教學時教師為目標而教,學生為目標而學。一般將課堂教學單元劃分為高、中、低三種目標,即發展目標、中層目標、基本目標。發展目標指的是要求丙層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綜合及其復雜的分析,并可以靈活運用;中層目標指的是要求大部分學生即中高層次的甲、乙類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比較復雜的分析與運用;基本目標指的是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及其簡單應用。
2、教學過程有快有慢。統一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決定了課堂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快慢有別。這既適應了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也符合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并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
3、布置作業有多有少。一般情況下,可把作業分成三大類:基礎題、必做題和選做題。富有彈性的層次性作業使學生擺脫了作業負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此同時,學生間的相互依賴性降低,從而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4、考試題目有難有易。測試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作業分層,教學測試也必然要有層次性。測試分層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考試仍然采用合卷閉卷的形式,但仍要達到分層分類的要求。即考試題目的70%是相同的,30%的題目是不同層次的,其中提供給甲、乙類學生的題目偏向于能力和綜合應用,提供給丙類同學的題目是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的加深和簡單應用。教學測試的層次性并非固定不變的,既然我們的教學強調的是個性化,教師就應該通過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在測試中鼓勵丙類中有進步的學生向乙類學生靠攏,乙類中的優秀學生也可以向甲類學生靠攏,引導和鼓勵學生實現自我突破。
5、評價標準有高有低。評價的作用是為被評價者提供反饋、建議,促其發展的途徑。在分層教學的課堂上,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由于分層目標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的,因而學生成功的機會很大。對于學生取得的學習成績給予必要的及時評價,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具有加強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作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方式要靈活多樣,如提問、觀察、小測驗等。要多表揚,多鼓勵,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其消除自卑感,獲得成功體驗。
三、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良好的課堂氣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只有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課堂參與度才會高。
1、老師要陪伴和參與學生學習,做學生學習的設計師、合作者和引路人。
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師真正走到學生中,參與和陪伴孩子學習,老師會有時蹲著,有時坐到學生中,有時半跪著進行指導,營造一種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氣氛,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更隨性地袒露心聲,展露情懷,這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2、老師要采取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求知欲,增強學習的動力。
小學生對動態的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在一個個問題得到解答的后面,是學生知識的積累,思維的啟迪和能力的提高。
3、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自由的學習氛圍和空間。
“學習是快樂的,思索是快樂的”。在這樣的求學探知中,使學生感受到他們自己才是課堂的主宰,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