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發打工大學生在社會中一直處于弱勢的地位,在用人單位之中扮演者弱者的身份。自發打工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符合主體性判定和從屬性判定,所以勞動法也適用于自發打工大學生,為自發打工大學生的基本權益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不排斥勞動法為自發打工大學生提供保護,我們也希望勞動法能夠更多的應用在司法實踐當中,同時還要制定非全日制用工特殊規則來保護自發打工大學生這一特殊勞動者。
關鍵詞 勞動法 適用性 自發打工 大學生
作者簡介:段凱,黃河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勞動法學、經濟法學、理論法學等。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76
“自發打工”是指大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自主的參加一些社會實踐的形式,與學校之間并沒有之間的聯系,不會受到學校的統一管理。由于沒有學校的保護,才會在社會上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處于弱勢的地位,很多用人單位沒有按照國家勞動法的規定給予大學生報酬,克扣自發打工大學生薪資的現象時有發生。自發打工大學生一般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雇傭關系、勞動關系、自雇式勞動。不管是那一種形式都應該受到勞動法的保護。
一、大學生自發打工的基本概述
自發打工大學生一般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雇傭關系、勞動關系、自雇式勞動。雇傭關系是指為有需求的人提供家教服務等勞動形式;勞動關系是指在勞動法的保護下,與用人單位形成雇傭關系,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形式;自雇式勞動是指自己開網店、自己創業的一類勞動形式。本文主要雇傭關系的勞動形式進行研究 。
由于自發打工大學生并不受到學校的統一管理,與實習、勤工儉學、兼職一類的勞動形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像是實習和勤工儉學都是在學校的監督與管理之下進行的,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分配與管理需要考慮學校的因素,學校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保護的作用。兼職是指大學生以學業為主,在自己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兼職,所以兼職大學生一般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約束,自己的來去也比較自由、隨意。
但是,自發打工大學生是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或者是假期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既受到用人單位的管束,還不會受到學校的統一管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社會上有部分用人單位抓住了自發打工大學生的這種心理,隨意的使用自發打工大學生,經常會讓他們干一些臟活、累活,自發打工大學生的付出與回報嚴重的不平衡,在社會上遭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
二、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自發打工大學生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
自發打工大學生在社會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造成這種弱勢地位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由于經濟貧困大學生屬于社會弱勢群體,另一方面是因為自發打工大學生是勞動者中的“弱者”。
1. 經濟貧困大學生屬于社會弱勢群體:
大學生普遍具有“經濟貧困”的基本特征。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處于大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已經能夠獨立生活,作為一名成年人,父母已經沒有為其提供經濟支持的義務,大學生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生活費,而不是一直依靠父母的接濟。如果父母不能及時遏制這種為大學生提供經濟支持的情況,大學生會一直無法獨立生活,甚至最后變成“啃老一族”。而且,大學生有義務向父母提供經濟上的支持,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我們經常能夠在新聞中看到有大學生帶著身體不便的父母求學的案列,他們都是現代大學生應該學習的榜樣。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資助大學生上學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只是父母處于一種善意,為了減輕大學生的生活壓力,并不是父母應該承擔的義務。另外,大學生能夠獲得經濟來源的途徑和經濟收入的數額都比較有限,如果不依靠父母的資助,想要滿足自己經濟上的需求還是有很大難度的。大學生畢竟接觸的社會有限,相比于“久經沙場”的老職員,大學生的勞動技能、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自然都比較弱。目前,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一般都是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像是派發傳單、促銷員、快遞員、送外賣等,對于技術水平的要求不高,工作量比較大,報酬卻比較低,由此可見,大學生群體自身“經濟貧困”是不爭的事實 。
2. 自發打工大學生是勞動者中的“弱者”:
大學生為了擺脫自己“經濟貧困”的現狀,除了廉價勞動力和請求父母資助以外,只有依靠自發打工來獲取經濟收入。自發打工大學生在勞動者中始終處于“弱勢”的地位,勞動者的“強勢”與“弱勢”是根據勞動者的能力進行劃分的,對于還沒有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處于弱勢的地位,自然而然就會被劃分到“弱者”當中。大學生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以及他們參加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他們的工作崗位具有臨時性、輔助性、可替代性的基本特征。面對比較強勢的用人單位,就會抓住自發打工大學生的這種基本特征,在薪資水平、工作時間、工作條件、工作保障等各個方面進行約束和克扣,自發打工大學生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也正是現代自發打工大學生的真實寫照 。
(二) 勞動法對于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保護的排斥
勞動法在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保護情況中的作用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學術界對于勞動法與自發打工大學生之間的關系眾說紛紜,主要表現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否定說”,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與自發打工大學生之間并不是屬于勞動關系,所以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權益也不會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另一方面是“保護說”,認為自發打工大學生與用人單位是一種另類的勞動關系,所以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權益也應該受到勞動法的保護。通過不斷的司法實踐研究中我們發現,學術界的專家大多贊成“否定說”的觀點。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目前自發打工大學生在社會中的地位已經有所改善,在前段時間的“季小莉案”中也獲得了勝訴,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勞動法的保護。但是,“否定說”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想觀念,并不說一個案件的勝訴就能夠改變的,還需要不斷的研究與探索 。
(三)勞動法以外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保護比較薄弱
從目前我國社會發展形勢來看,想要保護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還需在很大的難度,除了勞動法以外,其他社會因素的約束也增加了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保護面臨的挑戰。首先,從中國企業的發展形勢來看,想要企業善待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想法就非常的不現實。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的一項職責,是社會、人民、時代對企業發展的期待與要求。雖然企業社會責任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履行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整體水平比較低。自發打工大學生普遍會選擇在中小企業打工,很少能夠進入到大企業或者是跨國企業,即便進入了這些大企業,也無法保證這些企業能夠明確的落實社會責任。由此可見,想要企業善待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愿望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次,我國工會的力量嚴重不足,自發打工大學生想要借助工會的力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也是不現實的。工會的主要作用是維護工會會員的基本權益,但是我國《工會法》的建立并不是以工會會員為立足點,而是從工會本身的角度出發,這種立足點的差異就造成了工會職能的不健全,在實際生活中并不能發揮出工會預期的效果。目前,全國總工會都在積極的鼓勵大學生加入到工會當中,但是,由于工會本身的力量就比較薄弱,因此即使大學生加入了工會,也無法為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權益提供保障。
最后,民法對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的保護力度存在很大的不足。民法是天生的平等派,當民法無法解釋現代社會強弱懸殊的客觀現實的時候,法律從對社會主體無差別的關注轉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與保護 ,其中就包括了對勞動者的保護。從民法的角度來維護自發打工大學生的基本權益,不僅沒有提升對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權益保護,反而加重了自發打工大學生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民法的使用忽視了勞動法的存在,勞動者與一般民事主體的地位平等,勞動者之間的保護嚴重失衡。
三、勞動法與自發打工大學生的適應性分析
(一)司法角度
從司法角度來看,勞動法類推適用于自發打工大學生。類推適用是指類型、內容相似的案件按照同一種模式進行分析,使用相同的方式進行處理,通過對訟爭案件與法律規定案例的相似程度來決定裁判方式。勞動法是在民法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所以勞動法與民法之間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立法過程中也沒有明確的對勞動法的類推范圍進行約束,所以,勞動法類推適用于自發打工大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首先,要找到勞動法中存在的漏洞,這些漏洞是發展類推適用的先決條件,畢竟類推適用就是為了要填補法律上的漏洞而存在的。只有掌握了勞動法中的漏洞,以及找到與之相似的法律案件,滿足這些條件才能夠確保類推適用與自發打工大學生。其次,“童工”案例與自發打工大學生之間也存在著一些相似的論點,仔細推敲還是有類推的可能性。勞動法能夠使用在自發打工大學生當中主要取決于其主體資格,很多立法中表示了主體的合格與否并不是影響法律關系的主要因素 。
(二)立法角度
從立法的角度來看,立法雖然不能解決所有的社會,也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但是在研究自發打工大學生與勞動法之間關系的時候,還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在研究自發打工大學生權益保護的時候,應該從不同勞動需求的角度進行多元化的分析,可能會造成勞動范圍的擴大從而引發社會混亂,但是并不能因為這些干擾因素就任憑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權益受到侵害。基于我國現行的立法進行分析,立法者應該制定一套既能夠保證自發打工大學生基本權益,又能夠獲得工作機會的非全日制用工規則體系,從自發打工大學生、社會、企業多個角度進行全面的考慮。
從社會保險方面進行分析,企業應該強制繳納工傷保險,根據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意愿去繳納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盡可能減輕自發打工大學生的經濟負擔。從加班的角度進行分析,企業應該堅持“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個小時”的基本原則,根據用人單位和自發打工大學生的特殊情況可以進行適當的加班,但是也不能無視自發打工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等各方面狀況,無限制的要求其加班。另外,如果加班應該更具勞動法中的相關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為自發打工大學生的經濟利益提供保障 。
四、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勞動法是為了保障我國勞動者權益而存在的,對調整勞動關系的根本大法,自發打工大學生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勞動者,其基本權益也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目前,自發打工大學生在社會中一直處于弱勢的地位,經常會遭受到用人單位的不公平待遇,不利于自發打工大學生的發展。國家應該積極的對勞動法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使用類推法滿足勞動法對自發打工大學生的適用性,為自發打工大學生的權益提供保障。
注釋:
鄭萍.論勞動法之適用于自發打工大學生.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8-15.
魏曉莉.大學生校外打工的法律性質及法律保護探析.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8).45-46.
劉會青.大學生勞動權益法律保障問題的探究.中國政法大學.2010.
滕菲.大學生打工的勞動法保護研究.法制與社會.2015(35).293-294.
嚴霄云.符應理論視角:職業教育與中國新產業工人的生產——一項對H市XS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職校工(生)的研究.上海大學.2013.
郭志茹.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保障問題研究.內蒙古大學.2015.
付雅芹、翟玉娟.兼職在校大學生主體資格判斷——以經濟上從屬性與人格上從屬性為標準.中國勞動.2015(18).53-57.
陳亞林.論大學生打工勞動權益保護.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