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要:小學科學是以生活為基礎的學科,教學實踐證明,熱愛生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和質量。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好的實驗設計有利于學生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義務教材內容的完成。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實驗存在著一些不足,需教學一線的教師因地制宜適時改進。孩子都是有心人、熱心人,喜歡去碰觸生活里的科學,孩子更是將來的發明家,愿意嘗試去分析生活中科學!
關鍵詞:善于觀察;動手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熱愛科學
從教二十多年來,多數時間教學科學。科學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承擔著提高民族科學素質的重任。早期科學教育對每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科學對人們認識世界起著關鍵的培養作用。兒童自小就會形成對周圍世界的看法,而這些看法經常是不符合科學原理的。因此,及早對他們進行科學教育,有利于幫助他們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學概念,發展科學思維和語言能力,培養科學態度。小學科學課程承擔著培養小學生科學素質的責任,并應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科學素質的培養是義務教育的重要任務。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探究式的科學教育,通過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從而最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目的。就以我的蘇教版6年級上冊課本為例,我這一學期里就又頗多感受。我常常和孩子們上課一起玩,一起瘋!我和孩子們探討,這個課誰做主?經多次討論實驗證明,孩子們自己做主,我是輔導,是助手,更是好朋友,隨時聽從孩子們的呼喚。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發現生活中的科學
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個懶老師,許多問題和內容,在開學第一天就不知給孩子們了,翻翻新書,去看看今年的課題哪些是你熟悉的,你能駕馭的,你能給大家分享的?……我們這學期就沒有完全按照進度學習課程,《做酸奶》被孩子們興奮地提到了第一課,打破了書中的傳統,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每人帶來一小杯酸奶,并且詳細介紹酸奶的制作過程,有10個以上學生能流利復述。我的問題設計是:如何放置酸奶?有3個小組輕松匯報。并且還提示我另外的生活經驗,在我們北方地區,少用冰箱放置酸奶。孩子們匯報有6種稍微有區別的做法,我知道,盡管是父母幫助他們完成的,那也很欣慰了。孩子們課堂上分享了制作的成果樂趣。尤其是6(2)班的孩子,首先一定讓老師品嘗他們自己的作品。我真是成了品酸奶的大師了,我的評語還每一個都不能一樣!
科學科目在教學中,備課是很費勁的,因為他涉獵的知識面太廣,一個小知識,我也要查找很多相關資料,因為科學新課標中說:“科學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繁榮,促進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科學技術正深刻改變著社會,而社會的發展又對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不僅作為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驅動力,也代表著一種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一種當代公民必備的素質。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需要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對于增強公民參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每一點知識,我一定要滲透明了,把許多復雜的理論簡單化,是考驗一個老師最大的基本功。我總是用玩笑,用事實告訴孩子們熱愛生活里的點滴,珍惜生活的科學性。
之所以寫這個論文,我也是有大量的教學反思做后盾,在我教學六年級上冊《變色花》這一課時,讓孩子們從實驗入手,玩著學知識,有一個學生在提問時直接問我:“老師看到的一定就是事物的真相嗎?”我隨口就說:“那肯定!”可是學生反問:“,我們今天的實驗改變了你的回答。”我懵了!!孩子們大笑,原來實驗的結果就是,剛才還是一種東西,稍不留神一點添加,就徹底改變了顏色。我真是佩服孩子們的聰明,又覺得淘氣的可愛!是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科學,一起在生活里享受科學,一起讓我們的內心漸漸變得豐滿起來。這個不被大家看好,出不了太多成績的科學,卻讓我每天的教學意猶未盡。其實這也算我的失敗一課,但是如果我的失敗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生的收獲,這點失敗比我的成功更可貴。
新課標中說:“充分估計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尊重他們的經驗差異和學習特點,為他們設置合適的學習途徑和評測方法,引導他們主動地探究。小學科學課程中,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并不意味著學生自發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著降低教師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科學研究不僅揭示了兒童的發展潛能,還證明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包括家庭、學校、教師、同伴和社區文化會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進入學校以后,教師成為他們學習環境的重要提供者。”我雖然沒有成為名師,但是簡單的我每天都做到了。培養學生的良好觀察品質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許多科學家就一直擁有這些品質。
二、科學課讓生活與實踐深入人心
就這樣象散養一樣的玩中學習的科學課,讓我走進了孩子們的內心,讓孩子們走進了科學的殿堂。有人說:“科學可以是教育進入美好的境界,讓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隨生命始終。”我常常和孩子說,這句話原來是說給了梁思成、丁肇中、錢學森……將來有一天,這句話就是你最好的見證。我雖然是一個一窮二白的老師,但是也在科學教學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比如我們學習《搭建生命體的“積木"》這一課,我學習了很久,而且至今意猶未盡。孩子們羅列的探究問題更是達到上百個,尤其是家里有了長期病人的學生,更是關注細胞的研究。我們做的知識鏈接討論題,即使許多是孩子們開始從網上下載的,到了最后,全部成了他們自我對照研究的實例。羅列如下:師: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出示課件,簡單復習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
1、輕拿輕放,注意安全。
2、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側,左眼觀察。先調整好反光鏡的位置,讓光線穿過通光孔。
3、轉動調節旋鈕,調整到最清晰的狀態。
4、交換觀察時,重新對光、調整清楚。
5、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6、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7、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師:接下來我們就要借助顯微鏡來觀察洋蔥表皮。
1、觀察的同時把你看到的畫在活動記錄上。
2、學生借助顯微鏡來觀察洋蔥表皮。(2人一組)
3、匯報:你們發現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個神秘的世界?請從形狀、排列等方面進行描述。
4、學生匯報、交流,展示學生記錄。
生:我看到了一個個小方塊一樣的東西,形狀大概是長方形,排在一起。
5、出示洋蔥表皮細胞圖片。
師: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和這張圖片基本相同,只是顏色不同。老師來解釋一下,人們在制作標本的時候為了讓我們看得更清楚,通常會對標本染色,所以顏色可能會有不同,這個不重要。
師: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很多個小格子,形狀類似長方形,每一個都緊挨著,排列整齊、緊密,界線清晰。那么這些小格子是什么呢?
生:細胞。
師:是的,這一個個的小格子就是細胞,洋蔥表皮就是由許多個近似于長方形的小格子組成,其實這每一個小格子就是一個細胞。(板書細胞)最早發現細胞的人是英國物理學家胡克,他看到的細胞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6、播放視頻。(學生觀看胡克發現了細胞)
7、生: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軟木,發現有許多小孔,形狀如同蜂窩,于是給它們命名為細胞,意思就是小房子。再來看圖,洋蔥表皮就是由很多個細胞組成的。細胞十分微小,小到什么程度呢。
出示課件:單個洋蔥表皮細胞。
師:這樣一個洋蔥表皮細胞平均來說長可達10微米,寬2—5微米。我們現在認識的是個新的長度單位—微米,那么微米到底有多大呢?我們來體會一下。
師:同學們知道這張課桌有多長?(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1厘米)拿出活動記錄,請你用尺子畫出1厘米長的線段,再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毫米)請你用尺子畫出1毫米長的線段。那么微米和毫米又是什么關系呢?把1毫米再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1份,這就是1微米。這樣我們就體會到細胞到底有多么微小。
8、出示圖片(人體表皮細胞)。
師:這是人體表皮細胞,形狀為近似長方形,排列有些亂,界線不是很清楚。再來對比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表皮細胞有什么差別。人體表皮也是由許多不規則的細胞構成的,細胞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這兩種細胞的形狀、大小不完全一樣,所以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形狀和功能。板書:認識各種不同的細胞
師:同學們,剛才只看了洋蔥表皮肯定覺得不夠吧,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2種不同的標本,下面我們再來觀察。這一次只觀察不用畫圖,1個同學在觀察的時候,另一人閱讀老師下發的關于細胞的資料,看完后交換。
師:說說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個個形狀比較奇怪的細胞。
師:誰能到黑板上來畫畫。學生畫圖。
師:畫得不錯,果然是個不規則的圖形。其他同學看到的也一樣嗎?
生:有一點差別,我看到的細胞中間還有個圓圈。
師:那你來畫畫看。學生到黑板上畫圖。
師:中間的這個圓圈是什么呢?
生:細胞核。
師:是的,這就是細胞的核心物質——細胞核。以后我們還會學習,這里就不細說了。
出示各種細胞圖片,觀察它們形狀和結構的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認識一些不同的細胞。紅細胞
紅細胞呈雙面凹的圓餅狀,邊緣較厚,中間較薄,直徑通常是6微米~8微米。紫丁香葉細胞,形狀近似長方形,排列緊密。
人體骨細胞,形狀為不規則的橢圓形,排列有緊有松。
動物脂肪細胞,細胞較大,呈圓球形,排列比較疏松。
人體心肌細胞,形狀為長方形,彼此緊密連接,每個大小約為15微米。
師:不同的細胞大小不同、形狀各不相同、功能也不同。生物基本都
是由細胞構成,有些是由很多細胞組成的,也有生物是由一個細胞組成的,比如我們之前就認識的草履蟲、細菌等,它們是單細胞生物。大多數的細胞都很小,但是個別細胞卻很大,比如雞蛋中的蛋黃,直徑可達5、6厘米,人的坐骨神經細胞長1米左右,而大多數細胞的直徑在10微米——100微米之間,細胞的形狀也是多種多樣的。
師:隨著顯微鏡的改進和科學家們的不斷研究,人們對細胞又有了新的認識,我們接著往下看。這樣的活動多了以后,我和孩子們就成了一體的學習團隊,二十蒼白的講解和不愛聽的孩子搗亂。許多同學還給了我很多生活建議,關于化膿傷口,每個孩子都能簡單復述。而且對嚴重后果也做了追蹤探討。這就是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也許有一天比賽考試,我的科學成績也還是一般,但是有了一群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我覺得他們一生的學習和追求是豐富的,也就知足了。
三、科學課上對孩子科學與夢想的培養
我是一個平凡的小學老師,但是習慣成自然了,對于每個孩子,從小愿意為他們在內心種植夢想。包括我的科學課。所以無數次,無數個孩子在我的嘴里將來一定是:物理科學家,數學科學家,化學科學家……在一些大人眼里也許我是吹牛皮的,但是每當我在課堂上和孩子們四目相對,真誠的告訴他時,那一刻,他將會永遠記得。上了我們的地球這個單元,我們就在網上對地球做一個總結和探秘,孩子們最愿意和我分享電視9頻道的人與自然,其實他們說看過許多次,但是和老師一起看感覺就不一樣。我大膽鼓勵孩子們每天看科教頻道電視。孩子們也有自己許多的觀點,對地球對生活的認識。尤其是最近學習的探索宇宙單元里的《登月之旅》我們上了4節課,其中看電視實錄就2節課,神州8號登月,神舟八號飛船,是一艘無人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艘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本次飛行無人駕駛。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后,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座小型空間站。于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后,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并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于2011年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我只能講了開頭的一點,剩下的全部是學生要來敘述……常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科學課,課前準備要比其他學科花的工夫多得多。科學教師除了具備初步的物理、生物、化學、天文、現代化信息技術等知識外,還要在課前做好“學生混合編組”、“組內分工合作角色分配”、為學生準備“結構材料”等工作。“結構材料”就是材料之間有機組合,出示給學生的先后順序的設計。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有很多材料都是學校實驗室沒有的,這就要靠我們去生活中收集,在自然界中去捕捉。有的制作好了可以長期使用,積累多了建一個自制"百寶箱",你需要什么材料都能在"百寶箱"中取出,你也就覺得上科學課是一種樂趣了。總之,要當好一個出色的科學教師是辛苦的,但我每每看到學生成功的笑臉,我也樂在其中。只要能讓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科學知識與技能在課堂中有所體現,這就是好課。我們在課堂中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挖掘得深,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得在其中,就是好課,科學課就這樣上。
有了這樣的課堂,我的孩子們都成了科學狂,科學迷,科學粉絲,我也總是以為和孩子們在一起就是一個生活的發現者科學家。科學課程內容豐富,包羅萬象,上至宇宙星空,下到海洋生物,大到星球,小到細胞,可以說值得探究的問題太多太多了,保護好每個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教出一群齊刷刷的好成績孩子,去培養每一個不同孩子,用蝸牛的腳步去等待每一個孩子的慢慢長大,這是我的科學教學所得。今天不會,沒關系,明天再來學,明天還不懂沒關系,下次我們去努力,我的成績很一般,但是有一群愛科學的孩子。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了的教育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我認為科學在課堂上玩起來,就是快樂。我雖然暫時沒有利益收獲,但是有科學教學的陣地。我就是幸福,就是滿足。
總之,要當好一個出色的科學教師是辛苦的,但我每每看到學生成功的笑臉,我也樂在其中。只要能讓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科學知識與技能在課堂中有所體現,這就是好課。我們在課堂中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挖掘得當,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得在其中,就是好課,我的科學課就這樣上。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
[2] 百科知識全書.
[3] 小學科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