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需要更多的應用型優秀人才,這就要求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快題設計”法是一種快速、有效解決學生思維創造及圖形表現的一種方式,因此放在基礎課程中將使得學生在初入專業學習時就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快速分析能力及強化手繪表現能力的優勢。
引言
《快題設計》一直以來在眾多院校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存在,意在于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快速分析能力及手繪表現能力,以快速創意、快速表現的形式去表現具有原創性和設想性的設計概念或方案,最常見設置與工業設計及環境設計專業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需要更多應用型優秀人才,僅僅通過一門《快題設計》課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已遠遠不夠,因此需要對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做出改革變化。
《快題設計》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深遠影響
所謂“快題設計“從字面上的意義我們可以理解為,以·陜速創意、·陜速表現的形式去表現具有原創性和設想性的設計概念或方案。通過調研會發現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設定有快題設計課程或某課程中把快題設計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貫穿課程教學。如:在工業設計專業就常把快題設計放人《表現技法》、《產品設計》等課程中,許多的建筑院校或企業單位在招生或求職選拔中都運用快題設計進行重要的考研、求職選拔方式。如:廈門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要求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完成個建筑構造,要求從思維設計一草稿一建筑表現;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年考研中也通過快題設計進行建筑構造;工業設計工程師,著名的交通工具設計專家Marek Gomula同樣強調其快題設計方法,在廣西師范大學專題講座及工作坊中一直強調其快題訓練。
數碼技術下“快題設計”的意義
在21世紀的今天電腦已經成為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工具,數碼圖形技術也已經相當的成熟。各個設計學院相當的重視數碼技術的學習,都開展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造型設計等相關課程。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廣泛應用,其問題也越來越顯現。許多在校學生在初期學習了計算機技術后大量減少手繪訓練,專注于計算機仿真、直觀的表現優勢,常常陷入刻畫局部細節的困境中,導致設計中無全局觀、整體性。
快題設計法主要強調:短時間快速、完整的表現方案。其中重點是需要即能有設計創意又能夠有著手繪技法表現,是一種把理性程序和感性方法相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校的快題設計法主要放在第四、五學期,而計算機課程放置與第一、第二學期,因此當學生接觸到快題設計時手繪技法早已生疏,習慣于運用計算機輔助方式完成設計作品,首先使得手繪表現技法欠缺,其二是在思維的培養訓練中相對減少,由此導致部分學生早已形成思維惰性。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因此在學生入學之初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方法將能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長遠發展。
在基礎課程中引入“快題設計”的優勢
作為基礎課程,在高校教學中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如素描、色彩幾十年來幾乎仍然只注重寫實能力和技能;“三大構成”、“圖案設計”等課程也同樣受到抑制,學生作業更多在于如何畫得工整,對作業的評估偏向強調于學生認真程度。
藝術設計是一門同時需要擁有感性+理性的綜合性人才,由此創意思維的培養尤其重要。在各高校的教改中我們會發現各個高校對思維訓練尤其重視,有著許多關于創意思維模式的改革研究,但大多都放置于專業課程中,雖然這個時期進行思維強化訓練有著實際的意義,但如在教學之初就導入思維的培養相信將會讓學生能夠更輕松自如的受到影響,改變其傳統思維模式,更快的進入設計思維模式中。
如:素描、色彩、圖案設計等等基礎課程中幾乎有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對某個特定的主體通過思維轉換后形成新的表現形態,而這恰恰有著對手繪的高要求又有著對創新思維的要求,由此在基礎課程中就加入快題訓練的方法將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訓練強度,達到在基礎課程中就解決手繪表現及思維訓練兩大問題。
結語
基礎課程是各個學子在通過高考后進入專業學習中最開始接觸的課程,如何能夠有效的利用基礎課程達到更有效、更理想的教學目的將是教學改革的趨勢,因此在現代社會需求的推動下在傳統基礎課程模式中加入快題設計方法將實實在在對學生手繪及思維能力上形成有效的快速提高,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
作者簡介:韋維,職稱:講師,學位:碩士,所在院校: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
課題:2016JGBl51
“翻轉課堂”理念下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二維造型》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