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蓉 /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臨床麻醉教學中使用PBL教學法的效果分析
楊蓉蓉 /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其主旨是增強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關注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成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PBL教學法在臨床麻醉教學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并日益受到醫(yī)學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文章就PBL教學法的概念、重要性、教學應用做簡要闡述,以期能夠為臨床麻醉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麻醉;教學;PBL
麻醉學是一項涉及面十分廣泛的學科,它融合了內科、外科、其他臨床科學以及藥理、病理、人體解剖等多種專業(yè)知識,對于臨床麻醉、重癥監(jiān)測、疼痛診療等都有深入研究。作為麻醉醫(yī)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過硬的專業(yè)操作技能,還要熟悉掌握內科學、藥理學的相關知識,基于此,臨床麻醉學的教學目標就是要教授學生麻醉技能,并且要學生明確手術以及麻醉會給病患帶來的影響,以及病患可能會出現(xiàn)的生命體征的相應變化,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病情分析并做出相應的處理,以確保病患在麻醉期間的生命安全。麻醉學是一項要求動手能力強的學科,學生在進入學習中往往會對臨床操作十分感興趣,而忽略了理論知識,作為帶教老師,如何有效融合理論與實踐,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綜合能力,是我們應當注重研究的課題。
PBL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以病例為導入,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輔助,強調將學習引入到實際的問題背景中,設置實例展開研究,鼓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小組討論、總結報告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對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并得出最終結論,引導學生挖掘、學習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在臨床麻醉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方法,可以借助麻醉案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去思考病例相關的知識問題,由病例引入學科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1.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講授的內容是一樣的,能夠吸收多少全在學生個體差異,有些學生理解的很好,知識接收也快,有些學生思維跟不上課堂,知識就一知半解,遇到問題后也不能及時、準確的做出解答,久而久之學習效果就會更差。在臨床麻醉的學習中,學生的類型差異比較大,有本科生、碩士生、基層醫(yī)生,也有臨床專業(yè)、麻醉專業(yè)等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有的是具備麻醉學科基礎知識的,而有的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麻醉,這些學生專業(yè)素質參次不齊,在麻醉教學中給教師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如何平衡教學讓學生都能學到知識使教師付出很大心力。PBL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轉變角色,站到主體地位,由一個觀察者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學生在課前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根據(jù)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揚長避短,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問題研究中去。在發(fā)現(xiàn)探索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有助于學生構建自我完整的知識體系;麻醉學是一項需要聯(lián)合多種其他專科共同學習的學科,并且隨著醫(y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麻醉科醫(yī)生還要掌握相關器械的操作要領,有能力的學生在PBL教學模式下可以充分涉獵這些領域,對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PBL教學模式還十分注重學生的自我表達和團隊合作,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和課堂演講,將自己所學表達出來,而如何讓自己講的內容能有效地被別的同學所理解吸收,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1.2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由于接受臨床麻醉教學的學生很多,并且專業(yè)各不相同,在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上也各不相同,帶教老師當然也比較喜歡教學習態(tài)度認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不強的學生重視的程度也不夠高。PBL的教學方式讓教師走下講臺,但是卻賦予了教師更多的教學任務,教師不僅僅只是備課講課就行了,教師在課堂上成為了一個組織者、指導者,要引導學生由案例問題切入課堂,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對討論的結果提供反饋,幫助學生在問題探討過程中整合、協(xié)調基本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互動,讓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小組關系,并鼓勵學生們互相評論。PBL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教師的能力強了,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課堂,設置出更好的學習案例,才能發(fā)揮出更大的指導作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理念,對教師的提升也是一種益助,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2.1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病例設置應當簡單明了,典型生動。病例設置應當圍繞教學內容來組織材料,將要討論的問題限定在學生的知識范圍之內,讓學生有足夠的研究、探討的余地,如果案例設置的復雜,在一開始學生就失去了探究的興趣,那么更不會有課堂上的深入討論。
(2)給學生以充足的準備時間,讓學生能夠多多查閱資料,整理資料,為課堂分組討論做準備,同時應當保證充足的教學資源,擴大藏書量,拓展藏書范圍,讓學生有資料可查。
(3)教師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轉變,由主為輔,但是不可放松對課堂的掌控,教師要對學生在病例討論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做出指導或講解,注意協(xié)調小組關系,控制課堂節(jié)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員參與到課堂討論中。
(4)要有配套的評價方法。教學方式做出了改革,相應的考核方式也應當作出轉變。在考試中要增大主觀題的比重,減少客觀題的數(shù)量,病例分析題可作為考試重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揮余地,PBL的教學方式鍛煉的是學生的判斷分析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考核的重點也應當以此為主,如果還是設置死記硬背的題目,那么就違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也無從考量教學效果。
2.2教學實例簡析
以神經(jīng)阻滯療法課程為例,將學生分為傳統(tǒng)教學組和PBL教學組,傳統(tǒng)教學依舊是課堂教授知識點為主進行傳授,PBL教學組以臨床病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總結問題——給出結論為流程,學生以15人一組,各組選取一個組長,每組依據(jù)問題去閱讀材料,搜集資料,小組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并進行分析整理,最后匯總,在課堂上由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其他小組成員做出補充,教師掌控課堂進度和秩序。以神經(jīng)阻滯療法為例,提出下列問題:
(1)哪些神經(jīng)可以用作神經(jīng)阻滯?
傳統(tǒng)教學組回答:面神經(jīng)、半月神經(jīng)、三叉神經(jīng)、頸椎旁神經(jīng)、肩胛上神經(jīng)、肋間神經(jīng)、胸椎旁神經(jīng)、腰神經(jīng)、坐骨神經(jīng)、股神經(jīng)等等。
PBL教學組回答:末梢神經(jīng)都可做神經(jīng)阻滯。
(2)理想的疼痛治療方法有哪些?
傳統(tǒng)教學組回答:物理療法、神經(jīng)刺激療法、微創(chuàng)療法、心理學療法、中醫(yī)、針灸療法。
PBL教學組回答:除了課本上講解的療法之外,還有行為療法、基因療法、催眠療法、支持療法、中華武術的點穴等等。
(3)目前神經(jīng)阻滯還有哪些缺點?
傳統(tǒng)教學組回答:神經(jīng)損傷、神經(jīng)麻痹、神經(jīng)性休克、出血、感染。
PBL教學組回答:除以上課本講到的缺點之外,神經(jīng)阻滯對患者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患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應當引起注意,并且對麻醉醫(yī)生的要求很高,不能廣泛推廣。
PBL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教師的積極性,實行了教學雙向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對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不斷加強PBL教學的應用與改進,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才能使PBL教學更加高效、實用。
姜春明,王竹穎.PBL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