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天
數學素養是指在數學教育中逐漸培養形成的數學思維、數學意識以及分析和應用數學的能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提高初中生數學素養是素質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目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多數教師只注重數學知識與解題技巧的講解,忽略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提高初中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系統、完整的工程,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
一、初中生數學素養現狀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初中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初中數學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小學數學的提升,也是高中數學的基礎。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成績相差很大,一些學生的數學成績過于落后,缺乏自信心。在日常的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大量布置數學作業。許多教師、家長甚至有些學生都深信“熟能生巧”。這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與初中生數學素養的提高相去甚遠。這種教育環境使學生很少對數學抱有極大的熱情,可能他們的成績會提高,但很難形成理性的數學思維和巧妙應用數學的能力,這就是一種高分低能的表現。由于教育方式的影響,造成了我國初中生總體的數學素養十分不理想。根據一些教育機構做的調查顯示,初中生的數學素養差異較大,但數學素養水平普遍較低。在調查中,很少有學生能夠展現出較強的數學能力,尤其是在數學思維、數學應用方面。
二、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性
馮紐曼曾說過:“數學方法滲透并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越來越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重要標識。”可見數學早已成為了各個學科發展的基礎與推動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有能力在實際中應用數學。數學素養的提高不只表現在數學分數與成績上,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更深刻,從而真正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數學素養進行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甚至進行發明創造。
三、提高數學素養的方法
(一)改變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想學好一門學科,首先要先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課上,教師講解知識、例題;課下,學生大量做題。枯燥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應該摒棄雙基教學的思維,轉而注重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培養。在課上,對于知識點的講解,不能只對公式和定理進行演繹論證。教師應該把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講解出來,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引入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思維
在日常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減少對單純數學試題的講解,應該適當引入現實問題的情境,以具體的現實問題為載體,把數學問題滲入其中,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現實問題。在面對現實問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獨自發掘其中的數學知識,并利用自身的數學知識儲備去解決問題。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適當引入現實問題的情境,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思維。
(三)創設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注重書本知識的雙基教育很難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學生,過度地強調書本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與視野。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多數初中生已經失去了數學應用能力,往往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先從照本宣科的傳統教育中走出來,從一成不變的教材中走出去,充分利用課外資源。
總之,在目前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實現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學目標。為了提高初中生的數學素養,必須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從應試教育轉到全面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上來。教師應改變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平臺,并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