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曉寧+喬玉


內容摘要: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產業之間的融合越來越明顯。產業融合也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進一步把握產業融合的內涵,推動產業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發展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文化旅游發展的背景,分析了產業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內容,并就如何實現其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產業融合 文化旅游產業 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機遇分析
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正逐漸成為當前現代旅游產業的重要支柱。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既可以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同時也能夠完善和豐富旅游項目的價值以及內容,對于保護和開發文化內涵都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正是基于此,文化旅游產業正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在目前現代旅游產業發展進入到大發展、大融合、大產業的新形勢下,政府部門圍繞推動和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的鼓勵和扶持政策,這些政策的執行和實施都為文化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制定并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在這一政策文件中將旅游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加以扶持,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和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升級,成為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現代服務業。除此之外,在2013年我國還制定并發布了《旅游法》,這一法律的制定和發布也標志著旅游產業正逐漸邁向法制化發展道路。在此背景下,我國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也進入新常態,尤其是“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更是為我國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和主題。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居民對于文化旅游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文化旅游的需求差異性也越來越高,在這一背景下文化旅游產業鏈條正逐漸擴展和延伸。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帶動作用比較強、綜合性也比較高,已經在多個領域、多個區域以及多個產業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底蘊比較深厚的地區,多元群式發展正成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在新的經濟和社會形態下,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大趨勢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勢頭越來越足,產業融合式發展正逐漸成為新常態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產業融合背景下旅游業發展的內容分析
第一,資源融合是旅游業產業融合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旅游業來講,資源的整合是一項重要發展內容,資源融合作為資源整合的表現形式其過程也相對比較復雜。實現旅游業資源融合不僅能夠提升旅游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產業整合能力,同時也可以為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以及產品資源。對于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產業來講,資源融合的程度越高意味著其價值就越大。尤其是我國的旅游資源、人文資源以及社會公共資源都比較豐富,同時人文歷史悠久,地域廣闊,既有古建筑、文物遺跡等物質類的資源,也有文化習俗、民間藝術等非物質文化資源,同時也有環境、土地、人力、基礎設施等公共資源,將上述這些資源跟文化旅游產業進行有機結合,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融合背景下旅游產業的大飛躍。
第二,技術融合是旅游業產業融合的關鍵和核心(見圖1)。尤其是當前在網絡創意產業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產業與新技術之間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旅游市場中的體驗、創意和創新類的新型旅游產品越來越多,這不僅增強了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同時也依靠不斷豐富和發展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擴展了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范疇。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強化技術融合是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發展旅游市場的同時也應當重視新技術、新手段的運用,增強旅游市場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應依靠技術發展和技術進步支撐旅游市場、旅游項目的創新和發展,積極嘗試諸如大型實景演出、遺產旅游以及主題公園在內的新型旅游市場,并將技術融合作為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推動力,切實發揮技術融合在產業融合背景下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
第三,功能融合是旅游業產業融合的重要內容(見圖2)。在當前區域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產業之間的不斷融合使得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再拘泥于單一產業,還應當在發展過程中充分結合當地民眾社會需求以及地區的社會功能,實現區域范圍內的功能融合。歷史街區、公園以及購物廣場的建設并不僅僅只是滿足旅游需求,而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一新變化下,旅游產業的發展在原有基礎上也增加了新的內涵和功能,需要在產業融合的基礎上實現游客跟當地居民的資源共享,以及宜居和宜游功能的結合。只有實現產業融合基礎上的旅游產業功能融合,才能夠進一步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空間,將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再僅僅拘泥于旅游本身,將旅游發展格局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合理布局。
第四,界域融合是旅游業產業融合的發展和提升(見圖3)。在產業融合背景下的界域融合也是一種跨界融合,是對原有的行業邊界以及常規產業、發展領域的突破過程。實現旅游產業的界域融合既能夠延伸和拓展產業邊界以及產業領域,同時也能夠為產業融合提供比較多的范本,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旅游產業的帶動價值。不僅如此,產業融合下的旅游產業界域融合也有助于在微觀上對原先的市場結構產生積極影響,在共同作用下產生新的能效作用,提升整體效益。而在宏觀上,實現界域融合也有助于優化區域內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及產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推動該地區產業升級,實現科學持續性發展。在管理實踐中,旅游產業的界域融合在多個方面已經有所有體現,并逐漸形成了諸如工業參觀與體驗旅游、農業采摘體驗旅游、會展旅游、表演旅游、商業旅游、動漫影視旅游等新形式。諸如此類的界域融合也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提升了地區經濟跟文化旅游之間的關聯,對于提升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產業發展質量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五,區域融合是旅游業產業融合的空間拓展(見圖4)。在產業融合背景下進行旅游產業發展,也需要在區域融合方面有所發展。實現旅游產業的區域融合既有助于提升旅游產業在空間范疇上的競爭實力,同時也能夠實現區域環境內的經濟發展最優化。在管理實踐中,相關部門和策劃者應當緊緊圍繞旅游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實現景區、城區以及園區之間的有機融合,實現融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節約資源,提升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率,減少因為重復性建設造成的損失浪費,并使得融合區域范圍內的經濟社會效益獲得最大化效果。正是基于此,實現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產業發展,推動景區、城區與園區之間的區域融合正逐漸成為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產業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議
第一,積極實施政策引導。政府部門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需要政府部門制定專門的政策加以引導和鼓勵。進一步理順管理機制,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頂層設計,制定并實施相關政策法規,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性發展。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當在規劃方面加以完善,實現國家整體發展規劃跟文化旅游產業規劃的結合,提升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有效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不僅如此,政府部門還應當強化輿論引導,推動旅游產業管理理念創新發展,依靠良好的輿論環境推動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第二,推動文化旅游之間的互動交流。對于文化旅游產業來講,文化和旅游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實現文化旅游之間的關聯和互動也是進一步推動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環節。應積極鼓勵諸如絲綢之路文化旅游、黃帝陵文化旅游等新型的文化旅游項目,鼓勵文化旅游項目創新。通過打造文化旅游產業代表性項目,積極推動地區文化跟經濟、旅游之間的融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多元融合發展。
第三,鼓勵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也是產業融合背景下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能力對于推動旅游產業融合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在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中,也要求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依靠技術進步和科技發展,豐富文化旅游產品和旅游項目,健全完善導游服務類設施,切實推動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第四,加大市場推進力度。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對于文化旅游產業來講也是如此。進一步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的市場化程度,提高市場在文化旅游產業中的資源配置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式發展。在發展實踐中,應當進一步依靠市場化操作進行文化旅游項目的運營和投資,在此基礎上擴大就業、吸引客戶,并切實滿足居民和游客的旅游需求,依靠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提升文化旅游資源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真正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五,人才保障。人才保障也是實現產業融合背景下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文化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依舊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加強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和建設對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當前管理實踐中,人才比例不適當、人才保障機制不健全以及人才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依舊制約著文化旅游產業的持續性發展。在后續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應當緊緊圍繞上述問題,切實加強人力資源保障,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體制,切實解決好制約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人才瓶頸,為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吳剛,王海濤,劉晨帆,徐立.基于空間認知的虛擬地理環境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6)
2.孔翔,苗長松.空間的文化解讀與轉型期中國的和諧發展[J].世界地理研究,2011(2)
3.侯兵,黃震方,徐海軍.文化旅游的空間形態研究——基于文化空間的綜述與啟示[J].旅游學刊,2011(3)
4.李東和,張捷.國內旅游現象空間分異研究進展與展望[J].人文地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