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琴
摘要:從文學語篇的角度對語用預設在戲劇《推銷員之死》中作用和功能做了初步的分析,主要論述了語用預設在作品中的語篇銜接、組織和戲劇性功能。作為語用學的重要課題之一,語用預設的語篇視角的研究成果不僅是語用學內涵的延伸,同時也為文學欣賞和創作提供一個新視角。
關鍵詞:《推銷員之死》 語用預設 組織功能 戲劇性
一、引言
戲劇文學是再創造的文學劇本,臺詞是戲劇語言的主體,包括對白、獨白和旁白。它的語言具有簡潔、精煉、口語化、個性化和文學性的特征。這就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運用戲劇語言的獨特性充分揭示人物性格,展現戲劇沖突,推動情節發展。隨著英美戲劇在本土的興起,學者們對戲劇文學的研究已數見不鮮,已小有成就。但角度不同;近年來學者們開始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戲劇文學。如王莉“語用原則的應用與劇本人物性格及其關系的分析”。本文將一得之見,探討預設在戲劇文本《推銷員之死》的語用功能,試圖為戲劇文學的欣賞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推銷員之死》是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成名作,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現代悲劇,它講述的是普通人的夢想破滅的悲劇故事。劇本的情節安排巧妙,不僅嫻熟了應用了易卜生慣用的寫作技巧,還遵循了傳統的“三一律”,即情節、時間和地點的一致性。鑒于此,本文選取劇本《推銷員之死》為例,分析劇作家如何運用預設這一強有力的語言策略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和制造典型戲劇沖突。
二、語用預設的語篇視角
隨著學者們對語用預設研究的深入,語用預設在文學語篇中的構建作用也成為語言學家們研究的熱點之一。法國語言學家Durot指出,預設的基本功能就是為語篇的進一步發展建立一個框架。本土學者朱永生等對語用預設的語篇功能作了比較詳細的研究。他們指出,語用預設在語言交際的信息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發話者在發出一個語段時往往同時表達了預設信息和斷言信息。斷言信息構成了信息流中的新信息,預設信息則是信息結構的起點。從動態的角度看,語言交際是發話者和受話者為進行信息的傳遞而磋商共有場(common ground)的互動過程。
三、預設在戲劇《推銷員之死》中的語篇功能
1.預設是戲劇的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橋梁
文學語篇既可以表征現實世界,也可以表征虛擬世界。當文學語篇表征現實世界時,讀者在解讀語篇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建立起語篇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當文學語篇表征虛擬世界時,作者往往運用預設來表征虛擬事物的存在,并以此來確立一個虛擬世界,讀者在解讀語篇時也是通過語篇中的預設來假設虛擬世界的存在,并把自己置于虛擬世界中,從而對語篇作出理解。
戲劇文學是再創作的文學劇本,自然也是一種語篇。它是演員之間、演員和觀眾進行的交流。預設在戲劇文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預設在文學語篇中常常通過語言本身的描述,嵌入或通過陳述者的隱含話語來體現。在戲劇作品中,除了運用以上方式來實現,劇作家們還通過舞臺的道具,背景及舞臺音樂等戲劇手段來預設虛擬世界。在劇本《推銷員之死》中,劇中的許多“情節”實際發生在威利那精神錯亂、反應遲鈍的腦海中。編劇通過預設這一有效的策略來實現場景的切換。如圖:
現實世界:威利的家矮小又陰暗,被高聳的建筑包圍;只能看見從天上照射的青光;四周籠罩著憤怒的橘紅色。
虛擬世界:寬敞明亮的房子周圍旋律優美的音樂;房子的四周草原、樹木和天空。
布景1預設:燈光亮→燈光暗過去切換到現在
布景2預設:燈光暗→燈光亮現在切換到過去
笛聲1預設:優美的旋律憂傷的旋律→過去切換到現在
笛聲2預設:憂傷的旋律優美的旋律→現在切換到過去
上圖中,預設作為介質來連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威利的現實世界是年過六旬已經筋疲力盡還是一事無成的銷售員。花了一生的心血購買的房子已經失去了過去的田園風情,他時常想起在春天釋放香氣的紫丁香、紫藤和牡丹花,這種美好歡快的情緒通過輕快的笛聲微妙地預設出來了。場景切換到現實,如今卻被那高聳的高樓大廈緊緊包圍著,再加上自己的事業不如意,那種憂傷、無奈又惶恐的情緒漸漸展現,緩慢憂傷的笛聲及陰暗的燈光預設了主人翁威利這種心情,這兩種場景通過燈光和舞臺音樂自然切換來實現過渡。
戲劇一啟幕,劇作家就運用舞臺背景和音樂來預設故事發生的背景。縈繞于耳際的笛聲樂曲不時的更換以預設樂觀或者悲哀的基調。預設的共知性巧妙地把觀眾或讀者和劇本的語篇世界銜接起來。整幕劇中貫穿始終的是主人翁威利對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交替。為了讓觀眾或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劇情的發展并拉近讀者和虛擬世界的距離,作者運用預設作為橋梁來傳遞信息,劇本中的預設使前后情節構成銜接關系,使劇中的“過去”和“現在”自然順暢的切換,不顯得那么突兀,并使劇本構成一個前后銜接的整體。
2.預設刻畫和凸顯了人物性格
預設與語境緊密相連,預設的合適性依賴于語境。作家在塑造主人翁威利的性格時,在不同的語境下,運用語言預設凸顯了威利的性格弱點,正是他人性的致命弱點導致了他的性格悲劇。
《推銷員之死》主要講述了主人翁旅行推銷員威利夢想破滅,自殺身亡的故事。威利一生都在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名譽地位,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喜愛。為了實現個人夢想,勤奮工作35載,到頭來因為年衰又無業績被老板解雇。他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兩個孩子身上。然而由于受到威利扭曲的價值觀和不正當的教育,兩個孩子長大后一事無成。當一切夢想都破滅時,可憐的威利竟然自殺,以便將保險賠償金留給孩子們作為經商的本錢。例如:
Willy: No, its me, its me. Suddenly Irealize Im goinsixty miles an hour and Idont remember the last five minutes, Im-Icant seem to-keep my mind to it.
Linda: Maybe its your glasses. You never went for your new glasses.
Willy: No, Isee everything. Icame back ten miles an hour. It took me nearly four hours from Yonkers.
Linda [resigned]: Well, youll just have to take a rest, Willy, you cant continue this way.
Willy: I just got back from Florida.
這是節選第一幕剛開始威利和妻子之間的會話。在該劇一開場的對話中,威利內心暴躁又憂心忡忡的性格編者已經運用預設從側面展現出來。在回答或呼應妻子琳達的話語時,威利直接運用了兩個“NO”和“I just got back from Florida.”在會話中為了保證談話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遵守一些基本原則,Grice把這個基本原則稱為合作原則。然而在現實交際中,為了交際的某種需要,人們為了合作又使用一些語言技巧和策略故意公開違反合作原則,使自己的真實意圖隱含地表達出來。在劇本創作中,劇作家也常常運用這些語言技巧來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上文中威利的回答表面上遵循了會話的合作原則,但是卻違反了禮貌原則。禮貌是人們在交際中避免沖突、緩和面子威脅的一種策略。只有當交際雙方尊重彼此、維護對方的自尊心或面子時,交際才能順利進行。否則,交際雙方之間必然會產生誤會、反感、對抗等情緒,最終可能導致交際失敗。在上述的話輪中,威利對妻子琳達的好言相勸全部置以否定,如威利無法控制車速,琳達安慰說,是車出問題了,修理工Angelo技術不佳;威利直接予以否定,堅持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妻子琳達又順應了威利的心理世界,順勢說那可能該更換眼睛了。雙方的交流本該中斷,對威利交際不配合,妻子表現得毫無厭煩之意,相反妻子琳達仍然非常耐心又體貼的照顧威利的心情。劇作家正是運用了雙方言語的強烈反差預設出威利的內心浮躁又充滿幻想及妻子百般忍讓和溫柔體貼的性格。
3.預設制造戲劇性沖突
何自然指出,語用預設具有互知性或共同性的特征,說話人的語用預設得到說話對象的理解很重要,否則,就會遭到誤會,或雙方無法達到交際的目的。預設是發話者對交際語境中沒有異議或不容置疑的信息的認同和設定,即該假定信息為交際參與者所共有并可以為對方所理解。一般來講,預設表達的是語篇世界中已經確立的事實或合乎情理的事態。由于預設具有可取消性和單向性的特點,即預設是由說話人單方面作出的,在被聽話人處理之前它只相對于發話人而存在,發話人發出話語的預設不一定能得到聽話人的理解。正是由于預設信息與語篇世界中的一般事理發生矛盾,產生預設沖突。無論在文學語篇創作還是戲劇電影文學創作中,創作者們經常把語用預設作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策略制造戲劇性沖突,以產生荒誕或幽默的效果,并推動情節發展。例如:
Biff: Missed you every minute.
Willy: Dont say?Tell you a secret,boys. Dont breathe it to a soul. Someday Ill have my own business,and Ill never have to leave home any more.
Happy:Like Uncle Charley,heh?
Willy:Bigger than Uncle Charley!Because Charley is not—liked. Hes liked,but hes not—well liked.
這段對話是節選第一幕中威利在他腦海中重溫過去生活中的一個片段。時間回到孩子們的中學時代,威利和他的兩個兒子比夫和哈皮在開心得談話。談論的內容是:威利認為他的推銷員的事業正值日中天,并向他兩個兒子吹噓自己銷售的豐功偉績。而且認為自己的成功源于他的人緣好。這段對話中包含了幾個預設信息:威利的銷售事業很成功;兒子比夫和哈皮崇拜他們的父親威利;威利的朋友查理擁有自己的事業;威利的人緣好。從比夫和哈皮的語言“Missed you every minute.”“Whered you go this time,Dad?”“Like Uncle Charley,heh?”預設出孩子們崇拜自己的父親并時刻盼望著和父親見面。
這一預設信息和后來發現父親在波斯頓出軌行為產生強烈反差,進而產生預設沖突。戲劇性沖突使劇情跌宕起伏,產生荒誕地戲劇性效果。威利認為人緣好是成功的關鍵,從“Charley is not—liked. Hes liked, but hes not—well liked.”表述中我們可以推斷他的預設:(1)查理有人緣,但不夠好;(2)我的人緣比查理好的多;(3)我的事業要比查理更成功。他的成功理論在現實世界中卻成了極大的諷刺。現實是,威利并沒有因為人緣好而飛黃騰達,卻是一事無成,還面臨被解雇的困境;相反他的朋友查理不僅事業有成,而且家庭和睦。劇情的發展步步都與威利的預設期待截然相反。劇作家運用預設的主觀性制造了高潮,推動了情節發展。
四、結語
從預設角度觀察和分析戲劇文學是一個嶄新的語用學視角。它把語用學理論運用到戲劇文學創作和欣賞中,既有理論基礎又有應用價值。劇作家運用語用預設的共知性的特點在戲劇文學語篇構建中起到銜接和連貫的作用,運用主觀性和可取消行的特征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總之,語用預設作為語用學的重要課題之一,不僅對戲劇文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還會推動其他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Coulthard,M.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Longman,1977.
[2]Nourse,J. Arther MillersDeath of a Salesman andAll my Sons.Simon & Schuster,1997.
[3]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姜旭.語用預設在文學語篇中作用 [J].東華大學學報,2006,(01).
[5]王守元,苗興偉.預設的語用意義在文學分析中的價值.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03):1-3.
[6]朱永生,苗興偉.語用預設的語篇功能.外國語,2000,(0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