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曉,徐靈通
(審計署蘭州特派辦,蘭州730030)
充分發揮涉農資金審計穩增長惠民生作用
王云曉,徐靈通
(審計署蘭州特派辦,蘭州730030)
近年來,各級政府從政策層面出臺了系列涉農專項資金政策,涉農資金投入逐年加大。然而,在審計中發現涉農資金在管理、分配、使用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資金的效益未充分發揮,農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有違涉農資金投入的初衷,有違國務院制定的“惠民生”的方針政策。現結合涉農資金審計實踐,闡述了如何充分發揮涉農資金審計的惠民生作用。
涉農資金;審計;惠民生
涉農資金是國家投入大量的專項資金用于三農方面,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2004年到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與“三農”相關,傳遞出要進一步加大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信號,近年來,各級政府從政策層面出臺了系列涉農專項資金政策,涉農財政資金投入總量逐年加大,涉農資金監管不斷規范,在改善農民生活生產條件、保障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結合審計實踐,仍然發現在涉農資金的管理、分配、使用中存在虛報材料、造假冒領,套取專項資金;濫用職權、內外勾連,騙取涉農資金;合謀截留、私分挪用,貪污侵占補貼資金的違法違紀問題,導致資金的效益未充分發揮,農民的利益未充分保障,嚴重影響了涉農資金的“惠民生”效果。
涉農資金具有資金種類多、政策覆蓋面廣、涉及內容多、資金管理和審批的主體多、惠及對象廣泛、受益人群多等特點,同時對于部分涉農資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資金監管存在缺位和不到位的問題,導致不法分子在涉農資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過程中通過各種不法手段套取、騙取、貪污侵占涉農資金。
(一)涉農資金種類多、管理主體多
一般而言,涉農資金主要包括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涉農補貼資金;農業綜合開發、基本農田建設、農村公路修建、農村飲水安全、沼氣建設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種植業、養殖業等項目扶持資金;農村低保、危房改造資金、扶貧等保障類資金;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類資金。
涉農資金的管理、分配涉及的相關的行政主管部門多,中央層級既包括財政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扶貧開發辦公室等二十多個。由于主管部門之間溝通不足、整體協調不夠,出臺的扶持政策中有交叉、重疊,資金安排隨意性較大,導致資金使用分散與交叉重復并存,使用效力和政策效應大打折扣。由于各部門之間項目申報和資金補助信息不共享,補助對象重復申領的現象造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甚至某些不法分子鉆政策的漏洞,故意多頭申報、重復申報,弄虛作假騙取資金。
(二)資金下撥環節多、管理薄弱
涉農資金的發放需要經過中央、省、市、縣、鄉等五級政府的財政部們才能最終發放到資金使用者,是下撥環節最多的資金種類之一。在漫長的資金流中則可能出現擠占挪用、損失浪費等風險。涉農資金的“線長”導致政策落實到鄉鎮、村組、群眾需要的時間較長,這中間易產生“時間差”,再加上部分基層單位對政策的宣傳不到位,導致收益民眾對政策的理解產生偏差,影響資金的政策效果。同時部分鄉鎮的涉農資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公開體系不完整、財務管理不規范等都導致在涉農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中滋生犯罪現象。
(三)資金監管措施弱、管理粗放
在涉農資金管理、分配和使用的漫長“資金流”中,監管措施未實現“時時”“處處”跟進,涉農資金的管理相對較為粗放。在涉農資金的申請中存在“重申請、輕調研”“重申請、輕落實”“重立項、輕預算”“重立項、輕驗收”等情況,導致涉農資金效益較低。如在某地審計農村沼氣池項目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投入大量資金農村大量建設沼氣池,但建成后,沼氣池的使用率卻不高,甚至直接廢棄,究其原因是糞便原料不足,沼氣沒有燒煤燒柴方便,而且沼氣設備的采購及售后服務缺失,致使大量涉農資金并未發揮效益。
針對涉農資金管理、使用和分配中存在的問題,應加大審計監督的力度,多方面、多角度著手,促進涉農資金惠民生效果的落實。
(一)關注體制機制問題,維護農民權益
1.關注政策的合理性,推進政策體系的健全和完善
審計機關在審計過程中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入手,分析涉農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根據在涉農資金審計中發現的新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促進政策的合理出臺和落地,從制度上保障農民權益。
2.關注制度的完善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審計機關在審計涉農資金的管理、分配、使用情況的同時,立足“三農”實際,推進“三農”政策體系的健全和完善。例如,現階段,涉農資金的績效考核相對較弱,對于某些地區的“重申請、輕使用”“重立項、輕驗收”等情況重視不足,通過審計工作中對涉農資金績效的關注,比對從中央到鄉級政府關于涉農專項資金的分類管理和考核制度,從制度層面提出審計建議,在涉農資金的細化管理方面下狠功夫,督促績效制度的執行,強化考評,確保涉農資金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3.促進涉農資金整合,發揮資金整體合力
近年來,在各級財政部門的共同努力和積極探索下,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到既有體制的局限和政策執行過程中各涉農部門之間存在的權力利益競爭的現象,歷次整合工作均未能徹底解決問題,涉農資金整合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審計機關對于涉農資金的審計,可以了解各行政部門設置的涉農專項之間的交叉重疊和審批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通過審計建議,從中央層面健全完善涉農資金整合的統籌協調機制,促進涉農資金的整合工作,同時從中央層面建立健全基礎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構建支農信息平臺和信息通報制度,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既便于了解各部門涉農專項的設置情況,減少甚至杜絕專項資金交叉重疊的現象,解決審批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也便于減少各部門之間的重復性工作,降低資金審批的運作成本,從而實現涉農資金的整合,提升涉農資金的使用效力和政策效應。
(二)督促政府履職,保障涉農政策落到實處
1.進行全面審計,發現政府履職問題
涉農資金的管理、分配,甚至部分資金的使用都要牽扯到政府的各個部門。在涉農資金審計的過程中,首先通過對涉農資金申請、分配、撥付、使用等環節的縝密檢查,通過對涉農資金扶持項目立項、審批、監督等全過程的審計,全方位對政府的行為進行審計,從而發現政府各部門在資金的及時足額發放和合理合規使用方面存在的擠占挪用、貪污浪費等不合法不合規問題,反映政府治理和控制體制存在的缺陷和問題,促進完善相關制度,為政府治理提供參考。
2.提出審計建議,為政府履職建言獻策
審計機關通過對涉農資金的全面審計,發現并揭露涉農資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的分析和總結,站在監督者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審計建議,從源頭上提出防范措施,為農村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為政府履職建言獻策。
3.公告審計結果,促進政府正確履職
審計公告制度可以實現審計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的有機結合。披露涉農資金審計結果,把審計發現的問題“曝光”,提升公共信息透明度,可以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度,利用社會壓力迫使有關問題得到處理,落實對職能部門的問責,并將處理結果向社會反饋,形成巨大威懾力,從而促進政府和主管部門履職盡責,保障涉農資金的合理使用,促進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的有效利用,杜絕權力濫用現象,提升政府部門形象。
(三)推動農村發展方式轉變,服務新農村建設
1.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
一方面,通過審計機關工作中的的查錯糾弊和對政府工作的督促作用,能夠促進有關部門和單位將相應的涉農資金及時足額發放給農民,推進財政涉農資金及時足額發放,提高農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力保障。另一方面,審計機關通過對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等涉農財政資金的全面審計,促進涉農財政專項資金效益的發揮,有效提升農業產業會發展水平,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強農戶和農業市場競爭能力,引導農村產業的良性循環,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
2.推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新農村建設
農村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應有之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財政資金在這方面的支出也逐步加大,實施了一系列惠民生項目。審計機關通過對農村教育、衛生、扶貧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和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產業化資金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全面審計,了解和掌握這些資金的管理使用及效益情況,促進資金的合法合規使用,推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服務新農村建設。
[1]楊道龍.涉農專項資金審計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審計,2015(11):58-59.
[2]肖東成.農業審計在國家良治中的重要作用[J].審計月刊,2013(8):17-18.
[3]王亞軍.涉農資金管理審視[J].農村財務會計,2015(7):21-24.
F239
A
1005-913X(2016)10-0085-02
2016-08-10
王云曉(1987-),女,河北邢臺人,審計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涉農審計;徐靈通(1988-),男,甘肅通渭人,審計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涉農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