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林
(大唐山東清潔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061)
風力發電企業一體化管理初探
李好林
(大唐山東清潔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061)
隨著風能資源的不斷開發,風電企業日益增多,但風電場地理位置偏僻、運行工況惡劣、發電設備基數大、設計運行方面的問題,使企業管理難度不斷增大。應管理職能微調,主要管理權上收總部,專業管理權下放風場,充分調動專業人員的積極性;解決低優先級管理流程,明晰管理層級界線;建立集中控制模式下的檢修維護體系。
風電;企業;管理
風力發電作為當今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風電發電,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4年底,我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 637萬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7%,占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26%,一躍成為世界風電第一大國,為我國節能減排和污染物控制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風電安裝速度的加快和裝機規模的擴大,跨區域、分散式經營給風電企業管理帶來了更大難度,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標準。
一是分散布局管理受制。受地理環境及政府規劃等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除“三北”地區能夠大面積形成規模較大的風電場群外,其他山區和沿海地區很難形成規?;瘓鋈骸蝹€風電場裝機容量很小,場區占地面積動輒30~40平方公里,風機點多面廣,風電場間地域跨度很大,分散性布局給風電場管理帶來極大難度。
二是工況因素影響較大。從地理位置看,風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一般遠離城市,交通不便利,現場環境封閉?,F場管理人員長期駐守風電場,文化生活較為單調,企業管理人員也疲于奔波,不便于穩定員工隊伍,相對于火電和水電,一線員工流失嚴重。
三是技術素質亟待提高。作為新興能源,風電領域專業人才稀缺。相對傳統電力行業,風電技術相對簡單。發展初期,人員配置未引起足夠重視,臨時從火電、水電或其他產業集結相應或相似的專業人員,在未進行全面、系統學習培訓的情況下開展風電場運營管理,導致現場人員專業構成混雜,業務素質較低,科學化管理水平明顯不足。
四是設備管理難度較大。國內標準風電場的裝機規模一般為49.5MW,安裝33臺1500KW主流風電機組,配套33臺箱式變壓器及用于傳輸電能的架空線路、配電設備等,設備基數龐大,工作點多面廣,全場設備巡檢一次需要十多天;風電場地域遼闊,設備故障的機動性較高,設備間距離較長,導致故障響應時間延長,同時受風電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影響,大風、沙塵、雷暴等惡劣天氣也易造成精密儀器故障頻發。
大多數風電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或多或少出現過以上問題,探索適合行業特點的科學高效的風電管理模式已成為當前風電企業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推動風電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系統化,積累更多的管理經驗,對于提高風電企業管理水平十分重要。
(一)管理職能微調,調動專業人員的積極性
適用性原則和效率最大化原則,是企業選擇組織結構的根本要求。目前,普遍適用于風電場的組織結構有直線型、直線職能型、事業部型和矩陣型。筆者認為,隨著風電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業務范圍增多,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如果管理層級過多,勢必造成決策信息傳遞速度慢、基層主動管理意識淡薄的情況。以直線職能型為主,輔以適當分權的機制,更適用于當前的風電企業發展。
調整管理模式,首要工作是明確工作界面,配套完善工作流程。總經理對生產單位不再一抓到底,而是頂層設計,實行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將專業管理權下放至基層單位。總部各職能部門負責制訂規范統一的管理標準,履行對基層單位的指導、服務、監督、檢查的責任。各單位就是一個獨立的責任主體,嚴格執行統一的標準,承擔本單位的安全責任、發電量指標完成責任、設備管理責任、費用控制責任、人員培訓培養責任,基層管理人員有權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執行性決定。
(二)解決低優先級管理流程,明晰管理層級界線
最基層的管理單元中,能力最弱的人就是最短板,短板的長度決定了組織的最高水平??偛柯毮懿块T和下屬風電公司組成了風電企業的基本單元,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崗位分工,固定工作內容和流程,通過大劑量多層次培訓逐條逐項指導。建立以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運用日??己?、績效考核等手段,結合部門、崗位特點,采取責任目標分期考,專項工作重點考,日常工作隨時考,把考核的過程與結果結合起來,增加考核的可操作性。最終的狀態是使每個崗位都能夠根據崗位內容自主運行,使高一層級的管理者抽出精力和時間進行橫向縱向的溝通與協調。
中間管理層是企業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兼具領導和下屬的雙重身份,其思想狀態、認識水平、責任心、管理能力及職業道德,往往決定了一個部門或一個企業管理的好壞,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首先,規范工作界面,明晰管理層級,落實部門職責,這是中間層管理的基礎和落腳點;其次,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與業務有效發展相適應的干部能力提高機制,通過開展多層次、多方位培訓,更新理念、拓展思維、提高能力;第三,堅持以知識、閱歷和崗位特點相匹配為標準,結合崗位需求,合理、科學地進行中層干部結構調整;第四,建立和完善干部問責、定期約談、述職述廉等制度,堅持把職工滿意度作為第一標準。
(三)建立集中控制模式下的檢修維護體系
1.設立遠程監控中心。隨著自動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風電場借鑒火電和水電企業成熟經驗,依靠科技平臺,實現“遠程集中控制、現場少人值守”已不再是難題。所謂遠程集中控制,就是現在新的提法“智慧風電場管控平臺”,利用網絡技術將風機設備監測和控制信號傳送至一個數據平臺,通過數據采集、整理、存儲、分析,實現遠程監控、趨勢分析、實時報警、檢修管理、備件管理等綜合功能,既滿足生產運行的需要,又減輕現場人員勞動強度、改善工作生活條件、降低運行維護成本。
2.成立檢修隊。隨著越來越多的風電場一、二次設備質保到期,設備廠家維護人員將不再提供相應服務,成立自己的檢修隊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專業化、程序化、規范化的檢修維護,旨在提升員工專業技術素質和設備健康水平,其核心是降成本、增效益。檢修隊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所有風電場的設備維護保養,風電場只保留少許值守人員,負責現場操作、事故簡單處理等工作。
檢修隊根據設備故障共性和頻發性問題,結合設備維護手冊,編制風電場設備管理檢修維護作業指導書,對每一個作業工序、工藝、技術標準和安全措施在指導書中詳細規定;依據集控中心提供的數據對比、分析,有針對性的做好定性、定量、定置檢修,重點加強設備潤化管理,避免由于小問題而造成投運率降低,發電量損失。
3.建立對標考核機制。對標先進、對標設計是風電企業優化運行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在大唐系統開展的“達設計值”活動為優化運行工作開辟了一條新路。首先,從廠商給出的設計值和說明書所提供的性能曲線入手,對風電場各項指標進行梳理、分類,科學量化指標,明確考核內容,形成“達設計值”管理標準體系。其次,開展區域公司之間、風電場之間、風機之間的對標,通過數據追蹤、統計和優化參數設置,逐臺進行風機功率曲線一致性分析,查找影響風機出力水平的因素,制訂應對措施;第三,結合設備運行狀態和安全隱患排查發現的問題,對照設計值對標體系,編制檢修標準作業指導書,有針對性進行整改
4.組建備品備件調度中心。風電場不僅設備基數龐大,集成化元器件及模塊種類繁多,而且故障率較高、修復率低,所以需要大量的備品備件,且備件范圍很廣,而生產廠家供貨反應速度往往由于地域跨度、交通狀況、手續辦理等原因,特別是設備質保期滿后,更加難以確保及時跟進。為此,在保證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情況下,創新備品備件管理模式,以最小庫存實現最大設備投運率,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同區域系統內的公司間組建備品備件調度中心,通過聯儲的方式,可以有效協調解決備品備件種類不全、降低資金占用等諸多問題。各風電場僅保留少量常備物資,用最快的速度恢復生產。在實際運作中,應首先統計、分類所有設備、元器件、模塊等明細,結合歷年設備故障分析報告,編制備品備件目錄、儲備方式和管理要求,形成備品備件倉儲、調度、更換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其次,嚴把備品備件采購、入庫、調度審核關,根據設備運行狀況,做好部分備品備件的優化工作,用質量高、性能好的產品替代舊產品,從而提高運行效率;第三,可以考慮與當地專業備品備件供應商簽訂供貨協議,充分利用商家提供的一切便利條件,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占用。
綜上所述,我國已是世界上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而且還將以較快的速度迅猛發展。隨著風電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管理好風電場,是風電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遠程控制的集中化、區域化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和解決目前生產管理費用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結合檢修中心、備品備件調度中心和對標體系建設,研究設置合理高效的組織機構,就始終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風電領域中處于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譚志遠]
F272.7
A
1005-913X(2016)10-0135-02
2016-09-13
李好林(1969-),男,山東萊州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