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佩琪
(河北大學 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績效調查研究
曹佩琪
(河北大學 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為了調查農村居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主觀感受和評價,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運行狀況,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對河北省石家莊、保定、唐山、秦皇島等11個市近50個縣(市)、區、村進行調研。結果顯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農村居民對新農合相關政策不夠了解、籌資水平偏低、參合者對受益程度的評價偏低等。因此,應當著力做好宣傳工作、構建合理的籌資機制、切實保障參合者高質量受益等諸多措施,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助推河北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順利整合。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受益程度;滿意度
2003年8月,河北省選擇了棗強、曲周和遷安3個縣(市)試點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為“新農合”),至2016年已有13個年頭,河北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和運行制度。目前,河北省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研究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績效對順利推進河北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有著重要的意義。
1、基本實現全面覆蓋
河北省2003年開始試點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農村居民參加新農合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參合率不斷提高。截至2014年9月,河北省參加“新農合”的居民人數達到了5300余萬人,參合率達98.5%,①河北省農村居民看病就醫的保障制度基本實現了全面覆蓋。
2、籌資水平逐步提高
河北省2012年人均籌資水平為294.7元,本年度籌資總額為148.50萬元。②2014年,農民個人繳費每人每年70元,各級財政補助320元,總籌資水平為390元。總體看,新農合的籌資水平逐步提高,充足到位的資金為新農合制度的高效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參合者受益程度不斷增強
參合者的受益程度主要體現為醫藥費用的補償,2012年河北省新農合補償受益人次1.24億人次,新農合制度的建立就是要讓農村居民切實受益。
4、結算機制不斷完善
為了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積極推進京津冀三地新農合全面互聯互通,建立參合人員異地就醫信息、醫療費用查詢功能,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1、樣本基本情況
調研選取了河北省石家莊市、保定市、唐山市、秦皇島市、承德市、張家口市、廊坊市、滄州市、衡水市、邢臺市、邯鄲市等11個市近50個縣(市)、區、村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655份,回收650份,有效問卷650份,有效率100%。性別構成上,其中女性302人,占46.46%,男性348人,占53.54%。
2、農村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
在650名被調查對象中,有215人“從未參加”“新農合”,占33.08%,有435人“已參加”了“新農合”,占66.92%。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在農村,仍然有近三成的居民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66.92%的參合率與河北省整體參合率98.5%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方面
“新農合”籌資機制是政府補助與農民自愿繳費相結合,籌資水平自2003年以來有很大變化,整體上呈現出遞增趨勢。本次調研針對籌資方面共設置了四個問題:“是否了解新農合繳費”、“新農合個人繳費水平如何”、“是否了解政府補貼”、“新農合政府補貼水平如何”。調查結果顯示,在“是否了解新農合繳費”的回答中,“不了解”有172人,所占比重為26.46%。也就是說,目前在農村,仍然有一部分人不了解新農合的繳費情況。在“新農合個人繳費水平”的評價中,“很低”有54人,“較低”有144人,“一般”有372人,總體看,有88.61%的人認為新農合籌資中個人繳費水平不高,也就是說參保人可以接受適當提高新農合的個人繳費水平。
在問及“是否了解政府補貼水平”時,有38.77%的人“不了解”,“大概了解”的占54.00%,“非常了解”只占7.23%。問及“新農合政府補貼水平”如何時,回答“很低”的有86人,“較低”的有212人,“一般”的有316人,“較高”的有35人,“很高”的有1人。也就是說,94.47%的被訪者都認為政府補貼水平并不高,只有5.53%的人認為政府補貼水平高。由此可以看出,盡管近年來,政府不斷提高對新農合的補貼水平,但在百姓心中,政府補貼的力度還不夠大。
4、參合者受益方面
(1)對新農合的報銷情況了解程度。在“是否了解新農合報銷比例”問題的回答中,有38.61%的人“不了解”,有55.08%人“大概了解”,“非常了解”的只有41人,占6.31%。在問及“是否了解報銷目錄”時,有321人回答“不了解”,有267人回答“大概了解”,只有62人“非常了解”。而在“是否了解特殊重大疾病門診報銷”問題上,“不了解”的近半數,41.08%的人“大概了解”,“非常了解”的只占9.54%。綜合來看,農村居民對新農合的報銷情況并不是很清楚,這樣就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不報銷或者不能足額報銷的問題就會產生。
(2)各級住院費用報銷水平的評價。對“新農合鄉級住院報銷水平”的評價中,42.77%的人認為報銷水平低,認為報銷水平“一般”的占46.31%,而只有10.92%的人認為報銷水平高。在“新農合縣級住院報銷水平”的評價中,認為報銷水平低的有38.82%,54.35%的人認為“一般”,認為報銷水平高的只有6.83%。在“新農合市級住院報銷水平”的評價中,有11.30%人認為“很低”,有35.29%的人認為“較低”,認為“一般”占48.45%,4.96%的人認為“較高”,無人認為“很高”。在“新農合省外三級住院報銷水平”上,20.16%的人認為“很低”,26.35%的人認為“較低”,47.91%的人認為“一般”,5.43%的人認為“較高”,只有0.15%的人認為“很高”。因此,從整體來看,農村居民對新農合的住院費用報銷水平總體評價偏低。值得一提的是,鄉級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已經非常高了,為何在參合者看來仍然很低?作為一項惠民政策,如果政策對象并未充分受益,那么政策執行過程中一定是出現了偏差。
(3)對新農合報銷范圍的評價。報銷范圍的寬窄直接影響著參合人員受益程度的大小,在調查中,當問及“報銷范圍(目錄、病種)是否合理”時,20.22%的人認為報銷范圍的設置不合理,44.60%的人認為報銷范圍一般,共有35.18%的人認為新農合報銷范圍還是合理的。
(4)對新農合住院費用補償封頂線設計的評價。2014年,河北省提高了新農合住院費用補償封頂線,農民住院費用最高報銷額度提高到每人每年10萬元。調查顯示,在“封頂線設計是否合理”問題上,3.24%的人認為“很不合理”,20.68%的人認為“不太合理”,39.04%的人認為“一般”,37.04%的人認為封頂線設置是合理的。
(5)對新農合報銷手續的評價。在問及“報銷手續是否麻煩”時,有100人認為“非常麻煩”,有267人認為“比較麻煩”,也就是說,認為新農合報銷手續麻煩的占56.55%,9.09%人認為“不太麻煩”,32.97%的人認為“一般”,只有10人認為“很方便”,占1.39%。
5、新農合制度的總體滿意度評價
在問及“新農合制度的總體滿意度”時,0.77%的人認為“非常不滿意”,有9.72%的人認為“不滿意”,52.01%的人認為“一般”,有32.10%的人認為“滿意”,5.40%人認為“非常滿意”。盡管在被訪者眼里,新農合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問題,但整體來看,他們對新農合制度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
通過對河北省新農合制度運行調查發現,雖然“新農合”制度運行至今在很多方面成效明顯,但該制度尚不夠完善,還存著一些問題。
1、農村居民參合的積極性不高
雖然河北省早在2008年已經實現了“新農合”制度的全面覆蓋,但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居民參合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在被調查的650人中,選擇“從未參加”“新農合”的有215人,占比33.08%,也即是有三成的人沒有參加“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一惠農政策覆蓋率已經很高了,但實際卻并非如此。
2、籌資水平偏低
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籌資方面整體上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農民對新農合的繳費情況了解的不充分。調查結果顯示,仍有26.46%的居民完全不了解“新農合”的繳費標準,非常了解繳費情況的只有10.3%,對政府補貼的了解程度也較低,不了解的占38.77%。另一方面,新農合的繳費水平一般偏低。根據調查結果,有30.75%的人認為新農合個人繳費低,57.76%認為一般,11.49%認為高,有45.85%的認為新農合的政府補貼水平低。河北省自新農合制度建立以來,籌資水平在不斷提高,尤其是財政補助,2008年是每人每年40元,2014年達到了每人每年320元,個人繳費也由2008年的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70元,但在農村居民看來,如此的籌資水平仍然偏低。
3、參合者對受益程度評價不高
“新農合”制度作為我國三大基本醫療保險之一,承擔著向8億多農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職責,是一張兜底性的農村社會安全網,是減輕農村居民醫療費用負擔、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無論是門診費用補償還是住院費用補償,在補償比和封頂線方面都有明顯的提高,但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參合人員對新農合的補償并不十分滿意。一是各級住院費用報銷水平較低。參合者認為鄉級、縣級、市級以及省外三級住院費用報銷水平都不高,其中認為新農合鄉級住院報銷水平低的占42.77%,認為縣級住院報銷水平低的有38.82%,認為市級住院報銷水平低的占46.59%,認為省外三級住院報銷水平低的占46.58%。因此,從整體來看,農村居民認為新農合各級住院費用報銷水平較低。二是報銷范圍不夠合理。在新農合報銷的病種和藥物目錄方面,有27.93%的人認為不合理。三是封頂線設計不夠合理。有23.9%的人認為封頂線設計不合理。
1、著力做好宣傳工作
各級合作醫療管理部門、衛生部門和定點醫療機構要廣泛利用廣播、電視、文化、藝術、宣傳欄等媒介,下狠功夫、真功夫、硬功夫做好宣傳教育和思想發動工作。一要宣傳建立“新農合”制度的重大意義;二要宣傳“新農合”制度與過去的合作醫療的異同點,消除農民群眾的誤解和思想顧慮;三要宣傳農民自愿參加合作醫療、抵御疾病風險而履行繳費義務不能視為增加負擔;四要宣傳村民參加“新農合”的好處;五要宣傳報銷范圍、程序和最高補償限額等內容。尤其是后面三個方面要做重點宣傳,因為在調研中發現農村居民對新農合的繳費情況、報銷范圍等非常了解的很少。
2、構建合理的籌資機制
一方面,探索拓寬新農合籌資的渠道。收入水平較高的或者是有經濟效益好的鄉鎮企業的村鎮,可以安排一定的資金投入到新農合中,適當加大集體補助的力度。如在沒有村集體補助的情況下,可以大力發展集體性經濟組織。此外,政府鼓勵社會捐助,實現多元化籌資,減輕政府和農民個人的負擔。另一方面,對困難家庭的繳費給予照顧。調查中發現,個別的認為繳費高而選擇不參加新農合的人一般年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而且家庭人口都在4人以上,對困難家庭而言,一次性繳納三四百元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果不參加新農合,一旦面臨大病風險負擔就更加重了。因此,幫助困難家庭參合,防范突發疾病對家庭帶來災難性變化,這也是新農合制度的初衷。
3、切實保障參合者高質量受益
(1)合理確定補償比。“新農合”制度本身有報銷盲區,導致參合者受益面不寬,參加“新農合”的村民,如果患感冒、發熱等小病,就會選擇去村衛生所看病,如果患大病、頑癥就會選擇去縣市級大醫院,而住院費用補償比例最高的鄉鎮級別的定點醫療單位卻被大量閑置。在現行“新農合”制度模式中,把鄉鎮衛生院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定的較高,希望鄉鎮衛生院能夠承擔一部分醫治農民大病的任務。但從調查來看,村民生病后去鄉鎮衛生院就診的比例很低,只占12.15%。由此建議鄉鎮衛生院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鄉鎮的公共衛生工作,如做好健康教育、健康體檢、疾病監測、常見病處理等工作,沒有必要把鄉鎮衛生院的報銷比例定的過高,讓其承擔與其醫療水平不一致的治療大病的任務。
(2) 簡化新農合報銷手續。由于新農合報銷系統與醫院信息系統是兩個獨立的管理系統,數據信息交換環節繁瑣,住院記錄、出院記錄、費用明細等,“新農合”的報銷手續很繁瑣,等待時間較長。參加“新農合”的農村居民對新農合繁瑣的報銷程序非常不滿意,因此可以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出院即時結算,參合人員出院時只支付自付費用,新農合報銷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直接墊付,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與定點醫療機構核算,外出轉診的由合管辦統一撥付,如此就簡化了報銷流程和手續。
(3)提高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質量。各醫療定點單位一定要以切實維護參合農民利益為宗旨,轉變觀念求發展,樹立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采取一些強制性、支持性和激勵性措施,優化和整合衛生資源,加強醫務人員的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
注釋
① 河北新農合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 全省農民參合率達98.5%[N]. 河北日報,2014-9-22
② 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1] 唐立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同住院補償方案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8): 616-618
[2] 馬桂峰.新醫改前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生產率變化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4(8):23-26
[3] 李立清,危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績效評價的研究新進展[J].理論探討,2014(1):101-104
[4] 平付敏,張慶磊,陳杰.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現狀分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1-33
[5] 耿兆輝,邱紅潔.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學刊,2012(7):232-234
[6] 田秀娟,侯健林,董竹敏.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綜合評價——基于13省916個農戶調查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5):86-96
(責任編輯:梁蒙蒙)
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階段性成果,河北省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難點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JRS-2016-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