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靜
(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揚州 225127)
揚州文化創意產品消費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
崔敏靜
(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揚州 225127)
作為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揚州市文化創意產業開展較晚,但發展迅速,文化創意產品的類型也日趨豐富,但是與上海、北京等文化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相比,仍很落后,現有的產業發展規模遠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本文就揚州文化創意產品的構成和特點、揚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揚州居民文化消費的特點,探索出文化創意可持續性發展的路徑并給出建議。
文化創意;居民消費;可持續性發展
近年來,揚州城鄉居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趨于旺盛,居民文化消費的支出一直在保持上升的態勢。從總體消費支出來看,2014年揚州市居民消費支出比2010年提高了54%。從文化消費的結構來看,教育支出在居民文化消費中的比重較大但是較為平穩,文化娛樂用品所占比重有下降趨勢,而文化娛樂服務在文化消費中呈增長的趨勢。
在揚州市政府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前提下,大多數居民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創意產品的內涵和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受到市場規模不大、起步較晚等因素影響,揚州居民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熱情不是很高,消費支出也不高,人們的消費支出也逐漸由傳統的教育養老轉而向旅游休閑方向發展。
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產業結構需要優化
近年來,揚州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占GDP的比重穩定上升,對實體經濟的貢獻力不斷提高,2013年度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30.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9%,占GDP比重達4.03%。與此同時,揚州的文化企業數量也在穩步提升。截止到2015年,文化企業數合計為5296家,與上年相比凈增加1295家,增幅32.37%。由于政府在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時缺乏科學性,出現投入分散、開發不足的局面,揚州當前的文化企業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環節,而“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均不見漲,以“工作室”為代表的文化創意產業比重也較小,產業結構需要優化。
2、產業集群規模出具,但缺乏特色優勢
揚州市政府本著建設“文化揚州”戰略,揚州市相繼建立了中國揚州3D科技園,江蘇(揚州)信息產業服務基地,揚州智谷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其中玩具制造、工藝美術業、樂器制造業等揚州市傳統文化產業集群已經基本形成并進入了成長階段。然而政府主導的產業集聚區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由于是政府全面主導,政府并未對創意園區進行科學的規劃與引導,沒有形成與本地區實際相結合的長遠戰略規劃,盲目建造大規模的創意產業集聚區,而集聚區的內容大同小異,缺乏鮮明的特色。
3、隊伍壯大,但人才缺乏
近年來,揚州市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專業人才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并且由于各高校、職業院校也紛紛開設有玉雕、媒體、出版、動漫等文化創意相關專業,還有一些企業定向培養項目,文化創意專業人才隊伍的學歷也在提升,其中還不乏高學歷人才。雖然揚州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加工類人員較多,但是通曉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以及中高端創意、營銷、策劃、經紀等專業人才還是很稀缺的,人員結構比例中技術人員呈金字塔形結構排列。
揚州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創意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由于后天重經濟輕文化的發展思路,文化名城并沒有彰顯出其應有的活力和影響。在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黃金時期,將發展要素整合起來,制定長遠的、行之有效的規劃,加快經濟轉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當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聚化發展
(1)實現園區內創業要素集聚。一方面,政府應以文化創意園區為立足點,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并建立起全面的產業扶持政策,通過集聚效應促進創意產出,形成規模化的創意產能,引導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另一方面,發展重點園區,并吸納一批創意含量較高的企業進駐集聚區,引入競爭機制,制定規劃整合方案,提升園區品質,合理確定園區產業戰略定位。
(2)實現園區內產業集團化發展。目前,揚州已組建了揚州市揚子江投資發展集團、揚州工藝美術集團等一批橫跨旅游、飲食、工藝美術、影視表演等行業,在省內外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特色企業。
2、培養創意人才,構建一只高素質多層次的創意人才隊伍
(1)全面引進創新型人才,增添城市創新活力。首先要以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的文化環境吸引文化創意人才,特別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創意人才和懂文化經營的管理人才,來揚州工作落戶。提高他們的待遇,并提供適合他們專業能力需求的崗位。其次,要完善人才管理系統,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專門人才數據庫。根據未來的發展需要,對豐富文化創意人才的結構層次,及時調整優化專業人才的結構比例。
(2)要建立新一代創意產業的人才培訓教育機制。創意產業是一門新興科學,新經濟、新文化的快速發展要求創意人才具有知識結構龐大、知識體系迅速更新、思維迅速轉化、學習能力強等特點。要通過產學研結合、崗培委培招聘結合、編內編外結合,一般培養與選優提優相結合,擴大總量,優化結構、形成梯隊,避免人才青黃不接。加強企業與學校合作,投入充足資金給學生們做創新項目研究,鼓勵學生將所學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為企業提供新的創意思路,并轉化成文化創意產品,為文化創意產業創造經濟價值。
3、優化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完善產業發展政策環境
(1)加大招商力度,鼓勵民營資本。創意產業的發展,資金投入是重點,尤其是先期的資本投入。一方面,揚州市文化創意產業投入不足,且以政府投入投資為主,投資主體單一。另一方面,揚州經濟欠發達,政策、地域、環境等方面與沿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相比都有很明顯的差距,吸引外資能力不強。這就要求政府要強化招商,積極宣傳揚州的文化創意企業,同時要讓揚州的文化創意企業走出去,把優勢產品、優勢資產和優勢項目推薦給外商,吸引外商來揚州投資,積極推進合資企業和跨國企業的并購、重組,這就促進了外國資本的引進。同時,鼓勵引導現有企業向上下游產品產業配套延伸,建立健全合資項目產業鏈的。民間資本也是創業產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要充分調動本地創業者的積極性,鼓勵大學生、民間手藝人創業,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把民間資本力量集聚起來,推動全民創業。
(2)加強政府引導,提升服務水平。政府是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的政策能夠為文化創意產業鋪設道路。首先,政府要整合全市創意資源,制定可行性的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加強政策研究,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形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第二,要積極培育市場、擴大出口,可通過政府采購積極購買創意產業的產品,來拉動市場對創意產品的需求。第三,大力發展中小型創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同時構建和完善創意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和經營管理的經驗,推動企業間的網絡和聯系,促進行業交流,使創意產業不斷發展,第四,積極借鑒其他城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先進方案,強化開展與國際和國內其他城市之間的比較研究,與上海、北京、廣州等文化創意產業較為發達的城市開展交流合作,促進揚州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4、市場創新,培育消費者對于創意產品的需求
(1)改變政府主導的局面,引入市場競爭。目前揚州市的幾大創意集聚區都是政府規劃、主導、管理、運營的,政府對創意園區制定系統的規劃,并通過產業政策大力扶持這些企業的發展,其中的企業需按照政府規定的管理模式運營,企業缺乏自主權,沒有自主管理企業的權利,創新活力不足,企業生產的產品存在同質化、雷同化的缺陷,集聚區內的企業兩極分化明顯,傳統的工藝美術企業觀念滯后,不思進取,主要依賴政府的大宗采購;而處在成長階段的傳媒企業、軟件企業、動漫企業想要創新自身的經營模式、人才引進機制等,卻遇到了阻礙。因此目前迫在眉睫的就是要變政府主導為市場主導,政府退居幕后,培育市場,利用市場競爭刺激企業創新,擴大消費者對于創業產業的需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著眼于全球,放眼外向型經濟。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既為廣大文化創意企業帶來了發展的基于,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文化企業應努力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一方面要擴大內需,另一方面要爭取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自己的客戶。文化創意企業要積極實施外向發展戰略,了解、分析和引導、實現國外客戶需求,努力將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產品推出國門,創立自己的品牌,努力提高自營產品、自身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拓展利潤空間。爭取外商投資,通過吸收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努力提高揚州文化創意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與影響,分享全球化的經濟利益。
[1] 張妍,王敏潔,趙丹丹.揚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4(271):225-228.
[2] 冷德彤.關于揚州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3] 郭少娟.我國文化消費現狀研究[D].遼寧:遼寧大學,2014.
(責任編輯:梁蒙蒙)
2016年度揚州市社科研究課題暨《揚州藍皮書研究課題》,揚州文化創意產品消費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40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