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源,羅文寶
(長江師范學院管理學院,重慶 408000)
淺談新媒體對行政決策的影響
劉小源,羅文寶
(長江師范學院管理學院,重慶408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以移動終端設備為主流的背景下,全球范圍內迎來了新媒體時代,引發了一場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特別是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途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背景下,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途徑和對行政決策的影響程度,從“耳濡目染”向“手指文化”轉變,使公眾參政、議政、問政的地點從“四處奔走”向“在家成事”轉變,使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途徑和對行政決策的影響力不斷凸顯出來,利用新媒體提供的技術條件參政、議政、問政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如此,政府對行政決策的影響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的應用使得政府的行政決策更民主、更科學、更低成本。
新媒體;行政決策;公眾參與;行政決策
1、新媒體的含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可避免的是隨之而來的數字信息化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已經頻繁地出現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體的應用小到個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國家的內政外交,都需要用到新媒體的信息技術。通俗地說,我們現在的生活離不開新媒體,如果沒有新媒體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將會后退一大步。新媒體的興起要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來奇和埃克特在1946年2月成功研制的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說起。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寬泛的出現頻率很高的概念,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包括報紙、圖書、雜志、廣播等媒體)而言的,新媒體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傳統媒體,是一種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總而言之,新媒體是指利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從而以手機、電視、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向受眾提供文字、圖像、圖形、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和娛樂服務。
2、新媒體的特征
新媒體的應用可以得到社會廣大受眾的支持,依賴于它特有的特征:一是新媒體的集成性和共享性。新媒體已經形成了一種應用技術,能把多種信息有機地集成在一起,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視頻等多種信息,實現了一體化,更有利于受眾的使用。同時,新媒體通過互聯網將整個世界聯系成了一個整體,每個受眾都可以在新媒體設備上搜索到那些自己所需要的、已經被集成在一起的、進行過綜合處理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資源共享。二是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交互性是指受眾與受眾、受眾與媒體、媒體與媒體之間的交互,是受眾與媒體之間的溝通能力。通過新媒體技術,傳播者的身份已不再是報社、組織或機構,而是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傳播者和接收者。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平等性,形成了一種相互的交流,使得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搜索、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喜好的娛樂節目,滿足受眾不同的需求。三是新媒體的全時性和迅捷性。通過新媒體技術,信息可以隨時進行發布,它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受眾可以隨時隨地傳播和接收自己喜歡的信息,而新媒體的迅捷性在于能以最快的速度將信息送達到各個地區的每一個受眾。四是新媒體的虛擬性和匿名性。新媒體應用技術為人們構建了一個虛擬的世界,每個人的身份信息都可以隨意填寫,誰也不知道網絡的另一邊是誰,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人們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發表在現實生活中不敢發表的觀點,事情深層次的一面在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
1、新媒體對公眾政治參與的促進作用
(1)新媒體節約了公眾政治參與的渠道成本。新媒體的平等性和信息來源的廣泛性,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給公眾進行政治參與,政府在行政決策的過程中對新媒體的應用,提高了廣大公眾的政治參與度,使行政決策廣泛集中民意、符合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新媒體利用互聯網連成了一個整體,受眾與受眾之間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他們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以往點對面是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報社、組織、機構等是傳統媒體發布信息的一般途徑,而在新媒體背景下,傳播方式變為了點對點的傳播,每個人都可以發布信息,都可以接收到別人發布的信息。通過新媒體的平等性和信息來源的廣泛性,每一個公眾都可以利用新媒體不受任何限制地了解到各種有關于國家、政府的政治事務,并發表自己對行政決策的反饋建議,不必再像以往一樣如無頭蒼蠅般“四處奔走”,苦惱政治參與“無路可走”。新媒體讓公眾的政治參與行政決策的渠道得到了豐富,為公眾提供了一條便捷的渠道,使公眾能直接參與到行政決策的過程中,廣泛地集中了公眾對行政決策的反饋意見,有利于行政決策更加反映、符合、體現民意,使得決策更具有民主性。
(2)新媒體節約了公眾政治參與的時間成本。新媒體的全時性和傳播速度的迅捷性,為公眾的政治參與提供了時間上的便利。公眾的政治參與從以前的“四處奔走”、“漫無目的的等待”轉變成為現在的“手指文化”,公眾只需要在空余時間動動手指,就可以參與到行政決策過程中,自己對于行政決策的反饋意見也可得以公布。同時,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一種非線性的傳播,新媒體所具有的信息存量的豐富性,使得無限的信息得到發布和存儲,當用戶需要這些信息的時候,只要在“檢索”欄輸入關鍵字,就可以快速對這些信息進行檢索,新媒體非線性傳播與傳統媒體線性傳播相比,為公眾信息查找大大地節省了時間。通過新媒體的全時性、傳播速度的迅捷性以及信息檢索的便捷性,可以使公眾打破時間的限制,在短時間之內進行政治參與,避免了許多公眾在政治參與過程中不必要的奔走和等待,節約了公眾的時間,公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得以提高,有利于行政決策廣泛集中民意,使得決策具有民主性。
(3)新媒體節約了公眾政治參與的經濟成本。新媒體移動終端設備的使用,已經在公眾生活中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將很難改變,它會逐漸替代以往的傳統,公眾將習慣使用新移動終端設備進行交流。通過新媒體移動終端設備的使用,公眾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政治參與,不用花費大量的金錢,從一個地方“輾轉”到另一個地方?,F在,公眾進行政治參與,只需要較低的網絡費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眾政治參與的經濟成本,公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得以提高,有利于行政決策廣泛集中民意,使得決策具有民主性。
(4)新媒體節約了公眾政治參與的行動成本。新媒體傳播速度的迅捷性,使信息快速、有效的傳播,不僅如此,信息的制作發布簡單方便,在新媒體背景下,當有突發性事件和重大新聞發生的時候,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整件事的背景、過程、人們的意見都會送達到世界各個地區的接收者。而傳統媒體在信息的制作發布上都需要時間,可能當人們知道事情的時候,事情已經“塵埃落地”了。例如北京發生了重大的突發事件,靠傳統媒體的傳播,當公眾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公眾想要參與其中,從所在地趕往北京,又需要很多的時間,從而使得公眾的政治參與受到了行動上的限制。不同的是,新媒體的傳播速度迅捷,使得公眾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信息,并發布自己的意見,公眾可以在所在地及時參與到行政決策的過程中,節約了公眾在政治參與中的行動成本。只有公眾及時地參與行政決策,才能保證決策的民主性,提高行政決策的可實施性。
2、新媒體對公眾政治參與的消極影響
(1)新媒體信息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降低了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質量。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不高,會給公眾參與行政決策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新媒體的平等性和信息來源的廣泛性,打破了信息只能由報社、機構來發布的局面,使得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地位不同,會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造成了發布的信息與客觀事實真實程度不同,甚至有些信息是完全虛假的現象,這就導致了新媒體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不及傳統媒體。而這些真實性和權威性不高甚至完全虛假的信息,就會影響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質量,導致行政決策的錯誤。
(2)新媒體信息接收形式的局限,降低了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積極性。新媒體信息的傳播快速,內容豐富,但是它的接收形式卻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之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傳播速度雖然慢,但是公眾選擇看報紙、聽廣播等多種形式來接收信息,卻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而公眾利用新媒體獲取信息時,需要對新媒體設備進行使用,而這些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人們需要近距離地盯著手機、電腦的屏幕,還需要親自動手操作,長時間盯著屏幕會造成眼睛的疲勞,導致視力的下降。不僅如此,新媒體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還會產生輻射,危害身體的健康。同時,現在老一輩人的思想還跟不上這些高端設備發展的速度,制約了老一輩人的使用能力,甚至對這些高端設備產生排斥,以至于降低了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積極性。
1、新媒體助推政府高效行政決策
(1)新媒體對政府行政決策提供了公眾平臺。新媒體不僅給公眾進行政治參與提供了新的渠道,也為政府行政決策提供了新的渠道——公眾平臺。政府進行一對多的行為活動可以通過公眾平臺得以實現,政府信息公開的成本得到有效節約。以往政府要讓公眾知道與行政決策有關的信息,需要政府去走訪、去宣傳,在公眾進行意見反饋時,政府還要花費人力、物力,進行意見聽取、郵件收發,大大降低了政府行政決策的進程。通過新媒體公眾平臺,政府的決策信息可以毫無保留地公布,對公眾的反饋意見也可以統一查閱和回復。這樣,政府的行政決策活動完全置于公開的公眾監督之下,有利于行政決策信息的全方位開放,透明度高,可以防止政府制定出錯誤的決策。
(2)新媒體的信息收集迅捷性和完備性,使政府行政決策具有科學性。在這個新媒體時代,也就是信息時代,信息收集是否完備,是政府制定行政決策的基礎,它決定著政府行政決策是否具有科學性。在傳統媒體背景下,政府收集公眾信息需要通過無數次的走訪、信件接收,收集速度不僅慢,而且還不完備。通過新媒體的信息收集迅捷性和完備性,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全面、廣泛收集來自各個地區的公眾反饋意見,使政府行政決策具有科學性。
2、新媒體對政府行政決策的不利因素分析
新媒體可以助推政府高效行政決策,但對政府行政決策也會有不利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政府的輿論引導難度加大。政府缺乏公信力通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造成的,從而公眾參與行政決策就會失去可靠依據。傳統媒體信息的輿論引導的主導權在于政府,也就是說在傳統媒體下,拿話筒說話的只有政府,在這樣的條件下,政府發布的有關于行政決策的信息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公眾依據政府所發布的信息參與行政決策,使得決策具有可行性。然而新媒體的應用,使得信息多元化和輿論復雜化,政府不再是輿論引導的主體,人人都有可能成為輿論引導的主體,一旦出現錯誤,有些帶有情緒的公眾就會引導輿論,造成輿論一邊倒的現象。這樣,政府發布的信息就會缺失公信力,使得公眾參與行政決策失去可靠依據,造成行政決策的失敗。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應用契合了時代的潮流,也成為了公眾的一種生活習慣,它打破了傳統媒體點對面的傳播方式,形成了一種更有效、更便捷的傳播渠道,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形式得到了豐富。但是,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自身就存在著不足之處,要使新媒體對行政決策發揮更好的影響,需要政府不斷制定和完善與新媒體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公眾的網絡自律意識。同時,政府還要做好相關工作,把與行政決策有關的信息進行公開,保證行政決策活動過程的公開、透明。只有這樣,公眾才能正確利用新媒體來完成政治參與,政府才能正確利用新媒體制定行政決策,當兩者能夠合二為一時,行政決策才能民主化、科學化和信息化。
[1]朱從旭、田琪: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郭小聰:行政管理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黃強:新媒體背景下政府引導公民參與公共決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
[4]呂同申:新媒體時代內容營銷的優勢及發展方向[J].新聞世界,2014(7).
[5]胡泳:新媒體時代的公共外交[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9).
[6]陳炳水:論我國行政決策中的公民參與[J].社會科學,2005(2).
[7]姜裕富:行政決策中的公民參與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8(6).
(責任編輯: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