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陳歡 王關建 王子乾 韋小亮
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促使旅游業的競爭由單個景點之間的競爭演變成區域競爭。提高區域旅游競爭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利益主體聯合起來形成一種合力,產生優于單體機械相加的總和。
紅軍長征路線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紅色旅游國際旅游線之一。它貫穿整個中國中部,把中國多各省份串連起來,構成中國紅色旅游方面距離最長、輻射面最廣、形象最突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帶。而贛南蘇區薈萃了紅色文化起源的主體和紅色革命的精華,且見證了紅色文化的誕生和成長,已然成為聞名海內外的著名旅游品牌。
贛南蘇區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自然人文、旅游資源類型等方面關聯度大、互補性強且具有良好的整合合作基礎。各市縣紅色旅游資源的數量和分布又各具特色,相互之間存在著較強的連續性和互補性,將客家風情、革命歷史、民俗文化、地區特色結合成有機的統一體,最大限度的發揮這一旅游帶的資源潛力。贛南蘇區區域內各市縣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交通區位優勢、文化特色優勢,共同打造區域紅色旅游品牌。
一、色彩搭配
贛南蘇區區域旅游資源保持“紅色”主體地位,色彩本身是沒有靈魂的,只是一種物理現象,但將人們長期生活的色彩世界和視覺經驗結合起來,就能讓人們感受到色彩的情感,就能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種情緒。當然,想要讓人們對色彩,特別是一些已經具有了固定思維的色彩產生不同的心里感受,光靠視覺經驗或機械地記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個信息貯存、轉換、分析的復雜過程,才能完全達到在整體的意識發生作用。色彩情感意識的進一步升華,深刻地表達人的觀念信仰,才能展示色彩的象征性意義。
(一)配色設計:紅色為主、多色搭配、色彩斑斕
1.色彩的表征。色彩對人的心理影響主要源自民族文化的積淀,表達社會文化的內涵,每一種色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色彩心里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的刺激,在暖色環境中,人的脈搏會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興奮沖動;而處在冷色的環境中,脈搏會減緩,情緒也比較沉靜。中國人的白色是對死者的亡靈的祭奠、黃色是對權力或尊嚴的警示;青黑色是理智、冷漠與空無等等,色彩表達著某種象征性的意義。
2.贛南蘇區區域旅游主色基調的建立。在區域性旅游整合中進行顏色基調的選擇有一定的原理,紅色旅游資源在分布的廣度上、表現的手法多樣性上、結構中的份額上所占優勢都可以讓紅色旅游處于整個區域的主導地位,可以讓“紅色”成為整個區域的旅游主基調。
3.贛南蘇區區域紅色旅游色調的調和。視覺上平衡的色彩,適用于長久的注目和使用,在區域性旅游整合中也是如此,停留在視覺上觀賞性很強的景點很難長時期的吸引游客、停留在季相性很強的景點也很難平衡一年中的游客流量、停留在主題性游樂性很強的景點很難吸引各個年齡階段的游客,所以,區域性旅游整合與色彩體系中的色彩調和有著相同的基礎原理,紅色的紅色文化資源、綠色的生態景觀資源、藍色的水文水利資源、橙色的民族文化資源、紫色的文物遺址資源以及黑色的紀念喪葬資源在色彩視覺與心理兩方面進行調和,將取得不同的藝術、經濟和社會效果。
(二)贛南蘇區區域旅游資源的“配色設計”
1.對比調和。對比調和是以強調變化而組合的和諧的色彩。在對比調和中包含明度、色相、純度三種要素對比。
2.再創輝煌--精神原色對比。紅、橙、綠三種原色是色相環上最極端的顏色,紅、橙、綠表現了最強烈的色相氣質,它們之間的對比屬最強的色相對比。這樣的色彩對比更具精神的特征,紅色旅游資源在精神方面的觀賞、感染,加上客家文化旅游資源在精神方面的寄托、認同,再加上贛南山水生態旅游資源在精神方面的賞心悅目、生態啟迪,三者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旅游資源的一次重生、一次嚴格意義上的梳理。
3.自然之美--純凈間色對比。橙色、綠色、紫色為情感間色,其色相對比略顯柔和,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呈間色為多。這種對比方法適用于客家風情濃郁且紅色文化遺跡遺址相對較多的片區,結合優良的山水自然景觀,重點表現自然純凈之美,將紅色文化遺跡遺址以主題篇章的形式融合在客家豐富多彩的客家風情中,并以山水景觀進行串聯和點綴。
4.彰顯本色--演繹補色對比。補色的概念出自視覺生理所需求的色彩補償現象,將補色并置,可以使各方的色彩都得到加強。如紅與黑搭配,紅變得更紅,黑會因為紅色而顯得更鮮亮。
這種對比方法適用于獨特人物與之補充共生的場景的片區,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歷史人物故事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紀念事件。紅色文化氣息與紫色的遺址遺跡向結合,讓紅色人物或實踐有一個歷史地域的載體,更顯人物或事件的真實性和落地的可能性;黑色的紀念喪葬通過橙色客家習俗來演繹,得到一出客家風俗演繹紀念性人物或場景,可以得到不一樣的藝術和歷史效果;紅色文化題材與黑色紀念喪葬素材相結合,不僅可以演繹出規模宏達的歷史場景,還可以展現出輝宏的紅色紀念氣勢。
二、串聯組合
旅游線路設計是區域旅游發展的一種可操作性強的系統理論與工作機制,即根據旅游產業的功能連帶性和產業互補性設計,以線路的形式將重點景點或景區的旅游產品串聯起來,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線路為核心,整合沿線各種資源和要素為目的,形成要素產業均衡協調發展的區域旅游發展新態勢和大格局。
(一)串聯組合設計:“明珠”串聯、取長補短、各施其能
旅游線路設計作為區域旅游整合與發展的運作機制和工作方法,基本內容可概括為:
1.一個核心,“一”是一個主題,以打造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起源”主題的旅游線路和旅游目的地為核心。
2.三個主體,三個主體是解決旅游線路設計“誰來做”的問題。區域旅游發展中三個主要的實施者和參與者就是:政府、相關企業和當地居民。
3.三個板塊,旅游線路設計的三個板塊:紅色旅游景區、旅游依托城鎮、旅游交通通道,既是旅游線路需要的三個主體,又是旅游線路設計的操作范圍。
(二)旅游線路串聯組合的類型
1.旅游線路與餐飲的串聯組合。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中的“吃”是旅客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能否讓游客在旅途中“吃飽、吃好、吃出特色”將直接影響導游工作的順利開展、游客對旅行社的評價甚至于游客對整個旅游區域的整體印象。
(1)贛南特色飲食串聯組合
贛南特色餐飲是以民俗、客家土特產、郊野鄉村化和農家化為特色餐飲,有較深的地方烙印。紅軍飯、客家菜、山間野味、地方農家菜都是游客最難忘的餐飲美食。特色餐飲不僅成本較低,而且附加值高,并可與購物、體驗等聯動,成為旅游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2)特殊群體特殊要求串聯組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旅游團隊的性質越來越多元,婦女團隊、銀發團隊、學生團隊、宗教團隊、殘疾人團隊更是層出不窮,這就要求安排的餐飲必須結合每一個團的特殊性質,如:銀發團隊可以適當增加蔬菜類、湯羹類的食品;婦女團隊注重清淡,美容養顏的菜肴等等。
(3)文化餐飲串聯組合
贛南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伴隨著客家遷徙,扎根在贛南這篇紅土地上,對贛南餐飲的研究、探討和開發讓贛南餐飲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旅游資源。
2.旅游線路與交通的串聯組合。旅游交通是為旅游者實現旅游,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內進行游覽后再回到出發地,整個旅游活動過程中所利用的各種交通方式的總和。包括各種交通設施以及與之相對應的一切旅途服務。旅游交通除了運載旅游者的功能外,滿足旅游者娛樂,享受乃至炫耀身份地位的需求的功能上升為第一位。
3.旅游線路與景區的串聯組合。旅游景區是指具有吸引國內外游客前往游覽并能提供想對應的旅游服務的明確的地域場所;是能夠滿足游客游覽觀光、消遣娛樂、康體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又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并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的地域空間。
4.旅游線路與旅游購物的串聯組合。旅游者選定贛南紅色旅游線路進行旅游活動,不僅僅是出于觀光游覽的需要,大都帶有購物的動機,旅游者在緊張的游覽之余,自由地安排購物活動,豐富了旅游線路的內容。
(三)旅游線路設計的創意
旅游線路設計創意是指在資源與市場相對穩定的基礎之上,以旅游資源為載體,借助獨立的社會事件、流行的文化現象或一些相關活動的組合,從而達到吸引游客、創造巨大的可能性潛在市場的目的,這個串聯組合的過程就是旅游線路設計創意。贛南紅色旅游線路設計創意的方法和步驟如下:
1.產品定位,對資源獨特性及優劣勢的提煉再結合對交通及社會經濟條件的把握一級市場需求的系統研究形成市場的準確定位;
2.明確而詳細的市場目標,創造性地設計核心吸引力項目群的內容;
3.打造核心吸引力項目,展開游賞方式,形成游賞內容,游賞過程,游賞結構;
4.旅游六要素功能配置、空間結構配置、景觀配置、形成項目總體框架;
5.結合游玩方式和旅游六要素,進行收入方式設計;
6.根據市場特點及產品基礎性內容,設計營銷模式;
7.進行投入產出的估算,調整項目和成本結構,結合融資、投資、建設、管理、營銷形成新的開發運作模式。
總而言之,贛南蘇區紅色旅游片區因紅色旅游資源的特征不同、階段不同、規模不同、保存狀態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景象,紅色旅游整合規劃設計的總體思路是建立在科學評價紅色旅游資源的價值和開發利用的程度及其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設計側重點不同的、個體相適宜的發展模式。贛南這片紅土地上的紅色旅游資源具有分布面廣、數量眾多、品位及與其他旅游資源融合度高等核心特點,根據各市縣紅色旅游資源鮮明的主題內涵與其他主題旅游資源進行差異化組合。整合規劃以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為基礎,走紅色旅游與體驗旅游相結合的道路,堅持紅色旅游“基調”不能變色。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