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
為推動我國旅游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構建新型旅游發展格局。國家旅游局近日公布了首批262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包頭市的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入選的五個旗縣之一,本文分析了該旗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和劣勢,并從旅游產品體系、市場營銷體系、旅游空間結構方面進行了對策分析,為該旗更好的發展全域旅游提供參考。
旅游業發展至今,旅游產業也進入了全民旅游和個人游、自駕游為主的新的發展時期,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也更加廣泛。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以下簡稱為達茂旗)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要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環境。
一、全域旅游的內涵
所謂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二、達茂旗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達茂旗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分析
1.經濟綜合實力較強。達茂旗近年來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旅游產業基礎好。該旗也集中開展了文化、體育、旅游、商貿四大類型活動而且建立了地區品牌,旅游業融合發展較快,為區域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2.優越的地理位置。達茂旗處于呼包鄂城市經濟輻射圈范圍內,北鄰蒙古國,區位優勢明顯,素有“草原碼頭、陸路口岸”之美稱。滿都拉口岸交通運輸條件便利,包頭至滿都拉鐵路基本建成。達茂旗行政區域范圍較小,城市基礎設施良好,有利于發展全域旅游。
3.旅游資源相對分布均勻。達茂旗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旗內擁有國家級重點旅游景區希拉穆仁草原和普會寺;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代敖倫蘇木古城遺址;以及聞名中外的烏蘭察布草原巖畫和紅格爾敖包;還有金塹壕遺址、北魏長城、漢長城等歷史遺跡;隨著國家對呼麥、蒙古長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以及草原游牧文化旅游節的開展,草原游牧文化旅游發展潛力巨大。
(二)達茂旗發展全域旅游的劣勢分析
1.旅游產品單一。達茂旗旅游產品與其他草原旅游產品大同小異,都是一些風干牛肉、奶制品、蒙元服飾、蒙古銀制品等,景點景區旅游產品沒有新意,不能很好地刺激游客的購買欲望。觀光型的旅游景區配套產品發展落后,大多銷售目標性旅游產品且種類單一。
2.旅游市場營銷不強。達茂旗旅游目的地市場營銷是一種以需求為導向單一的核心景點景區式的營銷,吸引的大多是周邊地區的旅游者,以傳統媒體為主要宣傳方式,而且本地人對當地旅游形象感知不足,居民參與宣傳度不夠。
3.景區空間結構不合理、線路單一。景區集聚嚴重,不利于全域功能要素的發揮,景區景點游玩重點和特色不突出,旅游資源空間利用不合理,道路功能空間狹小,不能完全現代化大眾旅游需求,相關線路和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
三、達茂旗全域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旅游產品體系建設
旅游產品開發要圍繞市場需求,充分挖掘達茂草原游牧文化內涵,開發體驗過程性旅游產品;發展新形式旅游,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產業;以精品旅游產品為主導,開發多層次差異化旅游產品。要合理整合旅游資源,推動旅游+產品體系建設,逐步構建“引客—迎客—留客”全域旅游休閑度假產品體系。
(二)目的地營銷體系建設
目的地營銷需要構建 “新媒體、全品類、構建全民互動”的營銷體系。借助新媒體營銷,達茂旗依托草原游牧文化旅游來更新目的地品牌營銷,打造游牧文化體驗的生活方式營銷;鼓勵全民營銷,達茂旗政府要加強宣傳和投資力度,各部門聯動發展旅游;進行供給導向營銷,積極推動達茂旗旅游供應側改革,要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游經濟轉變。
(三)優化旅游空間結構
合理配置區域旅游功能布局,鼓勵景區建設招商引資,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打造如游牧文化體驗、農家休閑旅游、紅色旅游等主題的多元化旅游產品;搭建綜合交通立體化的游覽框架,道路功能空間要向線性道路旅游空間發展,達茂旗充分發揮口岸優勢,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實現跨境旅游。
達茂旗要以此次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積極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全地域、全要素、全民參與、全方位打造的要求,構建新型旅游發展格局,實現旅游資源的有機整合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全域旅游示范區帶頭作用,滿足人們新型旅游方式的需求,順應大眾旅游時代潮流。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