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飛
高校旅游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體系,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得注意適應時代的要求,培養適合在我國新形勢下的具有綜合素質的旅游人才,所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設計應該設定為對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教學計劃要緊跟社會的現狀,培養在市場需要多元化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旅游課程的實踐階段,學生的實踐與認知能力要得到提升。綜合來說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應該著眼于專業能力強、認知能力好、基本素質高的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轉型期間的特殊旅游從業者的需求,更好的服務于我們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穩定的發展。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現狀
回顧旅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79年,那時候就開始創辦了我國第一個以旅游為專業的學校,在大學的教育中旅游專業的設置開始于1980年,杭州大學對外招收的旅游專業的學生成為了我們第一批專業的旅游從業者,從此旅游管理專業在高校中穩步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旅游管理專業也應對這一需求一步步發展壯大,也有了專業的師資隊伍。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范圍內旅游專業在各高校中都成為了重點建設的科目,旅游管理作為一支新生的力量,在高校專業的成長了凸顯出了不一般的潛質,發展十分迅速很快站穩了腳跟,但是在這其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矛盾
旅游業作為新興的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市場。旅游業發展至今對于高素質以及綜合性的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但是從現階段來看,我國培養的旅游人才和市場的對接上存在不對稱的現象,旅游從業者整體上表現為拱需緊張,具有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還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也是旅游業在現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通過旅游業內部人士反映,高校培養的旅游從業者在基礎知識的理解上很扎實,但是在具體的實踐的與運用的過程中,無法有效的解決實際的工作需要。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出現的根源在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達不到要求,無法了解實際的市場要求,也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調整。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傳授為中心忽視能力培養
旅游的實踐教育應該是專業教育的重點內容,而不應該只是完成要求而走形式,借助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更加的貼切的感受到從業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找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加強對自身素質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與人溝通和管理的能力,為自己的從業提供幫助。但是從一些大學的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都主要對專業知識講授,實踐的環節很少甚至沒有,學生的就業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面對這樣現狀,高校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實踐教育對于學生專業的培養、素質的提升、應用能力的規范等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高校應該適應現階段的市場需求,著重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教學與實踐要緊密的結合起來,制定人才培養的策略,找到創新的教學方法,逐步滿足市場對旅游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發展策略
專業內容的設定是專業教育的基礎,它決定著旅游從業者發展的具體方向,內容的設定涉及到課程選擇、教學師資、內容新穎、方法探索以及教學手段的制定與實施,屬于一個綜合性的項目工程,專業的設定可以有效的利用好教育資源,調整教學的思路,對于創辦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校有著有強的現實意義。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人才的培養在專業教育上應該適應經濟建設的特點,培養多元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應科學定位于應用性的本科層次
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從一個角度來說它比職業教育的發展道路更加的寬廣,而且涉及到的領域也更加的有針對性,知識結構的傳授也更加的有條理,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就業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畢業生不僅不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而且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以及技術的相關培養,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相比于學術研究的學生來說,旅游專業的培養要更加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之中,通過自身的能力解決一定的問題。
(二)教學計劃要強調培養出人才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
課程的建設與設計可以有效的帶動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的設定是課程傳授的重點,也是專業從業者培養的基礎。課程教學的實施是通過課程的設置來實施的,它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課程的內容應該更加的靈活,根據從業的不同特點設定不同的情境進行模仿,也可以請到從業多年的工作者進行現場的傳授,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執行教學的任務
(三)構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的教學體系應該成為重點的建設項目,因為從實踐中獲得的知識是最為牢靠的。所以傳統模式的教學應該逐步向著實踐類的教學開始發展,在現階段應該為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有創新性和綜合性的實踐基礎,學生的實踐環節應該充斥在整個大學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自身的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就達到了目的。
(作者單位:九江學院)